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聯合團隊繪製出目前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

2020-12-05 金融界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南京4月23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23日從南京大學獲悉,由中美德三國天文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歷經15年研究,繪製出目前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明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近日,《科學美國人》發表了由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鄭興武教授與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天文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馬克·裡德撰寫的封面文章《銀河系新視野》,總結了二人同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卡爾·門滕教授領導的國際團隊15年來的研究成果。

據鄭興武介紹,團隊用甚長基線幹涉技術精確測量了位於銀盤上近200個大質量恆星形成區,得到了銀河系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速度,繪製出尺度約為10萬光年見方的銀河繫結構圖。

「這是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它清晰地展示了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徹底解決了銀河系究竟有幾條旋臂這個天文學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科學問題。」鄭興武說。

相關焦點

  • 中美德三國團隊聯合繪製出目前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
    PingWest品玩4月23日訊,據新華社消息,由中美德三國天文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歷經15年研究,繪製出目前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明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該研究由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鄭興武教授與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天文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馬克·裡德聯合發表在《科學美國人》上,據鄭興武介紹,團隊用甚長基線幹涉技術精確測量了位於銀盤上近200個大質量恆星形成區,得到了銀河系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速度,繪製出尺度約為10萬光年見方的銀河繫結構圖
  • 中外科學家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來源:【人民日報】核心閱讀 近日,中外科學家繪製出目前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明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銀河繫結構是天文學中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科學問題。這是人類繼認識地球和太陽系後,跨入巨大銀河系的關鍵一步。 歷經17年,美國、德國和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重大科學研究團隊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清晰地展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 中外科學家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4條主旋臂美得像一顆...
    中外科學家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4條主旋臂美得像一顆「眼」   Cathy Shen • 2020-04-24 17
  • 南京大學與哈佛合作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著名雜誌《科學美國人》近日刊登了由美國哈佛-斯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天文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M.裡德(Mark Reid)和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鄭興武教授聯合撰寫的封面文章《銀河系新視野》,總結了由他們兩人及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K.門滕(Karl Menten)教授所領導的國際團隊歷經
  • 南大、哈佛兩校科學家聯手,繪製出迄今為止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
    史上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來了。近日,南京大學、哈佛大學聯手,歷經15年通過甚長基線幹涉技術繪製出了極為精細的銀河繫結構圖。目前,這一研究成果已經刊登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論文題為《銀河系新視野》。據了解,研究團隊通過甚長基線幹涉技術,精確測量銀河系中位於銀盤上的近200個大質量恆星形成區的自行和距離,得到了銀河系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它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速度,並基於此繪製出尺度範圍為10萬×10萬光年的全新銀河繫結構圖。
  • 科學家繪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四條旋臂星系
    21日,南京大學發布消息,著名雜誌《科學美國人》近日刊登了由美國科學院院士M·裡德和該校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鄭興武教授聯合撰寫的封面文章,總結了由他們及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K·門滕教授所領導的國際團隊歷經15年對銀河繫結構的研究成果。
  • 科學家公布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
    ,科學家為了讓人類更好的認識銀河系,利用太空望遠鏡、遙感技術和超級計算機等技術和工具經過長時間的繪製,繪製出銀河系的結構圖,從銀河系的結構圖來看,在銀河系區域內存在大量發光的恆星,其中銀河系最明顯的特徵是它有4條螺旋結構從銀河系中心區域向外延伸,形成一個像旋轉的螺旋體。
  • 4條旋臂 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出鍋」了
    記者23日從南京大學獲悉,由中美德三國天文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歷經15年研究,繪製出目前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明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近日,《科學美國人》發表了由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鄭興武教授與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天文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馬克·裡德撰寫的封面文章《銀河系新視野》,總結了二人同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卡爾·門滕教授領導的國際團隊15年來的研究成果。
  • 南京大學和哈佛大學合作繪製出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
    中國江蘇網訊 著名雜誌《科學美國人》近日刊登了由美國哈佛-斯密松天體物理中心資深天文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M.裡德和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鄭興武教授聯合撰寫的題為「銀河系新視野」的封面文章,總結了由他們兩人及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K. 門滕(Karl Menten)教授所領導的國際團隊歷經15年時間對銀河繫結構潛心研究的成果。
  • 中美科學家繪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中美科學家繪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科技日報南京4月21日電 銀河系直徑約為10萬至18萬光年,太陽系離銀河系中心很遠,且位置接近銀道面,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旋臂都重疊投影在天球上而無法分辨。
  • 中美聯合繪製迄今最精細全銀河系地圖
    鄭興武和美國哈佛—斯密松天體物理中心裡德繪製的銀河繫結構圖銀河系直徑約為10萬至18萬光年,太陽系離銀河系中心很遠21日,南京大學發布消息,著名雜誌《科學美國人》近日刊登了由美國科學院院士M·裡德和該校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鄭興武教授聯合撰寫的封面文章,總結了由他們及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K·門滕教授所領導的國際團隊歷經15年對銀河繫結構的研究成果。
  • 科學家公布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其中有中國人的功勞
    太陽系也剛好位於銀河系宜居地帶這需要從銀河系的結構圖去分析,科學家為了讓人類更好的認識銀河系,利用太空望遠鏡、遙感技術和超級計算機等技術和工具經過長時間的繪製,繪製出銀河系的結構圖,從銀河系的結構圖來看,在銀河系區域內存在大量發光的恆星,其中銀河系最明顯的特徵是它有4條螺旋結構從銀河系中心區域向外延伸
  • 西安專家參與繪製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吳元偉研究員,作為該項目("貝塞爾"棒與旋臂遺珍巡天項目,以下簡稱BeSSeL項目)中國團隊的核心成員,精確測定其中約30個大質量恆星的精確位置與自行,定位了銀河系的一條主旋臂人馬-船底臂的結構及運動學特徵,為銀河系的旋臂新圖像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中美科學家繪製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找到我們的「銀河坐標」
    當這種原子氫氣體相對於地球運動時,它的特徵射電頻率會因都卜勒效應而發生偏移,從而使天文學家能夠利用頻率偏移來測量這種氣體的運動速度,進而繪製出它們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分布。 目前,繪製銀河繫結構圖的兩個主要觀測項目都是使用射電天文學中的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
  • 中美合作成果: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出爐
    當這種原子氫氣體相對於地球運動時,它的特徵射電頻率會因都卜勒效應而發生偏移,從而使天文學家能夠利用頻率偏移來測量這種氣體的運動速度,進而繪製出它們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分布。相反,由於射電波很容易穿過塵埃,因此射電望遠鏡可以探測整個銀盤,我們就可以利用這類望遠鏡的觀測結果來繪製銀盤的整體結構圖。目前,繪製銀河繫結構圖的兩個主要觀測項目都是使用射電天文學中的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
  • 國家授時中心參與繪製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新聞—科學網
    該文總結了他們和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教授Karl Menten所領導的國際團隊,歷經15年時間,對銀河繫結構巡天觀測和潛心研究的成果。他們用甚長基線幹涉儀(VLBI),對位於銀河系旋臂上的大質量恆星形成區開展了精確的距離和自行測量,描繪出全新的迄今為止旋臂位置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並精確確定了銀河系的參數。
  • 銀河系究竟長啥樣?17年探索揭開面紗,網友熱議: 宇宙的無限,探索永...
    虎撲5月30日訊 近日,中外科學家團隊歷經17年科研攻關,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銀河結構圖。新聞發出後引起了網友熱議,詳細內容如下: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燦爛星空、浩瀚銀河,總是帶給人們無限遐想。
  • 中國第二艘兩棲攻擊艦下水;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出爐丨科技早新聞
    據悉,通過系外行星軌道可推算出其質量,藉助質量算出其大小,再確定其密度,從而揭示有關這顆系外行星組成及其是否能供生命繁衍生息的線索。科學家對基拉韋厄火山噴發原因展開研究。圖源:《自然》● 美國科學家團隊在一項最新地球科學研究中稱,極端降雨會激活深層巖漿運動,而發生在2018年的基拉韋厄火山噴發,可能就是由極端降雨觸發的。這一發現表明在評估火山災害時,應將降雨納入考量範圍。相關研究報告22日發表於英國《自然》雜誌。
  • ...德回應「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失敗」,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基於2012-2018年野外調查發現的野生大鯢位點信息,研究團隊為大鯢物種構建了物種分布模型,顯示坡度、最暖月最高氣溫、最乾燥月份降雨量是影響大鯢分布的關鍵因素。同時,模型預測結果顯示未來氣候變化或將使大鯢適宜棲息地範圍縮減過半,且棲息地分布呈現出往高緯度、高海拔遷移的趨勢。
  • 銀河系是什麼形狀?旋臂勻稱美麗
    《科學美國人》近日刊登了由美國哈佛-斯密松天體物理中心資深天文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馬克·裡德和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鄭興武聯合撰寫的題為「銀河系新視野」的封面文章,總結了由他們兩人及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卡爾·門滕教授所領導的國際團隊,歷經15年時間對銀河繫結構潛心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