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昆蟲的種類非常多,其外形和生活習性也各不相同。昆蟲的成體都擁有三對足,不同種類的昆蟲,足的形態也有差異,這是和它們的生活環境以及習性相適應的結果。
昆蟲有3對胸足,分別叫前足、中足和後足,足主要由5節組成,有能活動的關節和發達的肌肉相互連接。昆蟲的3對足主要用來行走,活動起來非常靈活,但由於各種昆蟲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不同,它們的足的形狀和構造又發生了不少變化,適合爬、跳、抱、捕、挖等多種運動方式。昆蟲足可大致分為:步行足、跳躍足、捕捉足、開掘足、抱握足、攜粉足和遊泳足等類型。
蟋蟀和蝗蟲的前兩對足是步行足,而最後一對足則是跳躍足。跳躍足又長又大、強而有力,能夠用來跳躍、迅速移動。跳蚤的跳躍足彈跳力非常強,雖然它的身長極其小,卻能跳躍到30多釐米遠的地方,跳躍高度超過它體長的100倍,因此也被譽為「昆蟲中的跳躍冠軍」。
有些食肉類昆蟲,比如螳螂、獵蝽,它們的前足類似可摺疊的鐮刀,可以用來捕捉獵物,這種足叫做捕捉足。擁有捕捉足的昆蟲,不僅可以像螳螂一樣依靠足的摺疊結構來捕獵,有些昆蟲還會在前足上裹滿黏稠的樹膠,用來粘住獵物。
螻蛄生活在地下,在土中挖掘地洞前進,它們用前足來挖土。螻蛄的前足又短又寬,形狀像鏟子,末端還有粗齒,能夠切斷細小的植物根莖,也能插入土中,將面前的土壤向兩邊推開,這種足叫做開掘足。
蜜蜂採蜜時,需要依靠後足將花粉攜帶回巢中釀成蜂蜜。蜜蜂后足有兩節又扁又寬,並且長有彎曲的長毛,可以像筐一樣將花粉固定在足上,脛節基部還有一列硬毛,具有刷子一樣的功能,能收集沾在身上的花粉,這種足叫做攜粉足。蜜蜂的前足上還有一個小缺口,可以用來清除觸角上的雜物,叫做淨角器。
還有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甲蟲叫龍蝨,它的後足又長又寬,有整齊的密毛,酷似船槳,能幫助它迅速遊泳,這種足叫做遊泳足。
昆蟲不同的足,主要是為了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而發展演變形成的,是大自然生物進化的一種體現。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