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強冷空氣的話題備受矚目。先是8-15天中長期數值預報被質疑了一番;當形勢越發明朗,西伯利亞寒潮爆發南下基本成定局之時,不少人又開始質疑,「磚家」說好的暖冬呢?不如我們從不同的視角來看看暖冬吧。看看下面哪一款,是你心中的暖冬。
人們記憶中的「暖冬」的情況大概可以分成這樣三類:
有人會覺得,既然是暖冬,那就得從冬天開始暖到結束,今天暖,明天暖,後天還暖,總之天天都要暖。暖空氣像是「夢三」的巴塞隆納足球隊靈魂附體,全場從頭到尾局面佔優,經常打得對手毫無還手之力。如果把氣溫化成曲線,大概就是上面那樣的。
經常看英超的人會知道,「紅魔」曼聯足球隊經常有一種魔性,可能開始比分落後,但後來瘋狂反撲,最終補時進球逆轉戰勝對手。有時暖空氣也是如此,冬天一開始很冷,後續逐漸變暖,臨近冬天結束時,來一波小高潮,直接擊潰冷空氣。由於大家對臨近的事物印象會更深,所以冬季尾聲的大暖,就容易留下暖冬的感覺。對應的氣溫走勢大致就是上面那樣的。
經歷過2015年股市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中國股市暴漲暴跌。讓你記憶尤新的當然是跌了賠了多少錢,但算一下整個大盤的走勢,還是升的。有時候暖冬也會採用這樣的方式。冬天的氣溫跌宕起伏,你印象最深的肯定是寒潮來的時候有多冷,但最一算總帳,整個冬天整體還是偏暖的。
目前我們遭遇的冬天,可能就這種方式。
去年12月的時候,我國普遍是偏暖的,一片暖色。南方地區一開始還很暖,1月初的時候,江南不少地方最高氣溫超過了20℃,在數九寒天中,暖的如同春天。
但到了1月中下旬,情況就有變化了。隨後的冷空氣一來,氣溫大跳水。最近當很多人以為氣溫應該見底的時候,沒想到又要面對新一輪的暴跌。恐怕就算是熔斷機制,也無法抑制西伯利亞寒潮對氣溫的瘋狂打壓。
看了上面3個例子,大家應該就明白了。暖冬不是看一天兩天的冷暖,而是一個冬天,全國各地的整體表現。暖冬不僅體現在時間上的平均,也是空間平均的結果。在氣象學的定義上,要求計算當年12月到來年2月這3個月各地總共的冷暖平均情況。
因此,時間上,這90天就像是90分鐘的足球比賽(閏年91天,就當時傷停補時1分鐘),最後看的是90分鐘比賽結束時的結果。比賽過程中,可以交替領先,互有攻守。除了上面3種,暖冬甚至也可以是「暖空氣先贏個5:0,比賽最後10分鐘,被冷空氣扳回4個」這種虎頭蛇尾式的。
除了時間上的平均,暖冬也應該是空間上的平均。
這就好比股票的大盤指數,不能完全代表個股或板塊走勢。因此全國平均的暖冬背景下,可以出現區域性的冷冬。
下面的「距平圖」能表示全國各地的「一個冬天」和「往年平均」相比,是更暖和還是更寒冷。距平就是距離平均,正值為偏高、偏多,表現為暖色,代表更熱;負值為偏低、偏少,表現為冷色,代表更冷。
比如2013年12月-2014年2月,全國總體偏暖,內蒙古板塊領漲,但是華南地區遭遇冷冬,海南廣東廣西佔據跌幅榜前列:
再比如2014年12月-2015年2月的暖冬,呈現普漲格局。內蒙古依然領漲,跌幅榜上,海南依然領跌:
另外,氣象上對暖冬的嚴格定義,不僅是要暖,而且還要暖出一定水平。標準不止一個,相對簡明的標準是12月-來年2月,全國總體平均氣溫要偏高0.5℃以上。還有的標準過於複雜,不再贅述(類似於高考的標準分,計算相對排位來定義暖冬)。
目前不確定,但很可能是。
我們看看最新戰況吧,2015年12月1日-2016年1月17日(比賽已經進入下半場),全國大部偏暖。本周的寒潮會扳回一城,但恐怕寒潮過後,2015年12月-2016年1月,這兩個月全國總體依然略偏暖。如果接下來2月份的冷空氣不給力,那麼最後還是暖空氣會笑到最後。(編輯:Jerrusalem)
中國天氣網是中國氣象局發布權威預報預警信息、傳播氣象科技知識的核心門戶網站,擁有全球上萬個站點的氣象預報數據、訓練有素的氣象分析師團隊。
在這裡你可以查詢15天天氣預報,定製專屬服務產品,遍覽全球天氣事件,追蹤災害現場報導,欣賞高清震撼美圖,獲取豐富有趣的氣象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