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挑戰嗎,《九章算術》你懂多少,東方自然科學的原點

2021-01-15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在漢到唐這一千多年間,出現了很多的算術書,取其中最有名的十本,合稱為《算經十書》:《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張丘建算經》、《夏侯陽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經》、《綴術》、《五曹算經》、《孫子算經》,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部,成於公元一世紀左右。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

《九章算術》內容十分豐富,全書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同時,《九章算術》在數學上還有其獨到的成就,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算法則。它是一本綜合性的歷史著作,是當時世界上最簡練有效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該著作中包含246個數學應用問題,分別屬於方田、粟米、衰(cui)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及句股這九章。

例如《九章算術》勾股章引葭(jiā)赴岸一題:

原文:「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適與岸齊。問水深、葭長各幾何。」

翻譯:現有一水池一丈見方,池中生有一棵初生的蘆葦,露出水面一尺,如把它引向岸邊,正好與岸邊齊平,問水有多深,該蘆葦有多長?

這一問題在世界數學史上很有影響。印度古代數學家婆什迦羅的《麗羅瓦提》一書中有按這一問題改編的」風動紅蓮」;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的《算術之鑰》也有類似的」池中長茅」問題;歐洲《十六世紀的算術》一書中又有」圓池蘆葦」問題。它們比我國要晚幾百上千年。

注釋:(1)葭:讀jia,一聲,與「家」發音相同。初生的蘆葦。(2)一丈等於十尺。

圖示如下。葭尖D被引至岸邊的點B處。在這個過程中,認為葭不彎曲,繞根部A整體轉動。a為水中央C位到岸邊的垂直距離,a=5(尺);AC=b,為水深;BA=DA=c,為葭長。DC=c-b,為葭露出水面部分的長度,c-b=1(尺)。顯然,三角形ABC為直角三角形,c為斜邊。

《九章》中求解的方法是:「半池方自乘,以出水一尺自乘,減之。餘,倍出水除之,即得水深。加出水數,得葭長。「轉化成公式,為

把相應的已知量直接代入上式,得

即水深為12尺。葭長也容易求出,為12尺加上1尺,等於13尺。在中國古代那個時候,人們想要找到一種最為直接的計算公式,這個公式由已知量給出,於是直接代入已知量便可求出未知量。

那麼這個公式是如何得到的呢?我們知道,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直角邊是已知的,斜邊與另一直角邊的差也是已知的,那麼,這個直角三角形就是確定的。是確定的,我們自然可以求出斜邊和未知直角邊的長度。這個公式就是這個意思。

下面我們從勾股定理出發,導出上面的公式。

由上圖,顯然有:

我們要想辦法讓已知量c-b出現。若把上式左邊利用平方差公式,是可以得到c-b,但同時也得到了c+b。c+b不是已知量,我們不想讓它出現在最終的公式中。我們試著想辦法得出(c-b)的平方。如下所示:

有了這個公式後,如果葭露出水面2尺,則可以求得水深b為(25-4)/4=5.25尺,葭長為7.25尺。

有了這個公式,還可以解決其他類似問題。《九章算術》也給出了類似的題目

『』圓材埋壁」,「今有圓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鋸鋸之,深一寸,鋸道長一尺。問徑幾何?」

圖示如下。圓材是指圓柱形的木材或石材。下圖是橫截面圖,它是一個圓。劣弧BDE代表露在外面的柱面,優弧BFE代表埋在牆內的柱面,我們看不到。原題所說的「深一寸」是指DC的長度;「鋸道長一尺」(1尺等於10寸)是指BE的長度,它的一半正好就是BC,即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a,a=5(寸)。圖中的b為橫截面圓心到牆面的距離AC。圖中的c為橫截面圓的半徑。

有了上面這些解說,我們於是可以應用上一題的那個公式求出b的長度。然後可以求出c。最後求出2c,即橫截面圓的直徑。

從而c = b + (c-b) = 12 + 1 = 13 (寸),直徑 = 2c = 26 (寸)。

以上是直接應用第6題公式求解。這很好!但實際上《九章算術》中這個第9題的解法不是這樣的。我下面給出介紹。《九章》中的解法是:「半鋸道自乘,如深寸而一,以深寸增之,即材徑。「 這個方法其實使用了我們現在所說的相交弦定理:圓內兩條相交之弦互相分對方所成的兩線段的乘積相等(通過相似三角形即可證明其正確性)。即,如果MN和PQ為兩條弦,相交於點S,則MS · SN = PS · SQ。

具體到《九章》勾股章的第9題,如下圖所示,有BC · CE = DC · CF,

所以,

那麼,把c+b與c-b兩段相加,正好就得到2c,即圓的直徑。所以,若設直徑為d,則有

這個公式就是《九章》勾股章第9題所採用的方法:「半鋸道自乘,如深寸而一,以深寸增之,即材徑。「

把已知條件a=5和c-b=1代入,得d = 25/1+1 = 26 (寸),與第一種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

上面這個求直徑的公式,是所謂的「弧矢公式」。一般來說,弧矢公式是這樣的:有一弓形,已知其弦長為c(注意,與前面使用的c的意思不同,下面的b也不同),弧高為b(如下圖所示),則弓形圓弧所在圓的直徑d為

最後有兩點思考:

(1)我曾在很多中國古代建築中見到過柱子藏於牆體中,露出一部分柱面。因無法直接測量其直徑而採取「以鋸鋸之」的方法,現在看來不太好。不管圓柱體是什麼,」以鋸鋸之「終歸對其產生了損壞,實不可取。其他測量方法其實很多,比如可以利用石膏製作一個凹形圓弧,它當然正好嚴絲合縫地扣到柱面上,然後我們測這段圓弧的直徑即可。

(2)上述題中的圓材,我們一般認為是圓柱形的。但認為它是球形物體,也未嘗不可。題目的解法對球一樣適用,所求出的直徑為球的直徑。

「盈還是不足,這是個問題」,小學時候的魔鬼應用題,其實早在千餘年前就已經有系統的解法了。例如:今有共買雞,人出九,盈十一;人出六,不足十六。問人數、雞價各幾何?答曰:九人,雞價七十。

我們看看我國古代如何求解的:

今解法:設人數為x,雞價y,則 y=9x-11,y=6x+16解得x=9 y=70.

古法2,比較好理解為消y的思維,用下式減上式得3x=27能求出人數,再代入求物價。

古法1,過程則有些複雜,但可以理解為我們消x的思維,與消y思維並用3x=27,6y=54x-66,9y=54x+144,相減得到3y=210,y=70.

由此看來,我們的先人在不知道設未知數的列方程的思想之前,也是能想到對應的方法求解問題,有時也不經佩服古人的思想,早在幾百年,乃至千年前就能想出這些方法。同時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們對技術的革新,也對應產生出了很多新的工具和方法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也是時代進步帶給我們的好處。從無到有的過程才是最難的,我們可以學習借用前人留給我們的知識結晶,也會推動時代的發展。

而直到1675年,義大利的數學書還把這個方法叫做「中國算法」。在這本書中提到了直除法,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線性方程組的解法,本質上就是現在的矩陣初等變換。在這一章裡面還出現了負數,而在外國,最早是在7世紀才有負數之說。

對完善《九章算術》體系作出巨大貢獻的劉徽,是魏晉時期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數學成就大致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整理古代數學體系並奠定其理論基礎,這點主要體現在《九章算術注》中,包括了數系理論,面積與體積理論等。現代基礎算術中的約分,還有十進位分數無限逼近無理根的想法,都是他的首創。

二是自己的創新,主要在割圓術求圓周率上。

極限的 lim 符號看起來首先由西方人使用,但是實際上早在古代中國,在求解問題的時候就已經有極限思想了。莊子所說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就已經存在極限表達「無窮小量」的思想了。

而極限思想在《九章算術》裡面主要存在於「方田」這一章,也就是求面積和體積的問題。

劉徽在為《九章算術》作注的時候,首先指出之前的「周三徑一」(也就是π=3)其實是圓的內接正六邊形周長和直徑之比,從而說明這個說法是非常粗疏的。而為了求到圓的面積公式(本質上就是求π),他開始不斷地割圓。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割圓術」,也是非常經典的極限思想。他自己也說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也。」

《九章算術》確定了中國古代數學的框架,以計算為中心的特點,密切聯繫實際,以解決人們生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為目的的風格。其影響之深,以致以後中國數學著作大體採取兩種形式:或為之作注,或仿其體例著書;甚至西算傳入中國之後,人們著書立說時還常常把包括西算在內的數學知識納入九章的框架。

《九章算術》的意義還遠不止於它在中國數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更以一系列「世界之最」的成就,反映出我國古代數學在秦漢時期已經取得在全世界領先發展的地位。這種領先地位一直保持到公元十四世紀初。

其實,中國古代數學的輝煌成就和現代中國數學的缺少成就之間的問題,值得我們好好思考一下。也許是因為缺少公理化體系導致證明邏輯過弱的結果,也許是因為中國古典數學後繼無人的結果,也許是因為現代的數學教育問題。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可以見到中國數學再度崛起。

如果說《幾何原本》是西方數學史的鼻祖,引導著西方自然科學的發展,那與《幾何原本》齊名的《九章算術》,自然就是東方自然科學的原點。

相關焦點

  • 科學發現|《九章算術》:東方自然科學的原點
    中國2002年發行的紀念數學家劉徽的郵票(網絡圖)這部古代數學名著就是《九章算術》。《九章算術》一共收集了246個數學應用問題。據載,秦朝末年,民間出現了《九章算術》的原本,與眾不同之一是系統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二是採用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簡單到複雜的編排體例。西漢北平侯張蒼、大司農中丞耿壽昌都對《九章算術》進行修訂;一百多年後的東漢初年,學者陳凱靖把書中的問題整理成方田、慄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大類(即九章),自此《九章算術》基本定型。
  • 《九章算術》的冷知識,你們只知其一勾股定理,卻不知另外的八章
    其實當時的人們,是運用了《九章算術》解決了這計算的問題,勾股定理是其中的一個,那另外的八個又是什麼呢?第六章,均輸;計算如何按人口多少、物價高低、路途遠近等條件,合理攤派稅收和派出民工等問題,還包括複比例、連比例等比較複雜的比例分配問題。第七章,盈不足;其中大多是對如下一類題目的求解方法,如「有若干人共買東西,每人出八就多三,每人出七就少四,問人數和物價各多少?」因為這類問題一般都有兩次假設,故在其他國家的一些中世紀著作中稱為「雙設法」。
  • 影響華夏的數學巨著《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將書中的所有數學問題分為九大類,就是「九章」。1984年,在湖北出土了《算數書》書簡。據考證,它比《九章算術》要早一個半世紀以上,書中有些內容和《九章算術》非常相似,一些內容的文句也基本相同。有人推測兩書具有某些繼承關係[2],但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九章算術》沒有直接受到《算數書》影響。
  • 九章算術的使用,利用切割術計算圓周長!
    最重要的一個是《九章算術》書分為九章。劉輝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將魏京源四年(公元263年)的《九章算術》解釋成書名《九章算術筆記》共九卷。對於《中的大多數算法和算術》的九章,給出了理論論證。創建圓來計算pi的方法是有限的。這不僅開創了中國π研究的新紀元,也是世界數學史上的一個重要方面。成就。他正確地計算了內切正面192面的面積,發現pi比率為157/50(約314)的近似值。
  • 中國數學界排名前十的數學家,你都知道嗎
    《九章算術》的作者 《九章算術》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部,成於公元一世紀左右,其作者已不可考。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 《九章算術》內容十分豐富,全書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同時,《九章算術》在數學上還有其獨到的成就,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算法則。
  • 九章「問世」了 你知道什麼是量子計算機嗎?
    0 1量子計算機是計算機嗎?首先,用一句話來概括什麼是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是一種使用量子力學的計算機,它能比普通計算機更高效地執行某些特定的計算。所以說,量子計算機是一種計算機,但它不是簡單的「進階版」計算機。和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電腦」差別很大——兩者的計算形式不一樣。
  • 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超越谷歌「量子霸權」
    中國科學家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取得裡程碑式進展《科學》雜誌審稿人評價該工作是「一個最先進的實驗」「一個重大成就」,也得到國際物理學界廣泛認可和讚譽本報訊 (首席記者許琦敏)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量子霸權」),中國科學家取得裡程碑式進展——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 量子計算機九章這麼火,本文讓你明白什麼是量子
    有些人可能會問,現在都到「第九章」了?「第一章」、「第二章」在哪裡?其實「九章」是這臺量子計算機的名稱,取自中國古代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跟第幾代沒有關係。現在明白了嗎?明白了上面的解釋後,再來看量子一詞歷史上的由來,你就會更明白了。先說下普朗克輻射定律,在1900年的時候,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能量問題。
  • 想當飛行員非常的不容易?看小夥挑戰離心機後,你就懂了
    想當飛行員非常的不容易?看小夥挑戰離心機後,你就懂了我們在小時候時常想過想像小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離天空也是越來越近,研發出來了各種能夠上天的工具,這時便有了飛行員這個工作。
  • 【科技】九章量子計算機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
  • 潘建偉團隊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當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也是歐美發達國家競相角逐的焦點。潘建偉團隊一直在光量子信息處理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17年,該團隊構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ENIAC)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2019年,團隊進一步研製了國際最高性能單光子光源,輸出了複雜度相當於48個量子比特的希爾伯特態空間,已逼近「量子計算優越性」。
  • 東方時評丨「九章」問鼎,後來居上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處理5000萬個樣本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
  • 「九章」量子計算機的三大厲害之處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張蒼、耿壽昌所撰寫的一部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部,著成於公元一世紀左右。《九章算術》內容十分豐富,本書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九章算術》在數學上擁有極為獨到的成就,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
  • 潘建偉、陸朝陽團隊研製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當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也是歐美發達國家競相角逐的焦點。潘建偉團隊一直在光量子信息處理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17年,該團隊構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ENIAC)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2019年,團隊進一步研製了國際最高性能單光子光源,輸出了複雜度相當於48個量子比特的希爾伯特態空間,已逼近「量子計算優越性」。
  • 中國科學家成功構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當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也是歐美發達國家競相角逐的焦點。潘建偉團隊一直在光量子信息處理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17年,該團隊構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ENIAC)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
  • 中國科學家構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九章」。根據現有理論,在「高斯玻色取樣」任務中,「九章」一分鐘完成的任務,超級計算機需要一億年。12月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陸朝陽教授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合作者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根據現有理論,在「高斯玻色取樣」任務中,「九章」一分鐘完成的任務,超級計算機需要一億年。圖為光量子幹涉實物圖。
  • 九章發軔量子計算,嫦娥取得地外土壤,傳統文化與科技前沿對接
    作為中國探索月球和外太空的工具,取名嫦娥,非常的切當,貼合老百姓的心理,是帶領所有中國人一同圓夢太空2、九章「九章」指的是「九章算術」的「九章」,《九章算術》在華文明中佔有重要地位,今天我們重點介紹一下《九章算術》。
  • 15道Google面試題,你會做嗎?
    來看看谷歌為他們準工程師們準備的題目,看看你能做出多少:1. 請寫出一個整數乘法的算法挑戰:這是一個相當開放性的問題,設計初衷是看看工程師是否會定義參數。程式語言是什麼?是彙編語言嗎?是:那麼你得白手起家開發出一套基本運算來。
  • 我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近期,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實驗顯示,當求解5000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時,「九章」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需6億年。等效來看,「九章」的計算速度比「懸鈴木」快100億倍,並彌補了「懸鈴木」依賴樣本數量的技術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