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2020-12-05 閒來讀史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各地的人們就開始有了不同的準備,燒紙錢,放河燈,祭祀土地,

各地風俗不同,各種活動也不同,各地的說明名稱也大不相同。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

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

(您所在的地方7月15稱什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說法)

"中元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是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流傳下來一種說法。

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地派到人家,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地檢校人間百姓的功勞罪行來做賞:"地官就在七月十五中原赦罪"。

地官管理的是地府,所以就檢驗的是地府的大小眾鬼。據傳說,在中原之日,地官就把地獄大門打開,眾鬼都離開冥界,

接受檢校,有家人的鬼回家去,沒有的就遊蕩人間。所以我們都在這一天舉行祭祀鬼魂活動。

"孟蘭盆節"說法的由來

農曆七月報恩月,在佛教裡則有禪七、淨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蘊涵無盡的數字。

依照佛教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佛弟子在當天,舉行"盂蘭盆法會"。

據《大藏經》的記載,盂蘭盆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這種儀式最早是從目連救母的法會開始流行。

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

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七月半"說法的由來

七月半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是"7"的周期數。所以古人在這一天祭祖。

"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候的農事豐收的祭祀活動,上古時期的農事是否能夠豐收,經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

奉祀先祖的活動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三元"的來歷說明

說起中元節,自然讓大家想到上元和下元,這在簡單介紹一下

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

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

正月十五天官賜福,農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農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農曆十月十五,是中國古老的"下元節"。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云:"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

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7月為何被稱為"鬼月"?

據說從農曆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民間以路邊點火、河中放燈、提供鞋子等辦法,滿足鬼出門活動的需要,以免它們連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無法出行而在原地為非作歹,當然,點燈引路等辦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夠"遠走他鄉"。

七月時,鬼門初開群鬼紛出,一時"群鬼亂竄",由於鬼剛剛經歷一夏的墓居煎熬,飢腸轆轆,所以給餓鬼施食就成為要緊之事。

由於此時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動,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後代子孫的家中,祖先之靈便可飽餐祭品。

中元節為什麼在路邊燒紙?

中元節一般是7天(所以有些提前在7月半之前舉行祭祀,你也不要感到奇怪),

主要是祭奠新老亡人(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死亡超過三年的稱老亡人。)的節日,而這一段時間正是新老亡人回家的日子,故祭奠是不在墓地的,應在回家的路上。(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

為不驚動活人燒祭冥紙時多在午夜12點後,在路口用石灰畫上圓圈在圈內燒紙,並念叨死去的人的名字,告之來拿錢物,圈外燒紙怕被野鬼搶了祭品。(作者這邊是這樣的習俗 如果大家的習俗不一樣,可以分享出來)

當然各地的習俗都不一樣,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說下自己這邊"農曆7月15日"叫什麼名字,也可以分享下您那邊的習俗,讓大家開開眼界。。。

相關焦點

  • 今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嗎
    今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今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七月半中元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  中元節俗稱亡人節、七月半,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起於北魏的中元節迄今已千年有餘,在這一天,放燈讓鬼魂得以轉世的習俗時代承襲,並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時代特色。  而在佛家的說法裡,七月半這天要感恩報答父母的生長養育之恩。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農曆七月半為何被稱之為「中元節」或「鬼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被稱之為中元節,對於這個稱呼也是現在在知道。以前,在我們這裡都把這一天稱之為「七月半」或者「鬼節」。在這個傳統節日的主要活動為祭祖,緬懷先人。為何要把陰曆七月十五這一天稱之為中元節或者鬼節。
  • 農曆七月為什麼是鬼月 這和中元節有很大關係
    在民間農曆七月被稱為鬼月,這個月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禁忌事情,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記好,至於為什麼是鬼月這還和中元節有關。   相傳,從每年農曆的七月一日起,陰間的鬼門就會打開並且一直保持這種開放狀態到三十日才會再度關閉。所以整個的農曆七月直接被稱為了鬼月。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是什麼?為何有「鬼節」之稱
    據說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很多人都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也有鬼節之稱,為什麼中元節被稱為鬼節呢?這個節日究竟是怎麼來的呢?主要風俗又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具體說一說,中元說法來自於道教,道教分為天地水三官,三官又稱三元以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月為三官神誕,在古書中記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 你知道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嗎
    你知道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嗎?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石鼓節、地關節或齋鼓節,是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區是七月十四日),每年有上元節、下三元節。在漢代,中元節是一個慶祝豐收的節日,在秋天開始賞賜大地。有些莊稼成熟了,人們應該崇拜祖先。按照道教的說法,中原節是葛關的生日,也是乞求葛官赦罪的日子。一般民間活動,如祭祀鬼魂,祭祀祖先。在南京和江淮地區的中國,節日被稱為賽古。
  • 七月十五,七月半,為何又被稱為鬼節?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七月十五,七月半,為何又被稱為鬼節?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這幾天,又可以看到再接頭都可以看到有人開始燒紙了,因為一年一度的鬼節就快要到了。那麼農曆七月十五為啥會被稱為鬼節呢?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
  •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細數中元節家鄉不一樣的習俗
    中元節也被稱為「鬼節」,民間傳說人去世後,其靈魂進入閻王殿歸屬閻王爺管理,每年的農曆七月閻王爺就會把這些靈魂放出來半個月,從七月初一到七月十五這半個月讓其回家或者遊玩,而在陽間的親人們就會在這個期間準備好物品迎接已故先祖,對其進行緬懷。
  • 2018中元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2018年中元節具體時間是幾月初幾
    2018年中元節是幾月初幾?大家對於「中元」這個概念可能不熟悉,但是換一個說法,2018年鬼節是幾月初幾?相信這樣大家就能明白了。七月半就是我們傳說中的鬼節,傳說這一天陽間會有鬼魂出沒哦。下面我們就來看看2018中元是農曆幾月幾日吧!
  •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中元節是什麼意思起源介紹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是什麼意思?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有三元這樣的概念,三元是指,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可能很多人對中元節和上元節的區別不是很明白,知道下元節是什麼時候。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三元什麼時候,他們又都是什麼節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意思?
  • 三大鬼節是指的什麼節 中元節佔其中一個位置
    大家都知道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我國傳統的鬼節,但是鬼節並不是只有中元節一個,在我國一共有三個鬼節,每一個都十分受大家重視。   清明、中元、寒衣是我國最終要的三個祭祀的節日,並且其中中元節甚至被稱之為鬼月,並且有百鬼夜行諸神退避之說。
  • 農曆7月15中元節,為什麼有「鬼節」之稱?晚上幾點不能出門?
    說起農曆七月十五,大家一定不陌生,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傳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也有「鬼節」之稱,關於節日基本的知識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兩個人真的細聊起來,「中元」究竟是什麼,「中元」和鬼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這個節日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主要風俗是什麼,恐怕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那現在咱就來聊聊 「中元節」的這些事。
  • 農村老人為什麼把農曆七月十五稱作「鬼節」?有什麼來歷嗎?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對先祖恭敬的奉上我們的供品和香燭,好讓先祖在回去後看到我們的孝敬,讓自己的後代過的更好,除了中元節稱之為鬼節,在民間有清明,寒衣這兩個節也是「鬼節」,中元節這天是就是會讓地下的先祖出來看下陽間的親人,這天也算是給親人一年一度的團聚的日子。
  • 2019中元節還有多少天 中國的鬼節主要有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2019年的中元節是8月15日,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為什麼中元節要成為鬼節呢?  中元節  中元節,又稱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齋孤、地官節,「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即稱為「七月半」
  • 中元節吃什麼?這五大傳統食物你知道嗎?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中元節祭祀祖先要注意哪些事情,這裡面的講究可真不少。連中元節的飲食習俗,吃什麼都是有講究的,那麼中元節到底吃什麼呢?
  • 農曆七月十五為何是鬼節?盂蘭盆會的禁忌又有什麼
    大家晚上好,我是鴨蛋,最近呢時間有點調整不過來,所以就在這晚上來和大家聊聊,今天說的是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這個呢馬上也就七月十五了,作為中國的鬼節又叫盂蘭盆會,它有什麼禁忌呢?鴨蛋給大家匯總一下。
  • 慈孝報恩,以愛之名——鹽亭風靈寺七月十五盂蘭盆節的故事!
    每年,農曆七月,民間俗稱鬼月,七月十五俗稱鬼節。其實,七月不是鬼月,而是佛教的「孝道月」,「報恩月」,七月十五在佛教中稱之為「盂蘭盆節」,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人們在這一天通過供養三寶,報答父母恩情,緬懷先祖。中國人幾千年來重孝道、講情義,所以特別重視。
  • 農曆七月十五恭賀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聖誕,中元節有什麼禁忌?
    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聖誕之日,稱頌天尊寶誥有無上功德,恭賀平等應善天尊聖壽。七月十五的「中元節」中元盛會超亡度孤,中元節又稱「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顧名思義就是亡靈、鬼魂過的節日。中元節為三官大帝之一的地官大帝聖誕之日。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是個什麼節日?老祖宗留下哪些習俗呢
    今年的中元節馬上就要到了,相信不少地方的馬路上,又多了一些燒紙錢和元寶的人。「鬼節」一詞成了中元節的代名詞。那麼這個節日究竟是怎樣來的?又有哪些習俗呢?中元節的由來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個「元」節,分別是上元節,中元和下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