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這其中有啥特別說法?

2021-01-15 鄉居小菜的悟空

端午節、七月半(即中元節)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除了搞一些民間活動,還會祭拜祖先;而關於這兩個特別節日的俗語說法也是有的,民間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說的就是,到了端午節人們最怕遇上下雨耽誤端午節搞活動耽誤農忙,卻不怕七月半的鬼靈魂,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呢?

最怕端午節水

端午節一般是在芒種節氣前後,像今年的端午節就是在芒種之後,而到了芒種時節,人們要忙著收小麥、玉米了,有些地方則是忙著插秧了,農民忙這些農活要是遇上下雨影響很大的,小麥被水淋不能及時曬乾會變壞的收成減少,而插秧也是不能耽誤的。

此外端午節人們也要搞一些活動慶祝的,自然不希望下雨,不然都沒法進行了,像每一年端午節最熱鬧的水上賽龍舟,要是下雨尤其是大暴雨還怎么正常進行呢,撐傘帶雨衣不好吧?

還有民間認為端午陽氣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節採藥也是最古老的端午節習俗之一,而採藥(包括採艾草)是在野外的有時候還要爬山呢,要是下雨也是很麻煩的,不小心容易摔倒摔傷呢。

鄉居小菜記得在老家農村的時候,我們是端午節那天早上還要到地裡去幹農活,然後中午回來吃粥了才去採摘艾草、粽葉等植物回家忙著插艾草、包粽子的,要是下雨天的話,就不能做農活了,去後山採摘艾草也是要穿水鞋、撐傘去的,山路都是泥巴土,很滑,一摔跤那屁股好疼啊衣服又髒,下雨真的特別不方便。

不怕七月半鬼

七月半說的就是農曆的七月十四中元節,新曆八月中旬這樣;到了中元節也就是一年過了一半了,已經到了初秋季節,而人們春天種下的莊稼如早稻、春玉米、春花生等等已經收割了,晚稻、秋玉米等秋季農作物已種下,要慶祝這半年來的辛苦大豐收,分享喜悅。

而說到慶祝,人們也是不忘祖的,所以七月半那天也是要祭祖的,除了燃放鞭炮,還會殺雞殺鴨做好吃的飯菜,祭拜祖先之後才一家人一起吃頓豐盛的大餐。

民間七月半所說的鬼指的是去世的人的靈魂,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祖先,所以早已過世的祖先的靈魂也沒什麼可怕的,祭拜他們他們還開心呢,後人有好吃的沒有忘記他們;有些人說七月半那天天黑以後就不要出門了會遇到鬼什麼的,其實沒有那麼誇張的,以前在村裡,人們吃晚飯後還去串門呢,晚上九點多才回家睡覺,沒見有人遇到什麼奇怪事兒呢。

所以,民間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說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相關焦點

  • 農曆七月十四鬼節,古代人都怕鬼,為何只有他一人不怕
    導讀:很快就要到農曆七月十四了,大家都知道農曆七月十四在民間這天是鬼節,在現代我們不怕鬼因為這個東西是不存在的,可是在古代時候科技落後人們都很怕鬼,而鬼是什麼樣子誰也沒見過。是否真的有鬼,人們也說不清楚,反正怕得厲害。
  • 農村俗語: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老祖宗的經驗之談眾所周知,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田間水壩間流傳了許多智慧名言,統稱俗語,也是與廟堂之上的雅語相對稱,都是先人們在田間勞作和日常生產中總結出來的智慧之談。今天給大家介紹了這麼一句俗語,「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便來源於老祖宗的口口傳誦,如果從字的表面意思來解讀,似乎是在闡明一個生產之道,不用害怕出山狼,反而要提防家裡的老鼠,然而其中所蘊藏智慧僅限於此嗎?在曲波的《山呼海嘯》當中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話語,孟凡達說道:咱們春華的老鄉,在那裡一直有三句話流傳。
  • 農村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什麼意思?
    農村裡面有各種各樣的俗語,有的俗語聽起來還比較押韻,若是直觀解讀的話根本就不成立,但是如果加以認真的分析卻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比如「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這句俗語,乍一聽根本沒有道理可言,其實是老人對於生活經驗的概括。
  • 俗語:「男怕三更,女怕午時」,有什麼依據嗎,這其中有什麼道理
    俗語:「男怕三更,女怕午時」,有什麼依據嗎,這其中有什麼道理文/小玉雖說現在的農村經濟想必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儘管如此,如果對比城市和農村的話,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因此有很多農村的人來到城市以後都會有一種不想回去的想法,雖然城市的繁華吸引了很多農村人,但是依然還有很多人想要回到自己的家裡
  • 農村俗語「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什麼意思?
    一轉眼2019年已經過去了一半,現在就已經進入7月了,隨著各個學校陸續開始放暑假,農村也要逐漸熱鬧起來了,雖然夏天的太陽很大,可孩子們還是會趁著這幾個月在外面撒開了玩,大人們也要忙著下地幹活,所以農村的朋友都免不了外出。
  • 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本文由百家號「三農常識絮語」原創,維權必究!
  •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穿靴,女怕正午戴帽」,啥意思?為啥呢?
    導讀:農村俗語:「男怕三更穿靴,女怕正午戴帽」,啥意思?為啥怕穿靴農村對於任何事物都有俗語描述。這些俗語也都是經歷了多年的經驗累積之後,轉化成為大家所熟知的俗語。很多俗語是真實的寫照採取了白描的方式進行敘述,不但通俗易懂,而且道理深刻,所以民間也有十句俗語九句真的說法。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啥意思?明年啥時候立春?
    其中三九、四九的天氣最冷,從五九開始,隨著立春節氣即將到來,氣溫逐漸回升,天氣也逐漸開始變暖。在農村中關於數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什麼時候立春呢?
  • 農村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這是為什麼?有什麼道理呢?
    下面三句農村裡的俗語,你知道這其中的含義嗎? 第一句,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人的一天分陰陽,白天為陽,夜晚為陰大概三根的子時,也就是半夜的時候,是陰氣最重的時候,而中午辰時的時候是一天當中陽光照射最厲害的時候,也是一天陽氣最旺的時候。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老人為何這麼說?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老人為何這麼說?現代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漸漸遺忘中國傳統文化,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有些地方和他們所接受的科學道理相悖。俗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可有些俗語只有老人才會時常說起。
  • 「男怕屬雞,女怕屬羊」,這農村俗語該怎麼解釋,有道理嗎?
    相信大家都聽過生肖和屬相的說法,中國有十二生肖,每個生肖分別對應不同的年份,生肖文化的來源已久,如果你對生肖文化有所了解,就會發現人們對每個生肖的評價其實並不相同,例如在農村,老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男怕屬雞,女怕屬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壁虎屬於五毒而蜘蛛卻不是?
    俗語「端午至,五毒出」指的是哪些動物?為何壁虎是五毒之一?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迎來傳統的端午節了,在各地端午節期間的習俗雖然不太一樣,但基本也就是賽龍舟、包粽子、掛艾草和喝雄黃酒這些。農村的老輩人就常說「端午至,五毒出」,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五毒指的是哪些動物呢?這是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語了,在不少地方都有這個說法。其意思說到了端午節了,那民間比較常見的五種有毒的動物也就要開始出來活動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治,避免被這些毒物所咬傷。而在民間關於五毒的說法也有多種,其中最被認可的一種分別是指蠍子、蜈蚣、毒蛇、壁虎和蟾蜍。
  • 俗語:「男怕孤,女怕寡,狼怕託,狗怕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俗語:「男怕孤,女怕寡,狼怕託,狗怕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從農村生活時間久的朋友應該聽過不少俗語,農村裡面有比較很多俗語,而且聽上去也比較上口,有的俗語講了不少的道理。事實上,這些俗語很多是由農村老人們總結出來的。有的俗語反映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規律。
  • 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有道理嗎?
    說起農村老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封建、迷信,哪怕你還沒有說出到底是哪句話。這就是現在年輕人對於老一輩這些觀念的刻板印象。說到底,還是因為不夠了解,所以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偏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道理。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啥意思?
  • 在農村,老人常說:「男怕跌蛇,女怕跌鼠」,啥意思?有道理嗎
    而這些文化大多起源於農村,有些農村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被人漸漸遺忘,許多都是在辭典中無法查詢,其中就包括農村俗語。這些老話俗語包羅萬象,關於農事的,異象的,人情世故的等等。閒暇之餘農村老人們就常常聚在一起暢聊各種農村老話,這些老話也成為了他們的談資。以下這幾句老話不知道你聽過沒?
  • 農村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人的屬相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七月半"說法的由來七月半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是"7"的周期數。所以古人在這一天祭祖。
  • 農村老人說「鴨怕十四,狗怕夏至,雞怕冬至」,是什麼意思?
    雞怕不怕冬至我倒是沒有感覺到。但是放眼看去,村子裡確實有「冬至大如年」的一派新景象。家家戶戶都忙著包餃子整湯圓。中國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傳統節日風俗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標誌,相當一部分傳統節日,至今還為人們所重視,在現實生活中顯示出活力,牽繫著億萬人的心。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說的是什麼問題?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說的是什麼問題?說白了這兩個東西就是有機物,很多人都會認為它們對身體會產生一定危害,尤其是對人的生殖系統,它將會影響精子的產生將會影響卵子的存在,但實際上這種說法並不科學,大家都會潛意識的認為化學物質對人的身體產生危害,同時氣味上也讓人噁心嘔吐,所以才這樣說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