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各位好!
今天是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我國傳統的祭祖節。
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祭祀祖先呢?
因為咱們是一個農業國,自古以農事為生的國家,靠天吃飯,總要寄託於神靈的庇佑。
這麼多的神仙,誰能天天盯著保佑咱呢?自然,就是已故的老祖先。
那麼這會兒,秋天到了,糧食豐收了,列祖列宗們值了一年班了,你不得表示一下?
於是,抱著這樣的感激之情,把剛豐收的糧食做一碗好飯,端上來供養祖先。
同時,做好下一年的生產計劃,恭恭敬敬匯報一番,希望祖宗繼續保佑咱們,來年風調雨順,喜提畝產3000斤。(笑)
中元節,就是這么正能量的一個節日。
但是現在,人們好像更願意叫它「鬼節」。咋回事兒呢?
也有歷史淵源。
據道教的說法,中元節這天,地獄的大門打開了,所有的鬼都要出來,估計是休假一天,回到這個世界來探親。
有親人的就回家去,享用後人們供養的飯菜。
沒家的、孤苦伶仃的,就只好在外流浪一天。
可也得吃飯哪。
於是,宗教就設立法會,專門救濟這些冥界的「五保戶」,給吃給喝,還負責超度。
由此,民間就開始把這個節日叫做「鬼節」。
有信得比較厲害的,在這天晚上,還不允許孩子們上街,怕被鬼捉了去。
這世上到底有沒有鬼,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一點,就是很多人都怕鬼,對吧?
奇怪的是,這些怕鬼的人裡,有好多根本不相信鬼的存在。
嘿,這就有意思了。你怕的是一個你認為不存在的東西,那這怕是從何而來呢?
我好像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哲學問題。(笑)
我們看電影恐怖片,大家都嚇得要死。裡面的鬼怪各種青面獠牙,血盆大口,呼嘯而來。
不是冤死的、被謀殺的、就是各種被害的人,陰魂不散,回來了。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讓我們害怕的情節有個共同點:就是這裡面的鬼,都是要來害人的。
要麼討債,要麼報仇,要麼就是「殺人狂」,逮誰殺誰。
總之,它會對我們的生命產生巨大的威脅,所以我們會害怕。
反觀另一些電影,裡面描述的是很善良的鬼,比如聶小倩,開心鬼。
我們在看這些鬼的時候,不但不害怕,還渴望跟他們見面聊天。(笑)
你有沒有明白點什麼?
沒錯,我們害怕的不是鬼,而是人性中那些惡的部分:
醜陋、陰險、憤怒、抓狂、抑鬱、焦躁……等等。
電影中所描畫的惡鬼,往往集這些特點於一身。
而且你在明處,它在暗處,這就更讓人害怕。
而那些好鬼,身上的善良、可愛、幽默、大氣,甚至比你身邊的好朋友都體貼,怕個鬼呀?(笑)
由此看來,我們怕鬼,其實就是怕負面的東西。
無論是人性中的惡,還是心理層面的負能量,都會讓我們感到恐懼。
有人說我們恐懼的是未知,我覺得不夠準確,如果未知都是好事兒,你還恐懼嗎?
顯然不會。
所以準確地說,我們恐懼的未知,是可能給我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的未知。
這是人類自遠古起就烙印在DNA裡的創傷。
今天出去打獵,你不知道會遇到什麼猛獸,不知道還能不能活著回來,這就是對未知的恐懼。
而鬼,這個長相醜陋、若隱若現、又心懷怨恨的形象,完美地承載了這個「未知」的特質。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鬼,就算身邊有些人信誓旦旦地告訴你,他見過,但那所謂的「鬼」也肯定沒害過他,否則他就不在這兒了。
只不過,他會被他的所見所聞給驚出一身冷汗,以為自己逃過了一劫。
這就叫「自己嚇自己」。
現在你明白了,我們所謂的怕鬼,其實就是怕自己心裡的負能量。
那些焦慮、抑鬱、擔憂、嫉妒、恐懼、憤怒,變成了我們心裡各種各樣的「鬼」。
倘若你行為端正,待人和氣,心中充滿陽光,這些「鬼」就不會干擾到你。
而對於逝去的人們,我們換一個詞,叫做祖先,也就沒什麼可怕的了。
只不過,有人曾經對祖先做出過違背良心的行為,不孝,不順,甚至打罵父母、殺害親人,那就會真的有鬼了。
因為,他的心裡早已失去了陽光,充斥的都是負能量,鬼自然就無處不在了。
老話說得好,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哪兒來的鬼敲門?不過是心裡有鬼,草木皆兵。老鼠吱吱叫兩聲,以為冤魂上了門。
當然,恐怖片是另一回事,那裡面用盡心思營造了各種驚悚氛圍。
就算我們知道世上沒有鬼,但若常常置身於這種陰暗裡,潛意識就會調動出恐懼情緒,使內心出現問題。
說到底,還是自己嚇自己。
所以,建議少看或不看。談戀愛的隨意。(笑)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記得緬懷我們偉大的祖先,學習他們美好的品質,讓自己端身,充滿陽光,給後人做個好榜樣。
這,或許才是中元節的真諦。
下期再見!
(本文系「樂覺生活」公眾號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