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與家禽牲畜打交道的「飼養司令」

2021-01-13 人民網

原標題:整天與家禽牲畜打交道的「飼養司令」

楊新燦幸福地展示在無名湖哨所收穫的首枚鴨蛋。周添保

「飼養司令」建功邊關

清晨,當戰友「聞雞起舞」時,我也聞聲移步禽舍,召集我的「部下」。沒錯,我就是整天與家禽牲畜打交道的飼養員。

也許有人說,現在啥年代了,部隊怎麼還有飼養員?但是在交通不便的邊防連隊,為了讓官兵吃上新鮮的肉禽食品,飼養員這個活兒還真得有人幹。

說實話,我做夢都沒想到會走上這個崗位。兩年前,時任飼養員即將退伍,急需有人補位。連裡扒拉來扒拉去,「光榮」任命於我。連長周添保私下專門交代我:「這副擔子可不輕,你要儘快熟悉情況,幹出點名堂來。」

起初,我心裡挺牴觸。理由嘛,自然是覺得當飼養員不帶勁。但也不能推脫,只好上崗。可是,我半路出家掌管禽舍談何容易,一不小心砸了鍋。

那一年,眼看中秋節到了,炊事班磨刀霍霍,準備宰頭豬給大伙兒改善夥食,可到豬圈一看,我養的豬個個瘦得「皮包骨」。炊事班長嘀咕了一句:「這麼個養法,就算到春節,也吃不上『過年豬』。」無奈,連隊只能端冷凍豬肉上桌。

就在我準備破罐子破摔時,在連隊蹲點的機關幹部專門來到禽舍,聽我「吐槽」。借這個機會,我把一肚子意見連珠炮似的說了出來:上級對飼養員不夠重視,機關很少組織專業培訓,基層也沒有崗前幫帶,出現缺位就「抓公差」,飼養員技術自然不怎麼樣……

沒想到,我「吐槽」之後,機關不僅籌劃辦班事宜,還給每位飼養員訂閱專業書籍。經過學習,我掌握了一些飼養方法:通過觀察家禽牲畜活躍程度判讀「健康指數」,夜間閉光降噪給它們營造酣睡環境……

去年冬囤時,上級給連隊送來一批活禽,上百隻雛雞雛鴨投奔我的「帳下」。這下可把我難住了,過去我接手的都是「老中青」,它們基本適應高原環境,而這批「小傢伙」弱不禁風,能不能在海拔4500多米的連隊安家是個問題。果不其然,當晚,就有雞崽病倒了,我急得團團轉,卻束手無策。

機關了解到這件事後,為飼養員建了一個微信群,給大家提供互動交流平臺。我根據一位哨所飼養員的提示,在禽舍裝上溫度計,適時開窗閉門,必要時起爐加熱,終於讓這批雞鴨健康成長。

邁過許多溝溝坎坎,我漸漸成為戰友眼中合格的「飼養司令」。今年以來,連隊肉蛋禽奶保障力度明顯增大,戰友們吃得倍香、身體特棒,訓練執勤精神抖擻。

(責編:王璐(實習生)、閆嘉琪)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能水陸兩棲的常見家禽有哪些嗎?它們是如何飼養的嗎?
    你知道能水陸兩棲的常見家禽有哪些嗎?它們是如何飼養的嗎?下面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1、鵝,是鳥綱雁形目鴨科動物的一種,屬於家鵝。家鵝的祖先是雁,大約在三四千年前人類已經馴養。現在世界各地均有飼養。鵝頭大,喙扁闊,前額有肉瘤。
  • 南靖:大蟒蛇捕食家禽被活捉……
    據了解,大蟒蛇經常在月星村附近出沒捕食村民飼養的家禽。11月15日下午,村民張某發現蟒蛇正在捕食自家飼養的家禽,為避免家禽再次受到蟒蛇的攻擊,保障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村民張某聯合家人一起將蟒蛇捕獲,並及時報警。
  • 咬死家禽元兇可能是狗獾或貉
    近一周時間內,距離上海野生動物園不遠的宣橋鎮項埭村居民十分煩惱,多戶居民家中飼養的約200隻雞鴨兔等小動物莫名死亡。現場遍地是掉落的羽毛,有些是連皮帶肉整塊掉落在地。柵欄倒塌,漁網上有個足球大小破洞,疑似遭不明動物入侵,撕咬致死。經過宣橋鎮鎮政府、浦東警方及上海野生動物園的調查,神秘元兇極有可能是狗獾或貉。目前,有關方面正組織力量對其進行圍捕。
  • 村民200家禽被咬死引來擔心 可能是狗獾或貉
    據《勞動報》報導,近一周時間內,距離上海野生動物園不遠的宣橋鎮項埭村居民十分煩惱,多戶居民家中飼養的約200隻雞鴨兔等小動物莫名死亡。現場遍地是掉落的羽毛,有些是連皮帶肉整塊掉落在地。柵欄倒塌,漁網上有個足球大小破洞,疑似遭不明動物入侵,撕咬致死。
  • 「州牧」一詞裡有把人當牲畜看待的意思嗎
    牧字的演變的確,從「牧」字的本義來看,是指一個人拿起鞭子正在趕一頭牛,也就是「放養牲畜也指「放養牲畜」的人,如「牧人、牧童」等。牛羊等牲畜在這時是很重要的財產。在這個過程裡面,因為放牧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對牛羊等牲畜進行管理的過程,所以「牧」字的含義漸漸地由「放牧」引申出了「管理」之義。對於統治者來說,人民和牲畜一樣,都是需要管理的對象,但並不意味著就把人民當成牲畜對待。就好像家裡面管事的,既要管理家庭成員的事情,又要管理家裡的家禽家畜。
  • 新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來自牲畜
    他們表示,聯合國的數據從甲烷、土地使用和呼吸作用這3個重要方面嚴重低估了數百億頭牛、羊、豬、家禽以及其它動物排放的溫室氣體的影響。  他們的結論很可能在學術界激起激烈的爭論。他們還抱怨說,聯合國也將牲畜的數量低估為217億頭,而非政府組織的預測數據達到了500億頭,並且現在這一數字已經有了12%的增長。  同吃素相比,吃肉還會有額外的冷藏、烹調等方面的需求,以及針對諸如豬流感等源自牲畜的人類疾病的「昂貴的」治療,他們說。
  • 科學家培育出擁有理想基因特徵的牲畜
    在動物方面則就不那麼先進了,許多農民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選擇性育種來飼養他們所能帶來的最好牲畜。現在,一項新的研究已經得到了科學家們所謂的「代孕配偶」,即攜帶同一物種中另一個更有吸引力的個體基因的雄性動物。
  • 綏德出現巨大豹貓,多數家禽都被襲擊致死,原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
    2020年11月28日,綏德當地的森林派出所接到附近村民報警稱:有一隻長得像豹子的生物,將許多村民的家禽都襲擊致死,並吃掉了,只好尋求派出所出警處置。民警趕到事發村莊,進過調查發現該動物的攻擊性極強,將村民家飼養家禽包括狗都被該動物咬穿腹部死亡,但是民警們也沒有見過該類動物,便聯繫了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人。經過保護協會的人員鑑定後,發現這是一隻國家三有野生保護動物名叫豹貓,但是這隻豹貓體格非常大,體長約60釐米,尾巴都有35釐米長,在當地實屬罕見。
  • 美國颶風過後鬧「蚊災」,牲畜被蚊群叮咬失血而死
    原標題:美國颶風過後鬧「蚊災」,牲畜被蚊群叮咬失血而死[環球網報導記者丁潔芸]颶風蘿拉席捲後,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西南部出現不少牛馬死亡的情況,不過它們不是直接死於颶風,而是死於密集的蚊群。
  • 如何看待家禽生物統計學和大數據
    收集和分析家禽生產數據,使其成為不同群體成功的助力。在2018年歐洲國際集約化畜牧展覽會(VIV Europe)上,大數據軟體商Porphyrio公司主辦了一場名為「服務於現代家禽生產的生物統計學和大數據」的研討會。
  • 飼養動物轉基因生物無害
    我們可以看看從1996年開始使用GMO的19年中發生了什麼,看看是否有任何不良影響一項新發表的研究,即轉基因飼料的流行率及其對牲畜種群的影響就可以做到這一點研究作者Van Eenennaam和Young首先回顧了有關動物飼養研究的現有文獻。然後,他們審查了有關牲畜結局的可用數據,以了解自1996年以來主要為轉基因生物提供食物的影響(如果有的話)。轉基因飼料研究轉基因生物安全性測試的第一個監管障礙是建立「相當的等效性」。
  • 營口:居民區內養家禽、蓋鴿籠、開菜地……「自由區?」
    據網友反應,此處遍地違建,雜物,在居民區內飼養雞,鴨等家禽,更有甚者將小區綠地開發成了「菜園子」將小區公共區域「佔為己有」。現場看到,情況基本與網友反應的相符,更是發現了一塊「雷人」又「惡毒」的「警示牌」,據網友反應,就此問題已向公安機關、消防部門、物業、民心網等多部門反應,但仍未得到解決。
  • 2018東北毛驢文化節在法庫葉茂臺牲畜交易市場舉辦
    2018東北毛驢文化節在法庫葉茂臺牲畜交易市場舉辦 民生熱點 │ 2018-09-19 08:43
  • 農家創業首先優秀家禽品種~~人工馴養紅原雞介紹
    紅原雞為家雞祖先,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國內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和貴州,地域不同有體態之別圖片這四母一公是廣西本地紅原雞,朋友家人在自家果園撿的蛋孵出來的雞的後代,已經人工飼養第三代了,因為從小經常給小孩拿麵包蟲手喂,所以不甚怕人紅原雞野生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可以人工飼養,該雞放養活動範圍大,食性廣,抗病能力強,善飛且奔跑速度快,山上不易遭受敵害,性格穩重不易驚群
  • 基因編輯產生「超級爸爸」牲畜
    他們還補充說,未來,我們可以進一步通過改良牲畜基因提高糧食產量。  華盛頓州立大學獸醫學院的喬恩·奧特利教授說:「這或許對解決世界各地的糧食不足問題有重大影響。如果我們能夠通過遺傳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那麼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用更少的水、更少的飼料和更少的抗生素來飼養動物。」
  • 河南修武縣:用構樹飼養生豬身價格猛增一倍
    核心提示:用構樹飼養牲畜是目前國際上一種先進的飼養方法。構樹飼養生豬已被修武縣農民接受,種構樹,構樹養豬迅速替代了傳統飼料,農民養豬積極性空前高漲。
  • 人們飼養各種動物,為何卻不見飼養麻雀?原來人們真不敢
    所以慢慢地,人類從以前的捕獵食物到圈養動物,再到現在的很多人開始飼養自己的寵物。家禽和寵物對於人們來說是大不相同的,即便兩者都是等級低於人類的動物,但是所受到的待遇可以說是千差萬別。但不知大家發現沒有,無論是家禽還是寵物,似乎都沒有發現麻雀的身影。雖說將鳥類當成飼養對象相對來說比較難,畢竟它們屬於天空,是會飛的,但像八哥鳥、鸚鵡、金絲雀之類的還是會又人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