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卷三十六記載:日南郡官員張重進京,好奇心泛濫的漢明帝問:難道日南郡的太陽是在北邊嗎?
張重回答說:就像雲中郡、金城郡,也就是說說而已,不必當真……。
張重說的對不對呢?
古人為了確定二十四節氣和測量緯度,立一根八尺的杆,測出每天正午的杆影長度,影子最長的那天就是冬至,最短的那天是夏至,通過這兩天影子的差值,從而確定十二月和二十四節氣,具體怎麼確定,複雜的令我這個測量專業畢業的頭都暈,不詳述。
豎的杆子長度因為是八尺,從而得出的測量數據表就叫八尺表,不同緯度地點的八尺表是不一樣的。
今越南南部一帶,在秦時屬象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再度納入,改名為日南郡。
為什麼?
這地方的八尺表記載,夏至這天的杆影在南,長八寸。
因為杆影在南,太陽在北,這地方在太陽的南邊,所以叫日南郡。
好吧,可以大致算一算位置。
杆影長8寸,杆長8尺,其投影角x的正切函數,tanx=8寸/8尺=0.1,從而得出投影角x=5.7°。
因為杆影在南,也就是在北回歸線(緯度估算為23.5°)以南,要用減法,所以該地的緯度為23.5°-5.7°=17.8°。
大致在今越南的廣平省與河靜省交界處,這是我算的。
據有關資料說,日南郡含今越南的廣平、廣治、承天順化、廣南、廣義、平定六省及峴港一市。
這就對上了。
再引申一下,為了讓大家易於理解,儘量大白話。
地球上有條東西向的線,大致在我國臺南、汕頭、廣州、南寧北、個舊這一線,夏至時太陽跑到了這條線的上方,啊呀到地頭了,趕緊回去吧,馬上轉頭往南跑,這條線的緯度數據是北緯23°26′,就叫北回歸線,所以這條線北邊的所有地區看太陽都是朝南看的。
太陽朝南跑啊跑的跑到冬至,到了南緯23°26′,大致在馬達加斯加島南部、澳大利亞羅克漢普頓、巴西聖保羅一線,太陽一看,得,又到地頭了,趕緊又往回跑,這條線叫南回歸線。這條線南邊的所有地區看太陽都是朝北看的。
為了實證,我特地還問去過澳洲的朋友,他說太陽真的是從東至北再向西轉的,瞧我這腦子笨的。
簡單的說,太陽就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折返跑,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區的人看太陽,是一會朝南看一會朝北看。
我估計,跟我們長江地區的人比,這個地區的人能通過看太陽確定出方向,肯定有兩把刷子。
由於太陽總是在他們家上面跑來跑去,他們感覺就一個字,熱。
日南郡正好處於南、北回歸線之間,日南郡的太陽一年中確實是有段時間在北邊的,所以張重說錯了。
難怪史書上記載日南郡的房屋朝向很任性,東南西北隨便擺啊。
很有點好奇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區的規劃管理相關規定,對房屋日照的要求是什麼?
號稱廣東徐霞客的清朝詩人屈大均在他的《廣東新語》信誓旦旦的說,他認為之所以叫日南郡,不是在太陽之南,是太陽在南,又是天之南,巴拉巴拉。
這是犯了經驗主義和憑空想像的錯誤啊,不論你以為還是我以為,還是那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足以戒之鑑之。
當初看到關於日南郡的文字,我也很詫異,顛覆了居住在長江之濱我的認知,還是吃了當年沒認真聽課的苦,感覺對不住地理老師的辛勤勞動,慚愧三分鐘先。
還有誰一同需要慚愧的?
蘇軾曾經在雷州時寫了一首詩,詩云:
舊時日南郡,野女出成群。
此去尚應遠,東風已如雲。
蚩氓託絲布,相就通殷勤。
可憐秋鬍子,不遇卓文君。
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