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為什麼是鬼月 這和中元節有很大關係

2020-12-05 今日臨沂

  在民間農曆七月被稱為鬼月,這個月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禁忌事情,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記好,至於為什麼是鬼月這還和中元節有關。

 

  相傳,從每年農曆的七月一日起,陰間的鬼門就會打開並且一直保持這種開放狀態到三十日才會再度關閉。所以整個的農曆七月直接被稱為了鬼月。

 

  那麼為什麼鬼門要在農曆的七月開啟呢?為什麼單單是農曆的七月,而不是其他的月份呢?

 

  據說,農曆的七月被稱作是鬼月,主要是因為中元節。

 

  中元節又稱鬼節,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的時間是每年的七月十五,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部分在七月十四日)。

 

  並且每年的農曆七月不僅僅是民間的鬼節,又恰逢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多鍾風俗和一。其中的原因錯綜複雜而又互相影響互相滲透。

 

  另外除了中元節,我們還將正月十五的上元節、十月十五的下元節與之並稱為三元。

 

  所以雖然整個七月都被稱之為鬼月,但是與我國的祭祀文化相聯繫了之後,很多的傳說在看起來就沒有字面上來的那般恐怖了。

 

  鬼節的傳統習俗介紹:

 

  吃鴨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相關焦點

  •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三元"的來歷說明說起中元節,自然讓大家想到上元和下元,這在簡單介紹一下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
  •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細數中元節家鄉不一樣的習俗
    中元節也被稱為「鬼節」,民間傳說人去世後,其靈魂進入閻王殿歸屬閻王爺管理,每年的農曆七月閻王爺就會把這些靈魂放出來半個月,從七月初一到七月十五這半個月讓其回家或者遊玩,而在陽間的親人們就會在這個期間準備好物品迎接已故先祖,對其進行緬懷。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七月半中元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  中元節俗稱亡人節、七月半,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起於北魏的中元節迄今已千年有餘,在這一天,放燈讓鬼魂得以轉世的習俗時代承襲,並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時代特色。  而在佛家的說法裡,七月半這天要感恩報答父母的生長養育之恩。
  • 2018中元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2018年中元節具體時間是幾月初幾
    2018年中元節是幾月初幾?大家對於「中元」這個概念可能不熟悉,但是換一個說法,2018年鬼節是幾月初幾?相信這樣大家就能明白了。七月半就是我們傳說中的鬼節,傳說這一天陽間會有鬼魂出沒哦。下面我們就來看看2018中元是農曆幾月幾日吧!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是什麼?為何有「鬼節」之稱
    據說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很多人都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也有鬼節之稱,為什麼中元節被稱為鬼節呢?這個節日究竟是怎麼來的呢?主要風俗又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具體說一說,中元說法來自於道教,道教分為天地水三官,三官又稱三元以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月為三官神誕,在古書中記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 農曆七月還可以說是什麼月 這個月在民間被稱為鬼月
    現在是2018年的農曆七月份,但是這個月在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這個月是鬼月,在這個月內有很多禁忌的事情不能做,萬事都要注意。   農曆七月,是我國民俗傳說中的「鬼月」。據說每年農曆七月初一,便會打開鬼門,放出惡鬼,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關上鬼門。
  • 農曆七月半為何被稱之為「中元節」或「鬼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被稱之為中元節,對於這個稱呼也是現在在知道。以前,在我們這裡都把這一天稱之為「七月半」或者「鬼節」。在這個傳統節日的主要活動為祭祖,緬懷先人。為何要把陰曆七月十五這一天稱之為中元節或者鬼節。
  • 農曆七月十五為何是鬼節?盂蘭盆會的禁忌又有什麼
    大家晚上好,我是鴨蛋,最近呢時間有點調整不過來,所以就在這晚上來和大家聊聊,今天說的是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這個呢馬上也就七月十五了,作為中國的鬼節又叫盂蘭盆會,它有什麼禁忌呢?鴨蛋給大家匯總一下。
  • 農曆7月15中元節,為什麼有「鬼節」之稱?晚上幾點不能出門?
    說起農曆七月十五,大家一定不陌生,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傳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也有「鬼節」之稱,關於節日基本的知識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兩個人真的細聊起來,「中元」究竟是什麼,「中元」和鬼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這個節日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主要風俗是什麼,恐怕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那現在咱就來聊聊 「中元節」的這些事。
  • 今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嗎
    今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今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 古今七月唯美的別稱,情濃蘭秋赴七夕,秋風撫弄情人淚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國婦女向天上的織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織女使她們心靈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瓜月:即指農曆七月。因七月瓜果飄香,故得名。蘭月:七月蘭花清香溢,又稱蘭月。指農曆的七月,因許多品種的蘭花在七月吐芳,馨香無比故得名。
  • 三大鬼節是指的什麼節 中元節佔其中一個位置
    大家都知道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我國傳統的鬼節,但是鬼節並不是只有中元節一個,在我國一共有三個鬼節,每一個都十分受大家重視。   清明、中元、寒衣是我國最終要的三個祭祀的節日,並且其中中元節甚至被稱之為鬼月,並且有百鬼夜行諸神退避之說。
  •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中元節是什麼意思起源介紹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是什麼意思?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有三元這樣的概念,三元是指,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可能很多人對中元節和上元節的區別不是很明白,知道下元節是什麼時候。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三元什麼時候,他們又都是什麼節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意思?
  • 2019中元節還有多少天 中國的鬼節主要有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2019年的中元節是8月15日,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為什麼中元節要成為鬼節呢?  中元節  中元節,又稱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齋孤、地官節,「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即稱為「七月半」
  • 中元節的來歷20字50字簡短介紹 七月十五中元節由來傳說
    中元節的來歷20字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  》》中元節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中元節的來歷50字簡短介紹  漢代時,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不是鬼月!農曆七月是一個很吉祥的月份
    農曆七月是吉祥月(資料圖) 農曆七月,俗人稱「開鬼門關」或「鬼節」,說這個月鬼魂會到人間。民間流傳著很多相關的禁忌,例如:不宜結婚,出遠門等。
  • 中元節吃什麼?這五大傳統食物你知道嗎?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中元節祭祀祖先要注意哪些事情,這裡面的講究可真不少。連中元節的飲食習俗,吃什麼都是有講究的,那麼中元節到底吃什麼呢?
  • 七月半鬼節要吃什麼 民間中元節傳統食物盤點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也是民間常說的鬼節,作為一個傳統節日,民間是有很多習俗的,那麼中元節的時候要吃什麼呢?   吃鴨   中國大多數地區,中元節他們都會吃鴨,中元節也就是「鬼節」,而鴨的諧音就是「壓」,寓意著鎮壓邪氣。而中元節真是夏季最熱的時候,吃鴨也可以降火清熱。
  • 中元節的飲食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這一天不同的國家有各自的習俗。中元節是我國最大的「鬼節」,每個地方中元節的飲食習俗都不同,或吃瀨粉、或吃鴨子,或吃「餃餅」,總之,七月十五鬼節的飲食習俗似乎有點「神秘」哦。吃瀨粉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