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採用十進位,也就是滿十進一,滿二十進二,這已經成為國際慣例。那麼,為什麼我們算數的時候,要使用十進位呢?
我們年輕的時候,常常把稻草掛在脖子上數數。另外,我們會用手指來計算。因此,亞里斯多德說,十進位制在人類中廣泛使用,但大多數人天生就有10個手指。因此,十進位成為通用標準。說到這裡,編輯還在想,如果一個人有15個手指長,會不會是15根?
事實上,在古代,並不是每個人都使用十進位。例如,巴比倫文明的楔形文字數字是60,瑪雅文字數字是20。但這種計算是非常麻煩的。現在世界上廣泛使用十進位。
十進位符號是古代世界最先進、最科學的符號,對世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約瑟夫·李約瑟所說:「沒有這個十進位系統,我們就沒有一個統一的世界。」
那麼,世界上哪個國家最早使用十進位呢?英國著名科學史學家李約瑟教授認為,應該是中國的商朝。他說:「一般來說,商代的數字系統比同時代的古巴比倫和埃及更先進、更科學。」
十進位制是中國的一項偉大發明,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制度。最晚在商代,中國採用了十進位。從發現的商代陶器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出,當時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百、一千、一萬13個數字來記錄十萬以內的任何自然數。
據記載,一萬多年前北京周口店山頂東仁遺址出土的骨管,代表1個點,2個點,3個點,5個點上下排列,10個點呈長圓。中國著名數學史學家、國際科學史研究院傳播學院士李棣教授認為,山頂洞人鼓管的標誌是「十進位思想」。
在中國的周代,金代的時期數制度繼承了商代的十進位,
此外,也取得了重大進展。有十幾萬、十幾萬、一千、一萬、一億個十進位符號,比如西周的金文,上面寫著「打鬼之道」俘虜了3381人,「吳王當時徵服了四面八方,俘虜了2.3億人,還有一點價值,比如
《擒牛355》,其中355寫為「三全XX」,前者「全」是晉文的「100」,後者兩個XX都是55,省略了「十」,而位置概念已經出現,但完整的位值體系尚未形成。金文尚陽梁明也有分數。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套嚴格的十進位數數制度,空白為0,發明了九九乘法除法表。
「九舊格」已成為數學普及和發展的最基本的基礎之一,並一直延續至今。但是,今天的九九歌和古代也有變化。古代「九九歌」從「九九九八一」到「二像四」,現在又從「一像一」到「九九九八一」。[參考文獻:南京冷九、熱九十進位編碼遺傳算法的模式定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