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昆蟲不同類型的足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2020-12-03 新華網客戶端

        自然界中昆蟲的種類非常多,其外形和生活習性也各不相同。昆蟲的成體都擁有三對足,不同種類的昆蟲,足的形態也有差異,這是和它們的生活環境以及習性相適應的結果。

        昆蟲有3對胸足,分別叫前足、中足和後足,足主要由5節組成,有能活動的關節和發達的肌肉相互連接。昆蟲的3對足主要用來行走,活動起來非常靈活,但由於各種昆蟲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不同,它們的足的形狀和構造又發生了不少變化,適合爬、跳、抱、捕、挖等多種運動方式。昆蟲足可大致分為:步行足、跳躍足、捕捉足、開掘足、抱握足、攜粉足和遊泳足等類型。

        蟋蟀和蝗蟲的前兩對足是步行足,而最後一對足則是跳躍足。跳躍足又長又大、強而有力,能夠用來跳躍、迅速移動。跳蚤的跳躍足彈跳力非常強,雖然它的身長極其小,卻能跳躍到30多釐米遠的地方,跳躍高度超過它體長的100倍,因此也被譽為「昆蟲中的跳躍冠軍」。

        有些食肉類昆蟲,比如螳螂、獵蝽,它們的前足類似可摺疊的鐮刀,可以用來捕捉獵物,這種足叫做捕捉足。擁有捕捉足的昆蟲,不僅可以像螳螂一樣依靠足的摺疊結構來捕獵,有些昆蟲還會在前足上裹滿黏稠的樹膠,用來粘住獵物。

        螻蛄生活在地下,在土中挖掘地洞前進,它們用前足來挖土。螻蛄的前足又短又寬,形狀像鏟子,末端還有粗齒,能夠切斷細小的植物根莖,也能插入土中,將面前的土壤向兩邊推開,這種足叫做開掘足。

        蜜蜂採蜜時,需要依靠後足將花粉攜帶回巢中釀成蜂蜜。蜜蜂后足有兩節又扁又寬,並且長有彎曲的長毛,可以像筐一樣將花粉固定在足上,脛節基部還有一列硬毛,具有刷子一樣的功能,能收集沾在身上的花粉,這種足叫做攜粉足。蜜蜂的前足上還有一個小缺口,可以用來清除觸角上的雜物,叫做淨角器。

        還有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甲蟲叫龍蝨,它的後足又長又寬,有整齊的密毛,酷似船槳,能幫助它迅速遊泳,這種足叫做遊泳足。

        昆蟲不同的足,主要是為了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而發展演變形成的,是大自然生物進化的一種體現。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昆蟲世界之昆蟲的足類型
    足是昆蟲的運動器官。昆蟲有3對足,在前胸、中胸和後胸各有一對,分別稱為前足、中足和後足。每個足由基節、轉節、腿節、脛節、跗節和前跗節幾部分組成。蝗蟲---跳躍足:腿節特別發達,脛節一般細長,腿節內有兩根白色的筋,通過兩根筋的配合在槓桿原理下完成爆發式的彈跳,折在腿節下的脛節又突然伸開而使蟲體向前上方快速運動,如蝗蟲、跳甲、跳蚤的後足。仰蝽---遊泳足:稍扁平,具較密緣毛,形若槳,適於划水。水生昆蟲的足(除有些種類的前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適應遊泳的形態特化。
  • 微科普 | 為什麼不能把蜘蛛當作昆蟲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蜘蛛為什麼不是昆蟲!  一提到「蟲」字,你也許會聯想到蚯蚓、長蟲、多足蟲等。應該搞清楚:蚯蚓的身體很原始,它是不具有足的環節動物;長蟲是蛇,它是有內骨骼的爬行動物;多足蟲,如蜈蚣,它身體的一個個節處長著一對對足,屬於多足類的節肢動物(昆蟲也屬節肢動物中的一類),而不是昆蟲。有人把蜘蛛當作昆蟲,這也是不對的。其實,它是蜘蛛類的節肢動物。
  • 昆蟲綱的基本形態特徵
    昆蟲綱可以分為33個目(不同的分類系統總的目數會有些差異),其中與有害生物防制員這個行業相關密切的有雙翅目(如家蠅)、蜚蠊目(如德國小蠊)、蚤目(如跳蚤)、蝨目(如體蝨)、半翅目(如臭蟲)、膜翅目(如螞蟻)等。對於有害生物的識別,多數是利用體表的形態結構特徵,有時利用內外生殖器的特徵。一般分目主要是利用翅、足、口器(就是害蟲的口)、體節、觸角等的形態特徵。
  • 地球上的動物中為什麼昆蟲的種類最多?
      夏天昆蟲幾乎遍及每一個角落,從天空到地下,從陸地到水中。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地球上的生物中,為什麼就昆蟲的種類最多呢?  地球上的動物中,為什麼昆蟲的種類最多  首先是昆蟲體形一般都比較小,現生昆蟲最大的也不過30多釐米。
  • 青華海開展2020昆蟲界「人口普查」 ~有意思的科普長文
    什麼是昆蟲 很多人可能對「是不是昆蟲」這件事沒有概念,簡單來說,昆蟲就是具有頭、胸、腹結構且具有3對足的生物。這麼看來,比如蜘蛛,雖然它的名字中有「蟲」字部,但它有4對足,所以它不是昆蟲。
  • 蜘蛛竟然不是昆蟲!
    昆蟲的頭部有一對觸角、一對複眼、三個單眼,還有一個「口器」;胸分前胸、中胸、後胸三節;有三對足、兩對翅;腹部有氣門和外生殖器。上述特徵是確定昆蟲的標準。 有一些昆蟲在複雜的生活環境下由於長期適應,部分器官會退化。
  • 昆蟲的翅膀是怎樣進化來的
    化石證據表明,最早的有翅昆蟲是在石炭紀晚期出現的。那是距今大約3億年前,大地上到處都生長著高大茂密的森林,不過樹種與現代的大樹完全不同,主要是熱帶的蕨類植物,如木賊、石松和各種木本蕨類。有翅昆蟲就在這樣的環境裡出現了。它們成群地在森林裡飛來飛去,種類也很快地越來越繁雜。實際上,這些高大的樹木正是昆蟲獲得翅膀的環境條件,因為昆蟲只有先上樹,適應了樹上生活以後,才有產生翅膀的需要和可能。  雖然發現有翅昆蟲化石的最早時代是石炭紀晚期,但是根據種種事實推測,有翅昆蟲的起源是發生在泥盆紀末期或石炭紀初期。泥盆紀地層中已經有煤層存在,說明當時已經出現了森林。
  • 昆蟲有「智慧」嗎,它們是否能理解,自己的生活環境?
    上面的例子說明昆蟲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即能夠根據自然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他們可以通過信息的形成、記憶和複製等一系列步驟來處理來自周圍環境的信息,然後利用這些信息使自己的行為適應環境的壓力和變化。昆蟲會使用工具嗎?很多昆蟲都需要遷徙,遷徙過程至少要以巢等一個固定地點為前提,離開這個點後,它們應該能夠準確地找到它。
  • 建業·世和府 舉辦昆蟲科普教育展
    昆蟲又怎麼演奏樂曲?生態昆蟲與當代藝術融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要想知道這些答案,請你來駐馬店建業·世和府品鑑中心(市區團結路與盤龍山路交會處西南側),這裡正在舉辦天中沉浸式生物科普展。據介紹,這是一個很具影響力的科普教育展覽,目的是為科普到每個孩子,來自五大洲近百個國家的昆蟲,讓你認識昆蟲、了解昆蟲、愛上昆蟲。
  • 課外拓展丨昆蟲的結構特點
    在前幾期的消息中,跟大家分享了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型。有不少粉絲在後臺留言表示,為什麼蜘蛛和蜈蚣都不是昆蟲,希望了解更多有關昆蟲的知識。今天,周老師就給大家做個簡單的分享。昆蟲是節肢動物門中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同時,在地球現存動物中種類也是最多的,種數約佔動物界的75%。
  • 《MOVE圖鑑 昆蟲》:打開這本書!了解昆蟲世界裡你不知道的秘密
    整本書的圖片都非常有視覺衝擊力和完整的細節體現,非常適合一個人抱著書細細地慢慢地研究,尤其適合6-14歲的小讀者閱讀,從小學生到青少年各個年齡段的讀者都能夠在書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是一本非常棒的科普圖鑑。
  • 服貿會上的機器狗、機器昆蟲:國產足式機器人發展到哪一步
    機器狗在運動過程中,可以利用深度相機獲取周邊環境的顏色和深度信息,藉助特定的視覺算法重構出物體的立體空間信息。遇到動態障礙物後,則會對一定範圍內的地圖進行刷新,丟棄運動障礙物留下的痕跡。波士頓動力機器狗在今年6月才正式開賣,標價7.45萬美元。那麼,國產機器狗售價幾何?
  • 自然科普:長這麼多條腿,小昆蟲走路會絆倒自己嗎?
    擁有一雙又直又長的美腿是許多人的心願,而在昆蟲界,腿長已經不是優勢,腿多才是硬道理。腿這個說法,對於昆蟲其實不太準確,在昆蟲學上應稱為昆蟲的足,而且根據生存環境的不同,昆蟲足的功能與形態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普通昆蟲學2016考研大綱
    .昆蟲的生活史   5.昆蟲的習性與行為   6.昆蟲與環境   7.昆蟲生態學的基本概念(例如生命表、種群、生態位等,但不限於此)   (五)昆蟲的分類   1.昆蟲分類學的基本原理   2.六足總綱的系統發育   3.昆蟲綱的分類   二、考試要求
  • [趣味生物]常見動物昆蟲的識別與鑑定
    變態是昆蟲胚後發育的重要特點之一。常見的變態類型有:  1.不完全變態 蟲體自卵孵化後,經過幼蟲期便可發育為成蟲。不完全變態又可分為漸變態與半變態兩種類型:  (1)漸變態(paurometabola)幼蟲與成蟲在形態上比較相似,生活環境及生活方式一樣,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還停留在翅芽階段,這一階段通常稱為若蟲(nymph)。
  • 暑期蟲蟲總動員 中國北京第二屆昆蟲藝術科普展開幕
    本次昆蟲藝術科普展分設了七大活體互動體驗區和標本展示區,共展出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千餘種昆蟲,其中包含國外的400多種珍稀物種,是全國難得一見的大型昆蟲科普展會。館內模擬蝴蝶生態環境,向參觀者演示蝴蝶破蛹而出的蛻變過程。色彩斑斕的蝴蝶縈繞在孩子們的四周,也讓他們感受到了生命蛻變的力量。
  • 小小昆蟲陣容強大 門派繁多有正有邪
    ……」臺下的同學們紛紛喊出自己的答案,直到邱寶利在大屏幕上投放出一張張清晰可見的昆蟲圖片,同學們的注意力才轉移到臺上。「好可怕!快看它的觸角!這隻蟲子怎麼沒見過?」同學們的討論越來越熱烈,邱寶利隨之解開了昆蟲的謎底。「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2對翅、3對足。」依據這個辨別方法,蜘蛛並不是昆蟲,它有八條腿、四對足。蠍子、螃蟹、蚯蚓、還有人們喜愛吃的蝦,都不是昆蟲。
  • 蜂王、工蜂、雄蜂三種類型蜜蜂的科普介紹
    其實對於這個群體一直是分工明確的也是有不同的職業蜜蜂,今天這篇文章就為大家做下蜜蜂相關的科普工作。蜜蜂是屬於膜翅目的昆蟲,身軀分為3部分:頭部、胸部和腹部。胸部上面有3對足和2對翅,頭部上面有2隻複眼和3隻單眼,還有2個觸角。 文章作者:農業洞察 雄性的是雄蜂。然而、雌性的有兩個級型:蜂王和工蜂。
  • 小科普:世界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昆蟲?
    那麼,昆蟲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昆蟲的物種豐富度可歸因於許多方面,且共同使昆蟲成為最具適應能力、最能抗壓的生物。在昆蟲綱的分類下蘊含了龐大的基因多樣性,不同的種群中有著充裕的基因密碼,提供它們蓬勃繁殖所需的變異空間,以適應這星球上各式各樣的環境,即使在某些極端的環境下,也能有昆蟲生存。
  • 蟲蟲向前衝|優樂野自然農場親子體驗昆蟲科普一日營
    營會主題|蟲蟲向前衝 | 優樂野昆蟲科普一日營營會時間|2020年5月30日 9:30-16:30項目執行地點|青海·西寧活動對象|5到14歲青少年活動人數|15人小池楊萬裡 (宋)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