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未名醫藥與北京科興反目始末:奪權戰+私有化之爭
中國網財經5月17日訊(記者 杜丁)圍繞北京科興的「奪權戰」、「私有化之爭」愈演愈烈。日前,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科興」)在微信上稱,將臨時關閉A肝疫苗生產車間,聲明同時指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是董事長潘愛華近期對北京科興實施的一系列惡劣行為。
此聲明表明,北京科興原總經理尹衛東與其股東未名集團及潘愛華之間歷時近一個月的公開對峙繼續激化中。
該矛盾的肇始,是美股上市公司科興生物的私有化回歸,矛盾深化的原因是未名醫藥是否對北京科興有控制權。耐人尋味的是,事件的兩個關鍵人物已相識相交了20餘年。
緣起:合作成立公司 為上市私訂「協議」
北京科興股東結構圖
潘尹二人相識於上世紀90年代。2001年,尹衛東與潘愛華的未名集團合作成立北京科興,潘愛華任董事長。「2001年北京科興成立時,未名集團是第一大股東, 持股75%,後來送給管理層24%,還剩51%。」未名醫藥財務總監兼董事長助理陶福武表示。
目前,未名醫藥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生物」)和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興控股」)分別持有北京科興73.09%和26.91%的股權。潘愛華同時也是未名集團和未名醫藥的董事長。(北京科興最新股權結構詳見上圖)
2003年,北京科興赴美上市。這次上市,尹衛東與潘愛華籤訂的一個協議為日後的矛盾埋下了「伏筆」。
為符合納斯達克上市要求,未名集團需要讓出第一大股東地位,並允許北京科興其他股東合併股份以獲得上市條件。
陶福武稱,當時,北京科興與未名集團籤訂協議:尹衛東及北京科興承諾,永久確保未名集團對北京科興的實際控制人地位,北京科興5名董事中的3名由未名集團委派和決定,潘愛華將永久擔任北京科興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且擁有重大事項(十項)一票否決權。
對此,北京科興給出了不同的說法。北京科興負責對外溝通的人士劉沛誠對中國網財經出具了一份「北京科興就當前各界集中關注與詢問的問題進行回復」,這份回覆中提到,北京科興董事會由5名董事組成,其中科興控股委派4名,未名醫藥委派1名。劉沛城同時表示,目前北京科興經工商局備案的董事會成員除潘愛華為未名醫藥委派外,其餘4名董事均由科興控股委派。
分歧焦點:未名醫藥是否具有控制權?
董事會組成人員的分配決定了潘愛華在重大事項上是否具有「一票否決權」,也決定了未名醫藥對北京科興是否具有控制權。
對此,北京科興與未名醫藥又是兩種不同的說法。北京科興稱,董事會是北京科興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決定北京科興的一切重大事宜;須經董事會一致通過的事項有7項,北京科興董事長不具有任何超過章程所列內容的特殊權力。
但陶福武則堅稱,從北京科興上市到此次矛盾爆發,北京科興的董事會一直按此前協議的「5名董事中的3名由未名集團委派和決定」來運行的。「公司章程和工商登記資料都顯示,直到2018年2月27日,北京科興的董事成員中潘愛華等2名是未名集團委派的,尹衛東等另外2名是由外方委派的,還有1名董事是由未名集團決定後,經外方委派來的。」
但4月25日晚間,未名醫藥在深交所發布公告,針對深交所關注函進行了回復,公司審計機構中喜會計師事務所的專項意見首度明確,未名醫藥目前對北京科興沒有控制權。
激化:年報延期 雙方矛盾公開化
正是由於控制權的問題,雙方的矛盾終於曝光在公眾面前。
根據媒體報導,4月16日晚間,未名醫藥發布公告稱,下屬子公司未名生物的參股公司北京科興拒絕提供2017年財務數據,導致公司2017年年報將延期披露。
4月18日,科興控股回應,稱北京科興從未拒絕提供財務數據。
4月19日,在位於北京市北五環外的北京科興辦公樓所在地北大生物城,未名醫藥與北京科興上演「全武行」。
4月20日,數百名身穿黑色制服的人士整齊列隊,堵住北大生物城的進出口大門及北京科興辦公樓。
4月21日,北京科興發布聲明《公司正在遭受小股東的不法威脅和騷擾……》。
4月24日,未名醫藥與潘愛華召開記者見面會,就媒體質疑作出解釋澄清。
4月24日,北京科興在其官網發布「就當前各界集中關注與詢問的問題進行回復」,稱直至24日,未名醫藥方面仍有約150人輪班佔據北京科興的辦公樓和廠房周圍,並強行佔據財務部門所在的辦公樓不讓北京科興員工進入。
5月9日,未名醫藥公告稱,潘愛華再次函告尹衛東,撤銷對其的所有授權,責令尹衛東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擾亂北京科興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否則北京科興有權追究其法律責任。
5月10日,北京科興在微信上稱,將臨時關閉A肝疫苗生產車間。北京科興對外溝通人士劉沛誠表示,目前已經有兩個車間處於停產狀態。
5月15日,未名醫藥再次發布公告,稱已提交申請對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延期回復。此前,深交所要求未名醫藥在5月15日前就《年報問詢函》涉及事項進行書面回復並信批。
早有裂痕:矛盾背後的私有化之爭
其實這些公開矛盾的背後是科興生物的美股私有化之爭。2016年,科興生物開始籌備私有化退市時,北京科興中外雙方股東就已經產生嚴重分歧,北京科興外方股東代表尹衛東等組建的買方團(買方A團)與未名醫藥方面及其母公司等組建的買房團(買方B團)對科興生物退市主導權進行了激烈爭奪。
據媒體報導,彼時,尹衛東、潘愛華各自組成的財團先後發布了對科興生物的私有化要約。為爭奪估值較低但是具備巨大發展潛力的科興生物,雙方不斷提高私有化報價。由於雙方存在多方面爭議甚至矛盾,截至2018年2月,科興生物私有化進程仍處於停滯狀態。
據陶福武介紹,從2017年8月起,尹衛東企圖以低於市場價的報價收購科興生物,「這個時候,潘感覺到尹有搶奪北京科興的意思。」陶福武說,2001年北京科興成立至今,未名集團對尹衛東絕對的信任,期間沒有插手北京科興的任何經營,也沒有委派人過去。「導致現在北京科興都是尹衛東的團隊。」
陶福武說,尹衛東壓低股價的行為嚴重損害了科興生物股東的利益。因此,在2018年2月科興生物股東大會上,股東現場提議改選董事會,最終有55.19%投票反對原董事會的連任,選舉出新董事會。
最新進展:有信心組建新的管理層
但尹衛東方面的表態完全相反。北京科興提供的資料顯示,尹衛東總經理任期屆滿,潘愛華不同意繼續聘任尹衛東為總經理,但給尹衛東出具了授權書,授權尹衛東在公司生產及質量負責人任命、項目申報、產品招投標、籤署各類對外合同和銀行業務文件以及內部人員勞動合同等公司各項工作上行使法定代表人的權利。
對於北京科興的這個說法,5月9日,未名醫藥再次發布公告稱,潘愛華再次函告尹衛東,撤銷對其的所有授權,責令尹衛東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擾亂北京科興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否則北京科興有權追究其法律責任。
「至今對方沒有任何回應,北京科興的營業執照、印章等還在尹衛東手裡。」陶福武說,就目前雙方呈現的對峙狀態已經進行了訴訟,「我們的訴求很明確,要保護未名醫藥作為北京科興股東的基本權利,首先是股東知情權,要求撤銷尹衛東違法決議;其次要求其履行股東會決議。」陶福武稱,未來一定會讓北京科興回到股東下面,組建新的管理層,「我們是有信心的,只不過時間會長一點。」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