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陰晴冷暖都是人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暖冬頻繁出現,但當強冷空氣來臨時,人們又開始疑惑,不是越來越暖了嗎?為何還這麼冷?
很多人認為,都是暖冬了,就不應該冷了。其實這是公眾的一個誤區。暖冬是一個氣候學的概念,即使在暖冬年中也會有階段性的冷。暖冬年,天氣過程的變化周期依然明顯,也會出現強冷空氣過程,比如1-2天內,最高氣溫從20℃降到10℃和從10℃降到0℃,人體的感覺都是很明顯的。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冬季和1998年冬季是我國有完整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兩個冬季,這兩個冬季內,全國平均氣溫在大部分時間都比常年平均值高,但也都有明顯的氣溫波動和氣溫明顯低的階段。
如1998年12月2-11日,1999年1月7 -16日和2月19-22日都受強冷空氣的影響,平均氣溫均比常年同期偏低;1999年1月11 -12日,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均比常年同期偏低1-2℃,江南西部、華南西部及內蒙古中西部、新疆北部等地超過4℃。
再如2016年冬雖然是1951年以來最暖冬季,但仍遭遇了4次大範圍冷空氣過程(2017年1月8-12日,1月19-22日,2月6-10日和2月20-22日),冷空氣影響過程最大降溫幅度普遍有4~8℃,局地降溫超16℃,此時人們感覺比較冷,但不能因此就說這個冬天是冷冬,這是不對的,混淆了天氣與氣候的概念。所以,「冷冬」「暖冬」反映的是整個冬天氣溫的平均狀況,任何一小段時間內的「冷」或者「暖」的天氣,都不能做為「冷冬」或者「暖冬」的依據。
來源 |中國氣象科普
摘自 | 中國氣象報社
作者 | 王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