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七月半,為何又被稱為鬼節?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2020-12-05 綜藝放映室

七月十五,七月半,為何又被稱為鬼節?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這幾天,又可以看到再接頭都可以看到有人開始燒紙了,因為一年一度的鬼節就快要到了。那麼農曆七月十五為啥會被稱為鬼節呢?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

鬼節:

在中國,每年有三個鬼節,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這幾天,街頭上都會有很多人在燒紙,因為明天就是農曆七月十五就是中國所稱的三大鬼節其中之一的鬼節了。

七月十五是鬼節,來源於一個印度的傳說。相傳,在印度有一位非常的善良的少年,他的名字叫做「目連」他的母親叫做「青提夫人」,家庭不是特別的富裕,然而吝嗇貪婪,但是他的兒子是非常的孝順,不想讓母親殺生。每次他外出的時候,有他的母親都會在家中殺害牲口,大肆烹嚼,根本無心念子,更是從來都不修善。母親離世後就被打入陰曹地府,受盡了懲罰

目連為了救母親,出家修行,得到了神通,他到地獄見到了他受苦的母親。目連心中不忍,但是他的母親作惡甚是多,終生不能走出餓鬼道,給她的吃的東西還沒有到她口中就化為了灰燼。

目連救母:

目連無計可施,十分的悲傷,於是目連就祈求佛,佛陀教目連於七月十五日建造盂蘭盆會,藉助十萬僧眾之力可以讓母吃飽。目連依照著佛陀的吩咐,在七月十五日的時候設盂蘭,供養十方聖僧以超度亡靈的理由,目連讓母親吃飽轉入人世,生變為狗。目連有念了七天七夜的經書,才使得母親脫離狗身,進入了天堂。

這個故事也就是佛教盂蘭節,因為這是勸人一心向善,勸子行孝順的時候。更有著「天下無不是者父母」的隱俞。隨意在印度的廣泛流傳下,很多人都在農曆七月十五過盂蘭節,來幫助亡故的親人超度。在西晉的時候,這個佛教的故事從印度傳到了中國,流傳十分的廣泛。

祭奠亡靈:

其實早在這個故事之前的中國,農曆七月十五的這天也是祭奠先祖的。根據中國歷史上記載,

秋嘗祭祖活動在秦朝時期就有了,去開始「秋嘗」的日期其實是不確定的,後來逐漸就固定在了七月十五前後。一般都是在立秋後的第一日月圓望日,秋氣新來之時就是陰盛的時候。

「七月半」被成為是「中元節」則是源於中國的民間的宗教信仰,道教眾神中有天宮,水宮,地宮,合起來稱呼為「三宮大帝」,他們扥別是天地駐紮在人間的代表:天宮在正月十五上元節時賜福,地官在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赦罪,水官則是在十月十五下元節解厄。

相傳在農曆七月十五的只一天,地宮的掌管著會打開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的日子,已經故去的先祖可以回家團圓一下,因此才被成為鬼節的。所以民間一直有著,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都要去祭祖、上墳、點荷燈為故者點燈照亮回家的路。

當盂蘭節傳到中國以後,兩者的意思大致相同,所以人們就把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設定為了祭奠先祖,也就變成了現在的鬼節。

相關焦點

  • 農曆七月半為何被稱之為「中元節」或「鬼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被稱之為中元節,對於這個稱呼也是現在在知道。以前,在我們這裡都把這一天稱之為「七月半」或者「鬼節」。在這個傳統節日的主要活動為祭祖,緬懷先人。為何要把陰曆七月十五這一天稱之為中元節或者鬼節。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是什麼?為何有「鬼節」之稱
    據說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很多人都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也有鬼節之稱,為什麼中元節被稱為鬼節呢?這個節日究竟是怎麼來的呢?主要風俗又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具體說一說,中元說法來自於道教,道教分為天地水三官,三官又稱三元以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月為三官神誕,在古書中記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 今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嗎
    今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今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 農曆七月十五為何是鬼節?盂蘭盆會的禁忌又有什麼
    大家晚上好,我是鴨蛋,最近呢時間有點調整不過來,所以就在這晚上來和大家聊聊,今天說的是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這個呢馬上也就七月十五了,作為中國的鬼節又叫盂蘭盆會,它有什麼禁忌呢?鴨蛋給大家匯總一下。
  •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 農村老人為什麼把農曆七月十五稱作「鬼節」?有什麼來歷嗎?
    ,在民間有清明,寒衣這兩個節也是「鬼節」,中元節這天是就是會讓地下的先祖出來看下陽間的親人,這天也算是給親人一年一度的團聚的日子。每到了農曆的七月以後,我們不能忘了給先祖進行燒紙供奉,這個時候如果到了七月十五在對先人供奉的話,那麼我們的先人就會覺得我們可能不孝,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挨餓,大家也要記住七月十五之前對就要對先祖進行供奉。
  • 鬼節來說鬼故事 遊戲中令人驚悚恐怖的惡鬼
    中元節來源: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民間傳統節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 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把祖先。
  • 七月半鬼節要吃什麼 民間中元節傳統食物盤點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也是民間常說的鬼節,作為一個傳統節日,民間是有很多習俗的,那麼中元節的時候要吃什麼呢?   吃鴨   中國大多數地區,中元節他們都會吃鴨,中元節也就是「鬼節」,而鴨的諧音就是「壓」,寓意著鎮壓邪氣。而中元節真是夏季最熱的時候,吃鴨也可以降火清熱。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七月半中元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  中元節俗稱亡人節、七月半,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起於北魏的中元節迄今已千年有餘,在這一天,放燈讓鬼魂得以轉世的習俗時代承襲,並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時代特色。  而在佛家的說法裡,七月半這天要感恩報答父母的生長養育之恩。
  • 2019中元節還有多少天 中國的鬼節主要有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2019年的中元節是8月15日,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為什麼中元節要成為鬼節呢?  中元節  中元節,又稱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齋孤、地官節,「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即稱為「七月半」
  • 農曆7月15是什麼節日 民間傳說中流傳的鬼節
    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也叫做鬼節,關於這個節日在傳說中非常神秘而且又有些恐怖,民間流傳到了這一天地府的鬼門關會大開。   農曆的七月十五是鬼節,這天百鬼放假,可以上陽間放鬆放鬆。十四的半夜鬼門開,一直到十五的半夜關,所有的鬼必須在鬼門關閉之前回陰間,否則就滯留陽間稱為孤魂野鬼!
  • 三大鬼節是指的什麼節 中元節佔其中一個位置
    大家都知道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我國傳統的鬼節,但是鬼節並不是只有中元節一個,在我國一共有三個鬼節,每一個都十分受大家重視。   清明、中元、寒衣是我國最終要的三個祭祀的節日,並且其中中元節甚至被稱之為鬼月,並且有百鬼夜行諸神退避之說。
  • 為什麼隆回人過鬼節要吃鴨子?這些禁忌好多人都曉不得!
    俗話講: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相傳這天鬼門關大開,百鬼夜行,所以七月十四鬼節,這些禁忌你應該知道! 農曆七月十四被叫做「鬼節」,農曆七月十五則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 但是捏,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發現,隆回過「鬼節」不是在農曆七月十五,而是在農曆七月十四。為什麼要提前一天呢?
  • 農曆七月為什麼是鬼月 這和中元節有很大關係
    在民間農曆七月被稱為鬼月,這個月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禁忌事情,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記好,至於為什麼是鬼月這還和中元節有關。   相傳,從每年農曆的七月一日起,陰間的鬼門就會打開並且一直保持這種開放狀態到三十日才會再度關閉。所以整個的農曆七月直接被稱為了鬼月。
  • 你知道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嗎
    你知道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嗎?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石鼓節、地關節或齋鼓節,是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區是七月十四日),每年有上元節、下三元節。在南京和江淮地區的中國,節日被稱為賽古。在過去,僧侶們在河邊經過他們的靈魂,在河裡放著由紙製成的蓮花燈籠。在古代,整個中元節是以氣神鬼為中心的節日,成為中國人最大的節日之一。2010年5月,文化部將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原節」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細數中元節家鄉不一樣的習俗
    中元節也被稱為「鬼節」,民間傳說人去世後,其靈魂進入閻王殿歸屬閻王爺管理,每年的農曆七月閻王爺就會把這些靈魂放出來半個月,從七月初一到七月十五這半個月讓其回家或者遊玩,而在陽間的親人們就會在這個期間準備好物品迎接已故先祖,對其進行緬懷。
  • 農曆7月15中元節,為什麼有「鬼節」之稱?晚上幾點不能出門?
    說起農曆七月十五,大家一定不陌生,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傳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也有「鬼節」之稱,關於節日基本的知識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兩個人真的細聊起來,「中元」究竟是什麼,「中元」和鬼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這個節日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主要風俗是什麼,恐怕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那現在咱就來聊聊 「中元節」的這些事。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是個什麼節日?老祖宗留下哪些習俗呢
    「鬼節」一詞成了中元節的代名詞。那麼這個節日究竟是怎樣來的?又有哪些習俗呢?中元節的由來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個「元」節,分別是上元節,中元和下元節。這三個節日,來自於三位道教最早遵奉的神明,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這三位又合稱「三官大帝」。
  • 《七月半2》發「校園靈異」海報 怨靈附身蠱惑人心
    2:前世今生》劇照    搜狐娛樂訊 鬼節系列校園恐怖電影《七月半2:前世今生》再度發布一款「校園靈異」版海報,海報深度體現了該影片的「校園」、「靈異」元素,一掃以往的暗黑驚悚氛圍,畫風突變校園清新風格,與絲絲的恐怖靈異元素形成鮮明對比,令人汗毛倒豎。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