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縱橫的時代,一切似乎都會受到密切關注。而且,從某種層面上來說,網際網路永遠不會遺忘,任何事情一旦出現在網際網路上,將會永遠存在;網際網路也從來不會容忍,任何一點錯誤都會被無限放大。
坐在電腦前的「鍵盤俠」,天天等著有人犯錯誤。一旦誰發布了有爭議的內容或者不小心寫錯了什麼,就會被迅速截圖保存,然後用它來展現自己在各方面「無與倫比的才華」。即使刪除也沒用,如果是個大V,那就更別想跑。
在今天,人們需要非常謹慎地對待在網際網路上的言論,並且要避免犯任何大錯誤。相比較而言,過去的生活就顯得簡單多了。我們被允許犯錯和從中吸取教訓,而不是永遠被嘲笑和提醒我們的錯誤。
用鉛筆在試卷上寫下答案,如果錯了,可以馬上擦掉重寫。老師也許會告訴你想清楚再下筆,但並不阻止你使用橡皮擦修正自己的錯誤。
儘管這在今天是一個罕見的景象,但鹿角網想告訴你們的故事,與鉛筆和橡皮有關。
很多人至今認為鉛筆是用鉛做的,其實不是。雖然我們把這種用來寫字的黑色物質稱為鉛筆芯,但它們卻是由一種叫做石墨的礦物質製成的。
石墨是由碳元素構成,當你用鉛筆寫字時,鉛筆芯上的石墨顆粒會摩擦並粘在你寫字的紙纖維上。如果保存得當,不受什麼幹擾,這些石墨顆粒可以在紙上附著長達十年左右的時間。
用一支普通的鉛筆,可以寫大約45000個英文單詞,或者畫一條大約56千米長的線。前提是你能堅持用完一整隻鉛筆。
犯錯是人之常情,橡皮擦之於鉛筆的意義就在於,可以在不留下證據的情況下改正錯誤。
橡皮的功能基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個原理:摩擦。因為有摩擦,我們才能在地上行走。當你摩擦自己的雙手時,它會使你的手發熱。
製作橡皮的材料會和紙之間產生的摩擦,當橡皮在紙上摩擦時,就產生了熱量,使得橡皮擦變得足夠粘,把石墨顆粒粘起來。
一般來說,橡皮是由合成橡膠製成的,比較昂貴的橡皮會使用乙烯基和塑料材料。這些材料之所以被使用,是因為它們比紙纖維更有粘性,因此能夠更容易地將石墨顆粒從紙纖維上「拉」起來。本質上,任何比紙纖維更粘的東西都可以用作橡皮擦。就是這麼簡單!
人類最早使用的橡皮擦是簡單的溼麵包。第一塊橡皮擦是1770年由英國工程師愛德華·奈恩發明的。而且據說橡皮的發明實際上是個意外,奈恩在撿麵包屑的時候撿到了一塊橡膠。後來,當他用橡膠擦去鉛筆痕跡時,才發現它的擦除特性。
所以,橡皮還有一個英文名字就叫rubbers(橡膠),就因為它們是由橡膠製成的。
這一個關於橡皮擦的故事就告訴你們,不要害怕犯錯誤,因為我們只能通過犯錯誤並在將來糾正它們來學習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