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民族好聽的俄羅斯民歌,響徹人的心扉,唱出生命的永恆美好

2021-01-13 那拉君嘉

在咱們中國,您知道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最興唱什麼歌曲嗎?

大家肯定會眾口一詞,毫不猶豫地告訴說:是俄羅斯民歌!

對,是俄羅斯民歌!

初識俄羅斯民歌

70年代,大批上山下鄉的上海、北京、天津的知識青年來到了黑龍江白樺林邊的我的家鄉。這些十八、九歲的青年人朝氣蓬勃,充滿了青春的活力,自然,他們把手風琴、揚琴、笛子等樂器也帶到了我的家鄉北大荒。

知青的到來,為遙遠的邊陲帶來了大城市的文明,北大荒充滿了活力和生機。那時,我和家鄉一群半大的小子們,整日裡圍著知青們轉,漸漸地,我們這些孩子和知青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知青叔叔阿姨經常給我們講北京城和上海黃浦江畔的故事,教我們識字、唱歌,有時還分些從上海、北京帶來的糖果給我們吃,我們也把父母從江裡捕來的魚送給他們吃。我還爬到我家的李子樹上,摘下那熟透的李子給知青叔叔阿姨們送去。

一個月光如水的冬日晚上,我和夥伴們又來到上海知青馮叔住的集體宿舍,一進屋,看見明亮的罩子燈下,知青們緊張地忙碌著,他們正在組織一場晚會。用大鐵桶打製成的火爐裡、木頭拌子呼呼拉拉地燃燒著,寬大的宿舍裡熱情騰騰。

馮叔打開手風琴,雙手在琴鍵上輕輕擊打,行雲流水般的樂曲迅速溢滿了房間。接著,知青楊阿姨、吳阿姨、孫阿姨和另外幾個阿姨站起來,她們穿著黃軍裝神氣極了:「歌聲輕輕飄蕩,在黃昏水面上,牧場上的工廠已發出聲響,呵,茂密地山楂樹,白花開滿枝頭……」

歡快的樂曲和著歌聲,一曲終了又起一曲,唱到高潮時,幾個調皮的知青還用筷子擊打著飯盆手舞足蹈。從那時起,我似懂非懂地知道了俄羅斯民歌,知道了《山楂樹》、《小路》、《青年團之歌》。在知青們那裡,我經常能聽到這些熟悉的歌聲,那時,我還是個無知少年,對音樂一竅不通,可俄羅斯民歌那動人的旋律特別怡人,而且易學易唱易記,漸漸地,我也能唱上幾句了。

知青們唱俄羅斯民歌,最美的景致是選擇在夏天的晚上,一抹夕陽映紅了江面,捕魚船載著夕陽歸航,江畔高大密集的柳樹趟子也披上了金色的夕陽,知青們隨意地坐在被雷電擊倒的大柳樹上,手風琴聲飛揚,帶出一首首好聽的俄羅斯民歌:《伏爾加河船夫曲》、《我親愛的母親》,還有許多叫不上名來的歌曲。這動聽的琴聲歌聲讓滿載而歸的漁夫們忘了回家,這琴聲、歌聲讓行駛在黑龍江主航道上過往的俄羅斯船隻放慢了速度。

第一次接觸俄羅斯民歌,便給了我很深的教益,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次又一次地聚精會神地聆聽《共青團之歌》、《當我在郵局當馬車夫的時候》,心中溢泛出一種難以鳴狀的情感,我被俄羅斯人創作的俄羅斯民歌深深地打動了。

高爾基說:「俄羅斯民歌是一部俄羅斯的歷史。」是呵,在衛國戰爭中,俄羅斯民歌成了戰鬥的歌,給了人們戰勝法西斯以力量。如今,他們都用自己的歌曲藝術地記錄歷史,俄羅斯民歌成了一代傳一代的獨特的、綿長的,濃烈的如伏特加酒一般的藝術編年史。

再識俄羅斯民歌

知青們返城之後,我便再也沒有聽到那讓人心靈為之顫動的俄羅斯民歌,以後便忙著讀書考試,漸漸地,俄羅斯民歌在我的記憶裡開始模糊起來。

1985年,黑龍江邊城一個金秋美麗的時節,正在邊城同江電視臺工作的我,做為政府代表團的一員,迎接來邊城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活動的蘇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軍事代表團。我所在的邊城,曾遭受過日本鬼子的侵略,是蘇聯紅軍和中國的抗日遊擊隊攜手打敗了日本侵略軍,使邊城人在硝煙漸漸地散去的土地重建家園,創造出好的生活。

紀念活動是隆重熱烈的。以卡巴耶夫為團長的軍事代表團,在中國邊城受到了熱情的禮遇,他們沉浸在了無比的歡欣和興高採烈之中。俄羅斯人生性豪放,處事不掩飾,高興起來,他們便站起來高唱蘇聯民歌《卡秋莎》,我激動地傾聽著,直聽得心旌搖動,如果不是在這莊重的外交場合,我說不定也會站起來,與卡巴耶夫一同歌唱……

紀念活動最後的日程是互相贈送禮品,我們送給卡巴耶夫團長一行的是邊城的木雕反法西斯戰爭東伐戰爭勝利圖,而卡巴耶夫團長則贈給了我們大家中蘇兩種文字的《俄羅斯民歌》。

手捧這本《俄羅斯民歌》集,我的心飛向了美麗的俄羅斯。

離開卡巴耶夫團長之後,我仔細地研讀這本來自異國的書籍,那一首首俄羅斯民歌,激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我對這本書簡直是愛不釋手,蘇聯衛國戰爭年代1941年—1945年所創作的民歌,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德國法西斯把戰火燃燒到蘇聯的那一天起,反法西斯戰爭的歌曲便成為蘇聯人民的忠實戰友。

在行軍途中,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有歌聲;在掩蔽部裡,在塹壕裡,在火箭炮的怒吼裡也有歌聲。

俄羅斯燃燒的土地,給戰士們提供了一個無邊無際的創造空間,俄羅斯人拿起紙筆,抒寫反侵略戰爭,歌頌友誼和平。卓婭、伽斯介洛大尉,青年近衛軍和潘菲洛夫師的28名近衛軍戰士等內容,都被編成歌詞,譜成歌曲,在蘇聯的戰場上歌頌。

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的業餘時間多了項內容,學唱俄羅斯民歌。

感謝邊城中學從北師大畢業的賈老師,當她得知我在學習俄羅斯民歌時,把她50年代上大學的一些有關蘇聯民歌的書籍贈送給我,而且用俄語教我學唱這些民歌。一次去省城辦事,我在一個書攤上購買了一本名為《俄羅斯民歌珍品集》的書,作者是薛範。後來,我又「按圖索驥」,購買了《俄羅斯民歌88首》等書籍。從中了解俄羅斯民歌的起源,每個歷史時期的特點以及在推進俄羅斯發展進步中所產生的作用,視野開闊了,我對俄羅斯民歌的內涵了解得更加深刻,使我唱起俄羅斯民歌更加情真意切,音韻悠長。

後來,我工作的邊城全面對外開放、中俄兩國人民往來頻頻,從邊境貿易到友誼交流,從技術交流到技術合作,譜寫了中俄友誼歷史上的新篇章。出於形勢的需要,邊城人都在學俄語,都在學唱俄羅斯民歌,就這樣,俄語成了人們對外交流的工具,俄羅斯民歌成為中俄兩國人交流的最好媒介。

我收藏了大量的俄羅斯民歌歌帶和一些唱片,其中有一張唱片被炮彈炸去了一角,我根據這張唱片的來歷寫作了一篇名為《殘缺的唱片》文章。這篇文章被收錄進多部文學專著,成為我文學創作的一篇代表作品,能寫出這樣的作品,與我對俄羅斯民歌的摯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永恆的俄羅斯民歌

那年,我在俄羅斯邊城訪問,所到之處,除了熱情和友誼之外,便是這美妙絕倫的俄羅斯民歌,我突然覺得,俄羅斯民族就是一個琴弦上的民族,悠揚的,飽含著各種情調的民歌,把這個民族推向了世界。

徜徉在俄羅斯大地上,手風琴伴著你的步履,每走一步都能踏出五色的音符。俄羅斯民歌,幾乎沉澱了俄羅斯人所有的感情,它展現了艱苦而歡悅的勞動場面,展現了平靜如水的日常生活場景,它歌頌友誼和愛情,敘述苦難和反戰意識。它那耐人尋味的旋律和歌詞樸實無華,向你娓娓地傾述著一個民族的發展歷史,讓不同膚色的人們感到非常的真摯和親切。在閒暇的時候,我總是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錄音機旁,聆聽從那遙遠的異國飄來的歌聲。聽《當我在郵局當馬車夫的時候》,我仿佛看見那位美麗的俄羅斯姑娘跌倒在了白雪皚皚的馬車道上,馬車夫那悽涼悲愴的歌聲讓人動容;聽《手風琴》的時候,又仿佛覺得俄羅斯豐收的季節降臨了,圍著三角巾的俄羅斯姑娘,在原野上辛勤地忙碌著。她們長裙如風,翩翩起舞,溫柔動聽的歌聲漾滿了濤濤的伏爾加河。

我一直在追尋著俄羅斯民歌,年輕的心隨著那美麗的音符穿越時空,飛過海洋和山谷。我看到俄羅斯民歌在白樺林的枝頭飄揚;我看到民歌象那翩翩飛舞的胡蝶,在哈巴羅夫斯克人的手風琴上優美地棲落;我看到俄羅斯民歌同汗水一起匍匐在俄羅斯那佳大嬸那柔弱堅實的臂膀,然後流進了多情的俄羅斯大地。一年四季,這俄羅斯民歌輕輕地蕩漾在人們的心裡。

熱愛俄羅斯民歌,自然與前蘇聯軍民同德國法西斯進行生死拼殺有直接聯繫,從《卡秋莎》到《小路》,從《青年之團歌》到那些給了人們以勇敢和不屈的歌曲,你可以盡情地從這些歌曲中吸取所需要的養料。感受俄羅斯民歌,如同感受一個民族的博大和智慧。

朋友,假如你不熟悉俄羅斯民歌的話,那麼我建議你到音像書店去買點俄羅斯歌曲的錄音帶或CD帶,然後在長滿了綠色和希望的春天裡仔細地聆聽,你將會被俄羅斯民歌的熱情、豪放而震憾,對民歌表現的俄羅斯人的風採而感到由衷的羨慕。俄羅斯民歌,那從異國人的心裡湧出的歌聲,將永遠被後人傳唱。

「正當梨花開遍田野,河上飄著柔漫的輕紗」……讓我們記住這些永恆的俄羅斯民歌,在如畫的四季裡選唱,你可以用手風琴或其它的樂器來伴奏,讓這歌聲長上翅膀,在城鄉和山水之間飛翔。

這好聽的俄羅斯民歌,是不是那奔騰歡唱的清泉,打溼了你的記憶,讓你在沒有休止符的人生之旅上,唱出一段段永恆!

相關焦點

  • 俄羅斯世界盃,讓戰鬥民族吊打沙特的生命之水:伏特加
    世界盃首場比賽已經結束,東道主俄羅斯隊迎戰沙特隊,經過90分鐘對決,最終俄羅斯以5:0吊打沙特,取得了開門紅,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揭幕戰,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戰鬥民族的生命之水——(Vodka)伏特加。但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要先了解Vodka的背景,才能知道它能帶給我們的美好。
  • 陝北民歌丨唱出了人民的苦樂和愛憎,也是追求幸福的心靈的吶喊!
    黃土地上,一種獨特的音樂形式唱出了陝北人民的苦樂和愛憎,反映了新的社會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時也使各種體裁具有了新的意義。山丹丹花開紅豔豔~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句話,有沒有跟著唱出來,沒錯,今天小遊講的就是陝北民歌!記得小遊小學時還代表學校去參加了民歌比賽,賽後老師告訴我們,被選上去市裡比賽。那個高興的啊,等了又等,也沒等來去市裡參加比賽。
  • 民歌節王錚亮催淚獻唱《時間都去哪兒了》
    王錚亮《時間都去哪兒了》  搜狐娛樂訊 「門前老樹長新芽,院裡枯木又開花;半生存了好多話,藏進了滿頭白髮……」幾句簡單樸實的歌詞將四季的變換、生命的流逝娓娓道來  習近平主席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也曾提及這首歌《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佔去了。」馬年央視春晚上,實力歌手王錚亮自彈自唱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溫柔的旋律緩緩流淌進觀眾的心田,平實卻動人的歌詞配上王錚亮真摯的演繹引起了觀眾的共鳴,對親情的濃濃的呼喚瞬間鑽入心肺。
  • 俄羅斯人認同什麼綽號?答案是北極熊,而不是「戰鬥民族」
    但《環球時報》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沒有其他語種的媒體稱呼俄羅斯人「戰鬥民族」,俄羅斯媒體對此說法也不關注,俄羅斯雖有人對中國網民這一叫法表示理解,但幾乎沒人覺得該稱呼是「恭維」。一名在華留學的俄羅斯人直言,聽到「戰鬥民族」這一說法時很驚訝,在她看來,「戰鬥民族」意味著「兇悍」「侵略」。俄羅斯人的典型性格特徵是什麼?跟俄羅斯打交道最多的歐洲人用過「冰人」「伏特加民族」,最近也用過「好戰民族」。
  • 生命永恆是戰鬥,歲月不驚是信念
    當生命不再經歷年少的無知,過渡到成人的獨立,沒有了依靠,你終將明白人生靠的是自己,努力的也是自己,想要輝煌,就必須挑戰,必須自信。沒有自信的人生不是人生,沒有挑戰的生命也不是生命,只有戰鬥的人生才是最可貴的生命,最輝煌的人生。
  • 貴州歌壇百靈歌手阿娜丹民歌中國首播《歡樂黔家福》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樂頻道「民歌中國」欄目首播貴州籍歌手阿娜丹的代表作《歡樂黔家福》。阿娜丹已經多次受邀錄製央視節目,成了央視常客,這次再次受邀錄製民歌中國,阿娜丹倍感榮幸,能把家鄉的歌唱到央視,為宣傳家鄉貴州作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 戰鬥民族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同樣是彪悍的俄羅斯人,東方人歌頌為戰鬥民族,西方人卻完全當一個笑話,誰的印象符合事實?又是什麼因素煉就了今天的戰鬥民族?文|趙新宇為什麼說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戰鬥民族卻不以為然,他們去機場外買了塊白鐵皮,用釘子釘上,當天就飛走了。這類故事裡,俄羅斯人性情豪邁,不拘小節,技藝又高超非凡,被人們譽為戰鬥民族,豈不是實至名歸?然而,俄羅斯人並不一直是「戰鬥民族」,他們得到這樣的稱謂,至今也不超過十年。
  • 美國評選全球五大戰鬥民族,俄羅斯沒進前三,中國排名讓人意外
    全世界最強的戰鬥民族是誰?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俄羅斯。但在美國人的眼裡,俄羅斯並非全球實力最強的戰鬥民族。根據美國媒體排出來的「全球五大戰鬥民族最新排行榜榜單」,中國是全世界最厲害的戰鬥民族。
  • 《異界》:來自戰鬥民族俄羅斯2020年最新科幻視覺電影,特效超讚
    今天推薦的這部電影可謂集合了百家之長,是來自戰鬥民族俄羅斯2020年最新科幻視覺電影《異界》,本文沒有劇透,請觀眾老爺放心食用。如果你拿著障礙或者現實中心情沉重的雜誌得到更厭世的話,更成為你一生的宣告刑的犯人,如果有一個空間,你的全部的記憶消失了,你還隨機獲得了一種超能力,而且在這個空間中,你可以永遠活下去!你要去這種地方嗎?
  • 民歌新銳墨菲《多嘎多耶》 韻律喜慶又動感
    墨菲(1 /1張) 日前,民歌新銳歌手墨菲「蘆笙曲悠揚、米酒誘人的香、我醉臥風雨橋邊、阿妹的歌兒甜,小溪水纏綿、山也羞紅了臉、幸福藏在山水間、花兒開得更豔,哈伊哈伊呀噢嘿、多嘎多耶,哈伊哈伊呀噢嘿、多嘎多耶嘿,把愛當成了酒哎、多嘎多耶嘿,灑在了天間哎、多嘎多耶嘿,快樂譜成了歌、多嘎多耶嘿,幸福享萬年、多嘎多耶嘿,」樸實溫情的歌詞、幸福動感的旋律,墨菲用溫暖的聲音唱出了《多嘎多耶》的真韻。據悉,《多嘎多耶》由溫?
  • 俄羅斯世界盃開幕颳起戰鬥民族風潮,哪些漫威角色有俄羅斯色彩
    北京時間6月14日23時也就是昨晚第21屆俄羅斯世界盃揭幕戰在莫斯科盧日尼基球場打響,賽前誰都沒想到作為東道主的俄羅斯隊會以5:0的比分比分戰勝沙烏地阿拉伯隊。目前俄羅斯世界排名僅僅在70位,是世界盃32強排位最低,而本場揭幕戰賽前也被廣大球迷調侃為「菜雞互啄」可沒想到變成「虐菜之戰」。俄羅斯世界盃上颳起了戰鬥民族風暴,而戰鬥民族風潮也正式在世界上颳起。
  • 原汁原味的陝北民歌特別好聽,就是有點費煙,來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當時歌曲是即興唱出的,表現了荊軻前去執行刺殺行動的悲壯之舉。還有就是劉邦榮歸故裡,即興為父老鄉親唱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是民歌的一種表現形式。《吳越春秋》裡也記載了一首黃帝做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大概的意思就是斷了竹子再續竹子,拿起地上的土塊打肉吃,這種隨性而寫的歌詞,而能找到信天遊的影子。
  • 石柱囉兒調《太陽出來喜洋洋》 獻唱「嬌阿依」民歌會
    華龍網7月8日20時訊(記者 歐武夷 實習生 劉溪涵)一曲《太陽出來喜洋洋》,唱出了土家人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情懷。今(8)日,經典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作為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代表節目,亮相首屆渝東南生態民族旅遊文化節「嬌阿依」民歌會。
  • 經典中國民歌 100首(典藏版)
    相約天籟迴響聽一首好歌,享美好生活民歌,歌頌著五顏六色的生活;民歌,吟唱著悲歡離合情緣;民歌,記錄了起起伏伏的過往,最具風情而又最貼近生活的民歌,細緻的描繪著生活百態,傾訴著中國不同民族對生命的感悟有多少人從辣妹子裡看到了廣西姑娘火辣辣的性格,有多少人從阿里山的姑娘裡看到了溫柔如水的姑娘……民歌裡的人物,映射著一個地方的文化,一個地方的性格。對家鄉的描摹是民歌的一個主題。簡簡單單的幾句就把家鄉寫的淋漓盡致,多樣的歌曲以不同的的方向展示著家鄉的美麗富饒。
  • 零下30多度的天氣,俄羅斯美女為何「光腿」出行?不愧是戰鬥民族
    但是和遠在北方的俄羅斯相比較,中國還算是「暖和」,一般來說,俄羅斯的氣溫都會在零下30度以下,這還是正常溫度。冬天到俄羅斯旅遊的朋友是否和筆者一樣疑惑,零下30多度的天氣下,俄羅斯美女為何要「光腿」出行?搞懂其中的來龍去脈後,相信你會和筆者一樣感嘆,不愧是戰鬥民族啊!
  • 戰鬥民族俄羅斯?跟南斯拉夫人比就是大號喵~
    俄羅斯人常常被國內一些軍迷們稱為「戰鬥民族」。其實俄羅斯只是斯拉夫民族的一部分,屬於東斯拉夫人,而遷徙到巴爾幹的斯拉夫人被稱為南斯拉夫人。
  • 《太空救援》:「戰鬥民族」是怎樣煽情的
    然而在本月於中國院線上映的俄羅斯電影《太空救援》裡,太空競賽竟然還瀰漫著濃重的硝煙,太空人的生命在蘇聯高層的眼中仍然不如一個已經無法使用的太空站來得重要。飛控中心的人還是很關心太空人的生命健康問題,飛控的指揮官甚至還很在意太空人的榮譽感俄羅斯的太空科幻片很少,好萊塢更喜歡這類題材——這其中有資金、技術的原因。
  • 向民歌尋源,用方言歌唱:五年來中國流行音樂概覽之三
    「頂樓的馬戲團」(《談鈔票傷感情 談感情又傷鈔票又傷感情》)用上海閒話唱小調,不只唱出了上海人的旋律,也自然地由語調到腔調,唱出了上海人的聲口、裡弄氣,唱出了上海人的姿態、表情、臺型,以及這座城市市民們的喜惡、趣味、觀念和世俗價值取向。
  • 專訪民族音樂理論家烏蘭傑:「草原音樂是生態、生命、生活的藝術」
    烏蘭傑認為,草原音樂是生態的藝術、生命的藝術、生活的藝術。在學習過程中,我突然冒出一個想法:蒙古族草原音樂那麼豐富,長調民歌、短調民歌、說書、安代歌舞、馬頭琴、四胡等音樂遺產浩如煙海,怎麼就沒有自己的音樂史?」於是,「寫一部蒙古族的音樂史」這個大大的夢想,就在這樣一份樸素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驅使下,在烏蘭傑心中悄然萌芽。
  • 俄羅斯人吊打熊?別搞笑了你以為戰鬥民族的稱號是要飯要來的嗎?
    呵呵,你以為戰鬥民族的稱號是要飯要來的嗎?你認為俄羅斯人僅僅是這樣的嗎?「咱先別打,假裝我們很熟的樣子,等這個俄羅斯人走了再說」那你還是太年輕,想法太簡單,一看就沒經歷過什麼大新聞的人像我這種身經百戰的人,這種見得太多了你見過這樣的航空公司嗎?有一次颱風刮的厲害,幾乎所有的航班都停了,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