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放在房間裡種植的蕨類你知道它們的作用哪些嗎?
腎蕨:附生或土生。根狀莖直立,被蓬鬆的淡棕色長鑽形鱗片,下部有粗鐵絲狀的匍匐莖向四方橫展,匍匐莖棕褐色,不分枝,疏被鱗片,有纖細的褐棕色須。葉簇生,暗褐色,略有光澤,葉片線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一回羽狀,羽狀多數,互生,常密集而呈覆瓦狀排列,披針形,葉緣有疏淺的鈍鋸齒。葉脈明顯,側脈纖細,自主脈向上斜出,在下部分叉。葉堅草質或草質,幹後棕綠色或褐棕色,光滑。孢子囊群成1行位於主脈兩側,腎形,生於每組側脈的上側小脈頂端,位於從葉邊至主脈的1/3處;囊群蓋腎形,褐棕色,邊緣色較淡,無毛。腎蕨觀賞價值腎蕨盆栽可點綴書桌、茶几、窗臺和陽臺。也可吊盆懸掛於客室和書房。
在園林中可作陰性地被植物或布置在牆角、假山和水池邊。其葉片可作切花、插瓶的陪襯材料。歐美將腎蕨加工成幹葉並染色,成為新型的室內裝飾材料。若以石斛為主材,配上腎蕨、棕竹、蓬萊松,簡潔明快,充滿時代氣息。如用非洲菊為主花,壁插,配以腎蕨、棕竹,有較強的視覺裝飾效果。
腎蕨可吸附砷、鉛等重金屬,被譽為「土壤清潔工」。蜈蚣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超過普通植物20萬倍,一次種植可多年收成,且每年可收割三次,在吸附了大量重金屬後,就地焚燒,整個處理過程經過嚴格的工藝化控制,不但在蜈蚣草焚燒過程中砷的揮發得到有效控制,且降低了汙染土壤重金屬的擴散,阻隔重金屬進入食物鏈,以免帶來二次汙染。腎蕨是傳統的中藥材,以全草和塊莖入藥,全年均可採收,主治清熱利溼,寧肺止咳,軟堅消積。常用於感冒發熱,咳嗽,肺結核咯血,痢疾,急性腸炎等。
鐵線蕨,,鐵線蕨科,多年生草本,高0.1-0.6米。因其莖細長且顏色似鐵絲,故名鐵線蕨。鐵線蕨也是鈣質土的指示物。由於其畏乾燥及強烈光照,須放置到沒有陽光直射的地方養護。
喜歡肥沃、透水性較好的石灰質沙壤土,家庭盆栽可採用壤土、腐葉土和河沙等混合而成。鐵線蕨原生於海拔100~2800米的流水溪旁或滴水巖壁上,為鈣質土的指示植物。鐵線蕨白天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1~25℃,夜間為12~15℃。只要溫度在5℃以上,葉片就會保持新綠,但低於5℃葉片會凍傷。鐵線蕨喜歡散射光光,怕太陽直曬。在室內應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即使放置1年也能正常生長。
在蕨類植物中,鐵線蕨是栽培最普及的種類之一。莖葉秀麗多姿,形態優美,株型小巧,極適合小盆栽培和點綴山石盆景。由於黑色的葉柄纖細而有光澤,酷似人發,加上其質感十分柔美,好似少女柔軟的頭髮,因此又被稱為「少女的髮絲」;其淡綠色薄質葉片搭配著烏黑光亮的葉柄,顯得格外優雅飄逸。它喜陰,適應性強,栽培容易,更適合室內常年盆栽觀賞。作為小型盆栽喜陰觀葉植物,在許多方面優於文竹。小盆栽可置於案頭、茶几上;較大盆栽可用以布置背陰房間的窗臺、過道或客廳,能夠較長期供人欣賞。鐵線蕨葉片還是良好的切葉材料及乾花材料。
鐵線蕨可祛風,活絡,解熱,止血,生肌。治風溼瘙痺拘攣,半身不遂,勞傷吐血,跌打,刀傷,臁瘡。清熱利尿,散瘀止血,舒筋活絡。用於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疾,泌尿道感染,鼻衄,咯血,嘔血,便血,腳氣水腫,風溼骨痛,蕁麻疹,半身不遂,手腳麻木,跌打損傷;外用治外傷出血,骨折,瘡癰,小腿潰瘍。 流行性感受冒、感冒、咳嗽、肝炎、痢疾、腰痛、尿道結石、乳痛、癆傷、跌打損傷、燒燙傷、蛇咬傷、疔毒,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