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被稱之為中元節,對於這個稱呼也是現在在知道。以前,在我們這裡都把這一天稱之為「七月半」或者「鬼節」。在這個傳統節日的主要活動為祭祖,緬懷先人。為何要把陰曆七月十五這一天稱之為中元節或者鬼節。
中元節由來

「中元節」最早是一個宗教節日,其由來說法一,一說始於道教,道教以該日為「中元日」,是「地官」下降定人間善惡之期,屆時,道觀都要舉行齋蘸薦福的宗教活動,後來,相沿成習,遂演變而成為道教的宗教節日;一說起於佛教,是根據佛經所載「目連設果救母」的故事而舉行的超度歷代宗親的宗教儀式,屆時,佛寺庵廟僧尼居士都要舉行名為「盂蘭盆會」的宗教法會,用以追薦祖先,時日即久,從而演變為佛教的宗教節日。隨著佛教在中國大地流傳的日趨廣泛,而且,佛教所說的目連救母故事,與中國民間士庶提倡的孝道大相吻合,因此,人們大多將佛教所謂「目連設果救母」的故事,視之為「中元節」的由來。
鬼節由來

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孟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