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七月半(即中元節)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除了搞一些民間活動,還會祭拜祖先;而關於這兩個特別節日的俗語說法也是有的,民間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說的就是,到了端午節人們最怕遇上下雨耽誤端午節搞活動耽誤農忙,卻不怕七月半的鬼靈魂,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呢?
最怕端午節水
端午節一般是在芒種節氣前後,像今年的端午節就是在芒種之後,而到了芒種時節,人們要忙著收小麥、玉米了,有些地方則是忙著插秧了,農民忙這些農活要是遇上下雨影響很大的,小麥被水淋不能及時曬乾會變壞的收成減少,而插秧也是不能耽誤的。
此外端午節人們也要搞一些活動慶祝的,自然不希望下雨,不然都沒法進行了,像每一年端午節最熱鬧的水上賽龍舟,要是下雨尤其是大暴雨還怎么正常進行呢,撐傘帶雨衣不好吧?
還有民間認為端午陽氣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節採藥也是最古老的端午節習俗之一,而採藥(包括採艾草)是在野外的有時候還要爬山呢,要是下雨也是很麻煩的,不小心容易摔倒摔傷呢。
鄉居小菜記得在老家農村的時候,我們是端午節那天早上還要到地裡去幹農活,然後中午回來吃粥了才去採摘艾草、粽葉等植物回家忙著插艾草、包粽子的,要是下雨天的話,就不能做農活了,去後山採摘艾草也是要穿水鞋、撐傘去的,山路都是泥巴土,很滑,一摔跤那屁股好疼啊衣服又髒,下雨真的特別不方便。
不怕七月半鬼
七月半說的就是農曆的七月十四中元節,新曆八月中旬這樣;到了中元節也就是一年過了一半了,已經到了初秋季節,而人們春天種下的莊稼如早稻、春玉米、春花生等等已經收割了,晚稻、秋玉米等秋季農作物已種下,要慶祝這半年來的辛苦大豐收,分享喜悅。
而說到慶祝,人們也是不忘祖的,所以七月半那天也是要祭祖的,除了燃放鞭炮,還會殺雞殺鴨做好吃的飯菜,祭拜祖先之後才一家人一起吃頓豐盛的大餐。
民間七月半所說的鬼指的是去世的人的靈魂,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祖先,所以早已過世的祖先的靈魂也沒什麼可怕的,祭拜他們他們還開心呢,後人有好吃的沒有忘記他們;有些人說七月半那天天黑以後就不要出門了會遇到鬼什麼的,其實沒有那麼誇張的,以前在村裡,人們吃晚飯後還去串門呢,晚上九點多才回家睡覺,沒見有人遇到什麼奇怪事兒呢。
所以,民間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說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