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醫藥與北京科興反目始末:奪權戰+私有化之爭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未名醫藥與北京科興反目始末:奪權戰+私有化之爭

  中國網財經5月17日訊(記者 杜丁)圍繞北京科興的「奪權戰」、「私有化之爭」愈演愈烈。日前,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科興」)在微信上稱,將臨時關閉A肝疫苗生產車間,聲明同時指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是董事長潘愛華近期對北京科興實施的一系列惡劣行為。

  此聲明表明,北京科興原總經理尹衛東與其股東未名集團及潘愛華之間歷時近一個月的公開對峙繼續激化中。

  該矛盾的肇始,是美股上市公司科興生物的私有化回歸,矛盾深化的原因是未名醫藥是否對北京科興有控制權。耐人尋味的是,事件的兩個關鍵人物已相識相交了20餘年。

  緣起:合作成立公司 為上市私訂「協議」

  北京科興股東結構圖

  潘尹二人相識於上世紀90年代。2001年,尹衛東與潘愛華的未名集團合作成立北京科興,潘愛華任董事長。「2001年北京科興成立時,未名集團是第一大股東, 持股75%,後來送給管理層24%,還剩51%。」未名醫藥財務總監兼董事長助理陶福武表示。

  目前,未名醫藥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生物」)和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興控股」)分別持有北京科興73.09%和26.91%的股權。潘愛華同時也是未名集團和未名醫藥的董事長。(北京科興最新股權結構詳見上圖)

  2003年,北京科興赴美上市。這次上市,尹衛東與潘愛華籤訂的一個協議為日後的矛盾埋下了「伏筆」。

  為符合納斯達克上市要求,未名集團需要讓出第一大股東地位,並允許北京科興其他股東合併股份以獲得上市條件。

  陶福武稱,當時,北京科興與未名集團籤訂協議:尹衛東及北京科興承諾,永久確保未名集團對北京科興的實際控制人地位,北京科興5名董事中的3名由未名集團委派和決定,潘愛華將永久擔任北京科興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且擁有重大事項(十項)一票否決權。

  對此,北京科興給出了不同的說法。北京科興負責對外溝通的人士劉沛誠對中國網財經出具了一份「北京科興就當前各界集中關注與詢問的問題進行回復」,這份回覆中提到,北京科興董事會由5名董事組成,其中科興控股委派4名,未名醫藥委派1名。劉沛城同時表示,目前北京科興經工商局備案的董事會成員除潘愛華為未名醫藥委派外,其餘4名董事均由科興控股委派。

  分歧焦點:未名醫藥是否具有控制權?

  董事會組成人員的分配決定了潘愛華在重大事項上是否具有「一票否決權」,也決定了未名醫藥對北京科興是否具有控制權。

  對此,北京科興與未名醫藥又是兩種不同的說法。北京科興稱,董事會是北京科興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決定北京科興的一切重大事宜;須經董事會一致通過的事項有7項,北京科興董事長不具有任何超過章程所列內容的特殊權力。

  但陶福武則堅稱,從北京科興上市到此次矛盾爆發,北京科興的董事會一直按此前協議的「5名董事中的3名由未名集團委派和決定」來運行的。「公司章程和工商登記資料都顯示,直到2018年2月27日,北京科興的董事成員中潘愛華等2名是未名集團委派的,尹衛東等另外2名是由外方委派的,還有1名董事是由未名集團決定後,經外方委派來的。」

  但4月25日晚間,未名醫藥在深交所發布公告,針對深交所關注函進行了回復,公司審計機構中喜會計師事務所的專項意見首度明確,未名醫藥目前對北京科興沒有控制權。

  激化:年報延期 雙方矛盾公開化

  正是由於控制權的問題,雙方的矛盾終於曝光在公眾面前。

  根據媒體報導,4月16日晚間,未名醫藥發布公告稱,下屬子公司未名生物的參股公司北京科興拒絕提供2017年財務數據,導致公司2017年年報將延期披露。

  4月18日,科興控股回應,稱北京科興從未拒絕提供財務數據。

  4月19日,在位於北京市北五環外的北京科興辦公樓所在地北大生物城,未名醫藥與北京科興上演「全武行」。

  4月20日,數百名身穿黑色制服的人士整齊列隊,堵住北大生物城的進出口大門及北京科興辦公樓。

  4月21日,北京科興發布聲明《公司正在遭受小股東的不法威脅和騷擾……》。

  4月24日,未名醫藥與潘愛華召開記者見面會,就媒體質疑作出解釋澄清。

  4月24日,北京科興在其官網發布「就當前各界集中關注與詢問的問題進行回復」,稱直至24日,未名醫藥方面仍有約150人輪班佔據北京科興的辦公樓和廠房周圍,並強行佔據財務部門所在的辦公樓不讓北京科興員工進入。

  5月9日,未名醫藥公告稱,潘愛華再次函告尹衛東,撤銷對其的所有授權,責令尹衛東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擾亂北京科興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否則北京科興有權追究其法律責任。

  5月10日,北京科興在微信上稱,將臨時關閉A肝疫苗生產車間。北京科興對外溝通人士劉沛誠表示,目前已經有兩個車間處於停產狀態。

  5月15日,未名醫藥再次發布公告,稱已提交申請對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延期回復。此前,深交所要求未名醫藥在5月15日前就《年報問詢函》涉及事項進行書面回復並信批。

  早有裂痕:矛盾背後的私有化之爭

  其實這些公開矛盾的背後是科興生物的美股私有化之爭。2016年,科興生物開始籌備私有化退市時,北京科興中外雙方股東就已經產生嚴重分歧,北京科興外方股東代表尹衛東等組建的買方團(買方A團)與未名醫藥方面及其母公司等組建的買房團(買方B團)對科興生物退市主導權進行了激烈爭奪。

  據媒體報導,彼時,尹衛東、潘愛華各自組成的財團先後發布了對科興生物的私有化要約。為爭奪估值較低但是具備巨大發展潛力的科興生物,雙方不斷提高私有化報價。由於雙方存在多方面爭議甚至矛盾,截至2018年2月,科興生物私有化進程仍處於停滯狀態。

  據陶福武介紹,從2017年8月起,尹衛東企圖以低於市場價的報價收購科興生物,「這個時候,潘感覺到尹有搶奪北京科興的意思。」陶福武說,2001年北京科興成立至今,未名集團對尹衛東絕對的信任,期間沒有插手北京科興的任何經營,也沒有委派人過去。「導致現在北京科興都是尹衛東的團隊。」

  陶福武說,尹衛東壓低股價的行為嚴重損害了科興生物股東的利益。因此,在2018年2月科興生物股東大會上,股東現場提議改選董事會,最終有55.19%投票反對原董事會的連任,選舉出新董事會。

  最新進展:有信心組建新的管理層

  但尹衛東方面的表態完全相反。北京科興提供的資料顯示,尹衛東總經理任期屆滿,潘愛華不同意繼續聘任尹衛東為總經理,但給尹衛東出具了授權書,授權尹衛東在公司生產及質量負責人任命、項目申報、產品招投標、籤署各類對外合同和銀行業務文件以及內部人員勞動合同等公司各項工作上行使法定代表人的權利。

  對於北京科興的這個說法,5月9日,未名醫藥再次發布公告稱,潘愛華再次函告尹衛東,撤銷對其的所有授權,責令尹衛東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擾亂北京科興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否則北京科興有權追究其法律責任。

  「至今對方沒有任何回應,北京科興的營業執照、印章等還在尹衛東手裡。」陶福武說,就目前雙方呈現的對峙狀態已經進行了訴訟,「我們的訴求很明確,要保護未名醫藥作為北京科興股東的基本權利,首先是股東知情權,要求撤銷尹衛東違法決議;其次要求其履行股東會決議。」陶福武稱,未來一定會讓北京科興回到股東下面,組建新的管理層,「我們是有信心的,只不過時間會長一點。」

(責任編輯:暢帥帥)

相關焦點

  • 未名醫藥:一場控股權之爭演變成全武行的鬧劇
    作者丨張譯文來源丨野馬財經  上市公司年報延期、私有化纏鬥、「師徒反目」的背後,真相到底是什麼?  4月24日,中外合資企業北京科興生物製藥品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科興)董事長潘愛華召開新聞發布會首發聲,對公司出現的武鬥具體情況進行了還原。
  • 北京科興董事長潘愛華回應紛爭:科興生物私有化必須加快推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4月27日訊(記者 朱國旺)我國疫苗龍頭、中外合資企業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科興)因科興生物(SVA)私有化主導權紛爭導致矛盾愈演演烈,引發業界高度關注。4月24日,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媒體見面會在北大生物城召開,未名集團董事長、北京科興董事長、法人代表潘愛華就SVA私有化、北京科興控制權等話題進行了說明。  北京科興是由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下稱未名醫藥)與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組建的合資經營企業。
  • 未名醫藥:私有化科興隱含較大期權價值被低估,擁有重磅潛力疫苗...
    鼠神經生長因子業務存在較大預期差:公司重組之初,即做出了為期3年的業績承諾,由於2017年是承諾期的最後一年,市場擔心2018年開始,北大之路業績將會出現下滑。但據我們了解、預計和判斷,鼠神經生長因子雖然作為輔助用藥,但擁有一定的剛需屬性,與其他同類公司不同,北大之路具有極強銷售能力,預計未來3年,鼠神經生長因子仍然能夠保持15%~20%的較快增長,不會成為公司的拖累。
  • 私有化矛盾加劇,未名醫藥被迫延遲披露年報
    4月19日,未名醫藥公告稱,證監會向其發出關注函,要求公司披露北京科興的基礎情況、參股北京科興的過程等。事情源於北京科興拒絕向未名醫藥提供2017年財務數據及資料,也致使審計機構無法入場審計,基於此,未名醫藥將2017年年度報告預約披露日期從4月24日變更至4月28日。
  • 北京科興:法院判決未名生物及潘愛華向公司連帶賠償損失1540餘萬元
    據北京科興官網28日消息,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稱「北京科興」)獲悉,2020年9月17日,北京科興股東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稱「香港科興」)訴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稱「未名生物」)、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未名醫藥」)及潘愛華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一審宣判,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於當日依法作出【(2018)京04民初186號】民事判決,未名生物
  • 子公司參股公司北京科興拒絕提供財務數據 未名醫藥延期披露年報
    4月16日晚間,未名醫藥(002581)發布公告稱,因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的參股公司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科興」),拒絕向公司提供北京科興2017年度財務數據及資料,也致使公司聘請的審計機構無法入場審計,
  • 未名醫藥: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未發現應披露而未披露重大事項
    經核實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不存在關於公司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或處於籌劃階段的重大事項。每經AI點評:未名醫藥在近5個交易日上漲21.77%,所屬醫藥生物板塊同期上漲5.96%,深證成指同期上漲1.02%。根據2019年半年報顯示,未名醫藥的主營業務為製藥業務分部,佔營收比例為:100.0%。
  • 農夫山泉標準門事件始末
    農夫山泉標準門事件始末  昨天下午,農夫山泉在北京召開「飲用天然水標準新聞發布會」。此前連發多篇報導直指農夫山泉的京華時報記者頻頻發問,與農夫山泉高管展開現場激辯。此前,北京一家協會要求下架農夫山泉桶裝飲用水,昨天京華時報也稱農夫山泉桶裝水已在北京停產。
  • 南航首次攜手科興 助力中國疫苗出海
    中國民航網訊:11月30日,南航CZ8157航班搭載裝有科興疫苗的10個溫瑞通 RAP e2主動式溫控貨櫃從北京安全運抵土耳其伊斯坦堡。這是南航首次攜手中國疫苗標杆企業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為中國疫苗安全、高效地供應全球保駕護航。
  • 為了人類健康與社會和諧——記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尹...
    他就是現任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SinovacBiotech Ltd.董事長兼CEO,唐山怡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肝炎基金會項目執行委員尹衛東。從醫生到企業家尹衛東曾潛心研究A型肝炎病毒20餘年。1964年,尹衛東出生在河北唐山。1982年,他從唐山衛校畢業,被分配到市防疫站流行病科。
  • 科興生物的新冠疫苗已在浙江開展緊急接種,康希諾的還要多久?
    科興生物研發的新冠疫苗 另外,科興生物公司的疫苗專利申請信息暫未查詢到。 科興生物公司則是4月13日才獲批進入臨床研究,其選擇的是滅活疫苗技術路線,較康希諾公司進入臨床的時間晚。 但是在10月,科興生物公司的疫苗已經在浙江省的義烏市和嘉興市開展緊急接種,也就是其進度走在了康希諾公司的疫苗之前。
  • 未名醫藥:近3個交易日上漲19.08%,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經核實,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不存在關於公司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或處於籌劃階段的重大事項。2020年半年報顯示,未名醫藥的主營業務為製藥業務分部,佔營收比例為:100.0%。未名醫藥的董事長是潘愛華,男,62歲,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博士學位。
  • 科興製藥:重組蛋白龍頭圓夢科創板
    來源:北京商報秉承「精益製藥 精益用藥 守護健康」的理念,科興製藥(688136)在行業深耕20餘年。依託重組人促紅素、重組人幹擾素α1b、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以及酪酸梭菌二聯活菌的核心產品,科興製藥奠定了行業的江湖地位。12月14日,科興製藥正式登陸科創板,圓夢A股。伴隨科創板的首發上市,科興製藥邁向新階段和新徵程。
  • 科興、中生披露了這些信息
    正在全球開展新冠疫苗III期臨床研究的中生集團和科興生物,披露了其最新進展。11月28日,在2020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上,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尹衛東表示,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新冠疫苗克爾來福™在巴西開展的III期臨床研究,預計將於12月初完成中期分析。目前,克爾來福™在巴西、印度尼西亞、土耳其開展的III期臨床研究。
  • 私有化和休克療法究竟給俄羅斯帶來了什麼?
    1996年4月18日,《真理報》發表了駐北京記者克魯申斯基搜集的一組數字(見表9-1)。俄羅斯居民普遍認為,「休克療法」的社會效果不佳,主要表現為百姓生活水平下降、貧富分化、治安狀況惡化等幾個方面。同時,持續幾年的經濟危機也對俄羅斯社會的人口、健康以及就業形勢等產生了嚴重影響。1. 人口減少、壽命降低。
  • 漢能薄膜私有化方案出爐
    2月26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漢能移動能源」)與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以下簡稱「漢能薄膜發電」)發布聯合公告顯示,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方案獲得香港證監會批准發布   目前,漢能薄膜發電處於暫停買賣狀態已超過三年,此次公告公布的私有化提議方案為股東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使股份價值得以解封,並獲得新公司股份。同時,私有化後漢能薄膜發電業務將被安排在一家即將於內地上市的公司旗下,漢能薄膜發電原股東將有機會在A股市場進行股份交易,獲取現金收益。漢能移動能源及漢能薄膜發電均認為,此項安排符合漢能薄膜發電股東的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