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整天與家禽牲畜打交道的「飼養司令」
楊新燦幸福地展示在無名湖哨所收穫的首枚鴨蛋。周添保攝
「飼養司令」建功邊關
清晨,當戰友「聞雞起舞」時,我也聞聲移步禽舍,召集我的「部下」。沒錯,我就是整天與家禽牲畜打交道的飼養員。
也許有人說,現在啥年代了,部隊怎麼還有飼養員?但是在交通不便的邊防連隊,為了讓官兵吃上新鮮的肉禽食品,飼養員這個活兒還真得有人幹。
說實話,我做夢都沒想到會走上這個崗位。兩年前,時任飼養員即將退伍,急需有人補位。連裡扒拉來扒拉去,「光榮」任命於我。連長周添保私下專門交代我:「這副擔子可不輕,你要儘快熟悉情況,幹出點名堂來。」
起初,我心裡挺牴觸。理由嘛,自然是覺得當飼養員不帶勁。但也不能推脫,只好上崗。可是,我半路出家掌管禽舍談何容易,一不小心砸了鍋。
那一年,眼看中秋節到了,炊事班磨刀霍霍,準備宰頭豬給大伙兒改善夥食,可到豬圈一看,我養的豬個個瘦得「皮包骨」。炊事班長嘀咕了一句:「這麼個養法,就算到春節,也吃不上『過年豬』。」無奈,連隊只能端冷凍豬肉上桌。
就在我準備破罐子破摔時,在連隊蹲點的機關幹部專門來到禽舍,聽我「吐槽」。借這個機會,我把一肚子意見連珠炮似的說了出來:上級對飼養員不夠重視,機關很少組織專業培訓,基層也沒有崗前幫帶,出現缺位就「抓公差」,飼養員技術自然不怎麼樣……
沒想到,我「吐槽」之後,機關不僅籌劃辦班事宜,還給每位飼養員訂閱專業書籍。經過學習,我掌握了一些飼養方法:通過觀察家禽牲畜活躍程度判讀「健康指數」,夜間閉光降噪給它們營造酣睡環境……
去年冬囤時,上級給連隊送來一批活禽,上百隻雛雞雛鴨投奔我的「帳下」。這下可把我難住了,過去我接手的都是「老中青」,它們基本適應高原環境,而這批「小傢伙」弱不禁風,能不能在海拔4500多米的連隊安家是個問題。果不其然,當晚,就有雞崽病倒了,我急得團團轉,卻束手無策。
機關了解到這件事後,為飼養員建了一個微信群,給大家提供互動交流平臺。我根據一位哨所飼養員的提示,在禽舍裝上溫度計,適時開窗閉門,必要時起爐加熱,終於讓這批雞鴨健康成長。
邁過許多溝溝坎坎,我漸漸成為戰友眼中合格的「飼養司令」。今年以來,連隊肉蛋禽奶保障力度明顯增大,戰友們吃得倍香、身體特棒,訓練執勤精神抖擻。
(責編:王璐(實習生)、閆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