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現存最大的熊科動物與最大的鱷科動物之間的較量。但是,科迪亞克棕熊生活在北美洲,而灣鱷生活在東南亞以及大洋洲,所以在現實中,兩種動物是沒有相遇的機會的。要想弄清楚兩種無法相遇動物的戰鬥力強弱,我們只能通過兩種動物的基本數據以及習性來進行一下對比。下面,我們就分別來了解一下這兩種動物。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科迪亞克棕熊
科迪亞克棕熊是現存最大的食肉目動物,它僅分布於北美洲阿拉斯加的科迪亞克島上。雖然熊科動物是食肉目下的一個科,但是除了北極熊外,其他的熊科動物均為雜食性動物,而且植物性食物佔比都在70%以上,當然體型龐大的科迪亞克棕熊也不例外。科迪亞克棕熊的主要食物有75%以上為植物性,剩下的25%左右以魚類以及其他動物的屍體為主。
成年科迪亞克棕熊的體長平均在3米左右,體重平均在550公斤左右。科迪亞克棕熊有著極其敏銳的視覺以及嗅覺,它可以在岸邊準確的發現河裡的魚,而且它的嗅覺是獵犬的7倍。因此,科迪亞克棕熊能夠及時的發現侵入領地的動物,也就是說想要悄無聲息的偷襲科迪亞克棕熊是不可能的。
成年科迪亞克棕熊的兩隻前掌上有著10個長約10公分的利爪,雖然它的利爪無法像老虎那樣可以自由伸縮,但是,龐大的體型讓科迪亞克棕熊一拍就有上噸的力量,再配合上它的利爪讓其有了極強的破壞力。雖然科迪亞克棕熊肉食比例較小,但是它的咬合力可比老虎獅子要強很多,成年的科迪亞克棕熊有著800公斤左右的驚人咬合力。
因此,科迪亞克棕熊站在了北美洲食物鏈的最頂端。
灣鱷
灣鱷自二戰時期的蘭裡島之戰「一戰成名」,有了「殺人鱷」的稱號。而且灣鱷也是23種鱷魚中少有的可以在海裡生存的鱷魚。成年灣鱷的體長平均在5米左右,體重在1噸左右,作為一種兇猛的「冷血殺手」,灣鱷沒有固定的食物,它是機會主義者,只要是吃的,不管在海中、淡水還是陸地上的動物它都會捕殺。
灣鱷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地區,灣鱷有著極強的領地意識,由於它對食物不挑剔,所以它會攻擊一切出現在視線範圍內的動物,包括人類。
與其他的鱷魚一樣,灣鱷捕獵也是喜歡潛伏在水下等待獵物自己「上鉤」,然後突然躍出水面用自己超過1噸的咬合力死死地咬住獵物,拖入水中,上演「死亡翻滾」。

科迪亞克棕熊大戰灣鱷,誰更厲害?
假如兩種動物相遇的話,分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科迪亞克棕熊去喝水,被埋伏在水下的灣鱷咬住,這種情況下,科迪亞克棕熊幾乎沒有勝算。因為,灣鱷的體型比科迪亞克棕熊還要大,一旦被灣鱷咬住拖入水中,就到了灣鱷的天下。
第二種情況就是在陸地上兩種動物狹路相逢。一般情況下,大型的食肉動物在相遇時,為了保證自己不受傷,大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如果非要比個高低的話,科迪亞克棕熊在陸地上會有一定的優勢。原因有三點。
01 環境
鱷魚大多數時間都是呆在水中的,在水中藉助水的浮力和自己魚狀的身體,鱷魚非常的靈活。但是,到了陸地上,灣鱷龐大的體型會成為累贅,它的行動緩慢,很難有有效的攻擊。而科迪亞克棕熊就不同了,它是陸地上的動物,在陸地上它比灣鱷要靈活很多。再加上它熊掌每次拍擊就有1噸以上的力量,將灣鱷拍暈也不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環境上,科迪亞克棕熊是有利的。
02 攻擊方式
在陸地上,灣鱷只能靠自己的血盆大口,但是它龐大的體型並不靈活,而科迪亞克棕熊除了熊掌和尖利的爪子外,還是有800攻擊的咬合力。一旦被科迪亞克棕熊繞到身後形成騎乘位,那麼,灣鱷是無法抵擋科迪亞克棕熊的攻擊的。這一點可以參考老虎捕殺鱷魚。
總結
鱷魚是「水中霸主」,它在水中鮮有敵手,但是一旦在陸地上,它的戰鬥力直線下降,而熊則不同,在水中,它們戰鬥力一般,但是在陸地上,龐大的體型和爆發力,即使是東北虎也不敢與其正面硬剛。
因此,在水中,科迪亞克棕熊不是灣鱷的對手,在陸地上,灣鱷不是科迪亞克棕熊的對手。
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