經緯度坐標單位有不同的顯示方法,有度分秒(DMS)和度(DDD)等,
例如:牛郎織女景區的經緯度坐標如下:
度分秒(DMS):東經E 118度15分44.15秒 北緯N 36度6分20.66秒
度(DDD):E 118.256786度 N 36.10069度
那麼如何將度換算成度分秒呢?
轉換方法是將118.256786整數位不變取118(度),用0.256786*60=15.40716,取整數位15(分),0.40716*60=24.4296再取整數位24.4(秒),故轉化為118度15分24.4秒。
同樣將度分秒(DMS):東經E 118度15分24.4秒 換算成度(DDD)的方法如下:118度15分24.4秒=108+(15/60)+(24.4/3600)=118.256778度
大家肯定能發現兩次轉換前後度地理坐標以度為單位時,有誤差,誤差是因為計算時小數位保留的原因,導致正反計算存在一定誤差,但誤差影響不是很大。
為什麼呢?
下面可以討論另一個小問題:為什麼多數經緯度坐標使用十進位的度為單位時,小數點後都是六位數字,如33.452368度。
有的經緯度坐標,往往是小數點後數字有九位/十位,例如106.12368067342°,30.8462834234°。
經度緯度都是很長一串,讓人感覺這個坐標會更精確的樣子。
這裡先給糾正一個觀點:
「小數點之後數字越多,精度越高」,這個觀點是的!!!
為什麼呢?
我們換算一下。首先要了解一個常識標準:緯度是平行的,相鄰的1度距離大約是111km。下面我們就可以換算下小數點之後第六位,最大可表示多大距離。向左移動6位小數點換算下:移動第6次小數點後,數字是十分位,單位是m。也就是說:相差0.000001度的時候,距離相差位0.1米。對於常用的經緯度來說,點位實際位置和坐標相差0.幾米已經是相當準確了,也足夠使用了。十進位經緯度坐標在小數點後保留6位數字已經是滿足需要了,保留更多的數字也沒有必要。好看不?給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