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距離光速還有多遠?反物質推進器和曲速引擎可以實現嗎?

2020-12-04 飛馳徵信服務中心

人類現如今最快速度達到了多少?距離光速還有多遠?

人類能達到的最大速度是美國的帕克探測器,該探測器在近日點的速度最高達到192km/s,只有光速的千分之一,不過也是目前所知速度的極限。該探測器只是在太陽引力的加速作用下產生的飛行速度,就算用該速度在宇宙中航行,到達距離我們4.3光年外的比鄰星需要1500年。對現有的航天技術來說,光年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單位。

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兩個概念,反物質推進器和曲速引擎。

什麼是反物質推進器?那我們先要從反物質說起。

192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首先從理論上提出了存在反物質的假說,認為存在和構成普通物質的基本粒子質量相等但電荷相反的基本粒子,並有由這樣的基本粒子構成的反物質。

僅僅4年後,這個假說就得到驗證,加州理工的安德森發現了正電子。由於反物質和物質如果相遇,將會湮滅,而這個過程能量會百分百發生轉換。此外,反物質發動機的一個好處是反物質的湮滅可以自發產生,不需要象核發動機中的核反應那樣需要許多條件,所以就不需要很大的反應堆,可以減輕飛船重量。

1955年,在美國的實驗室中反質子被找到了。後來,又發現了反中子。60年代,基本粒子中的反粒子差不多全被人們找到了。一個反物質的世界漸漸被科學家描述出來。

我們可以計算一下,1kg星際飛船發動機的燃料,可以帶來的效果。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E=mc^2,理想的化學反應可以產生1×10^7焦耳的能量,核裂變產生8×10^13焦耳,核聚變產生3×10^14焦耳,而反物質的湮滅能產生9×10^16焦耳,是氫氧化學反應的1百億倍,熱核反應的300倍。指甲那麼大的反物質同物質湮滅產生的能量足以讓一艘飛船巡航數百光年,而太空梭那麼巨大的燃料箱和推進器中的燃料完全可以用100毫克的反物質代替。

不過,理論與現實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還有許多困難要克服。首先是製造成本特別高,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有其他製造反物質的辦法,現在全球每年才能製造出1百億分之一克的反物質,這點反物質湮滅產生的能量還不夠加熱一杯咖啡。

其次一個障礙是儲存,反物質只要遇到正物質立刻就會湮滅爆炸,所以我們無法使用任何正物質製作的容器來存放它,現在都是通過磁場來保存這些反物質基本粒子。

目前為止反物質發動機的設計方案主要有四種:

1) 固體核心:湮滅在一個固體核心的熱交換裝置內進行,產生的熱量將氫推進劑加到高熱,然後從噴口噴出,效率和推力都比較高,但由於原材料的原因,比衝量最多只能達到1,000秒;

2) 氣體核心:讓反物質同氫推進劑直接反應湮滅,產生的帶電介子以磁場控制並將氫推進劑加到高熱,但這樣會產生一些無法控制的γ射線,比衝量能達到2,500秒;

3) 離子漿核心:以比較多的反物質注入氫推進劑並湮滅產生高熱的離子漿,並以磁場來容納它們,然後將離子漿噴出產生推力,這樣同樣會產生一些無法控制的γ射線,但這種方式不受原材料的限制,比衝量可以很高,大約在5,000秒到10萬秒之間;

4) 粒子束核心(Beam Core):直接一對一地湮滅,然後以磁場控制帶電介子並把它們直接從噴口噴射出去,由於這些介子的運動速度接近光速,發動機比衝量可能要超過1千萬秒。因為湮滅產生的帶電介子在衰變後變成半衰期更長的帶電μ介子,所以這個辦法完全可行。而且這個方式只需要反物質燃料,不需要推進劑,可以極大地減少飛船的負載。

什麼是曲速引擎?

是一種超光速推進系統,和跳躍引擎、超光速引擎、星際傳送器等設備都是科幻作品中相似但理論不同的常見技術。曲速引擎的理論在設定上並不允許在兩點間進行瞬時旅行。曲速技術設想通過在宇宙飛船周圍出了一種正常時空的人工"氣泡",使得飛船可以安全的以快於光速的幾個數量級的速度航行,同時又迴避了時間膨脹的相對論性的問題。

運用空間翹曲作為引擎來推進已成為一些物理學家所研究,例如米給爾·阿庫別瑞的阿庫別瑞引擎。目前尚未有堅實的技術方法被提出,也不知道阿庫別瑞所提的效應理論上要怎麼引發。

20世紀50年代,德國物理學家海姆開始探索"超時空動力"的概念,他提出:"曲速航行"就是利用時空扭曲和時空跳躍實現超光速飛行。他認為強力磁場就可以製造引力場,以高速推動宇宙飛船。如果磁場足夠強大,宇宙飛船就可以進入一個比我們所在的時空更高的二度次空間,以超光速航行。當磁場一消失,宇宙飛船就會重返現在的時空。

2005年德國薩爾茨吉特應用科學大學的物理學家豪澤與同事德勒舍爾共同撰寫了一篇,以海姆理論為基礎的實驗論文,探究"超時空發動機"製作的可行性,被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授予2005年度"核能和未來航空"項目大獎。

2014年6月,美國太空總署(NASA)機械工程師、物理學家懷特正在研究開發可作星際旅行的宇宙飛船"IXS企業號"。他和3D藝術家拉德梅克合作,製作出宇宙飛船的概念圖,一旦飛船面世,只需兩周便可到達距離太陽4光年遠的地方。

2015年5月,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已經開展了對曲速引擎的研究工作,並對這種科幻級的動力系統進行了測試。這一消息公布後引發了多方關注,支持者認為曲速引擎的研發能夠讓我們不帶笨重的燃料前往宇宙深處,甚至能夠比光速運行得還快。

現在所用的推進器主要是利用化學燃料產生推力,而化學燃料推進的極限速度為25km/m,要想實現星際航行,必須要使用新的能源,新的推動器,否則星際航行永遠都只是夢想。

無論是反物質推進器還是曲速引擎,又或者是現如今最有希望的離子推進技術,都是科學的執著追求與嚮往……

相關焦點

  • 人類距離光速還有多遠?反物質推進器和曲速引擎可以實現嗎?
    人類現如今最快速度達到了多少?距離光速還有多遠?人類能達到的最大速度是美國的帕克探測器,該探測器在近日點的速度最高達到192km/s,只有光速的千分之一,不過也是目前所知速度的極限。該探測器只是在太陽引力的加速作用下產生的飛行速度,就算用該速度在宇宙中航行,到達距離我們4.3光年外的比鄰星需要1500年。
  • 超越光速的曲速引擎技術能實現嗎?
    一架裝載著曲速引擎的宇宙飛船,可以以快於光速的幾個數量級的速度航行,同時又迴避了時間膨脹的相對論性的問題。曲速引擎並不允許在兩點間進行瞬時旅行;曲速引擎技術在宇宙飛船周圍創造出了一種正常時空的人工「氣泡」。以曲速速率航行的宇宙飛船在「正常時空」中仍能繼續與物質相互作用。
  • 曲速引擎可以通過量子推進器成為現實
    達拉斯 - 變形驅動技術是一種由電視「星際迷航」推廣的「快於光」的旅行形式,可以通過量子推進器的物理學得到支持 - 另一種科幻想法被現代科學所認為是合理的。一個具有扭曲驅動功能的太空船看起來像一個足球,有兩個完全環繞它的大環。
  • 超越光速——曲速引擎
    等級越高, 越難實現. 其中, 超越光速被歸為第二等不可思議.有兩種方案可以實現超越光速.第一種辦法地球人都知道: 蟲洞. 當你通過奇異的物質(負壓強,負能量密度)將時空撕裂, 再粘結在一起, 你就有了一個蟲洞. 它就像是通往異界之門, 穿越它, 你已身在百萬光年之外!這種方法其實是走捷徑,並不是真正超光速。
  • 曲速引擎真的可以成為實現嗎?
    1994年,一位來自威爾斯大學的物理學家米格爾所提出了「曲速引擎」概念。米格爾在自己的書中提出了曲速引擎的概念,它和科幻小說中所描述的十分相似,而且它們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通過曲速引擎可以在短時間內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眾多科學家認為米格爾的設想是可行的,因為它巧妙地利用了廣義相對論中的理論。
  • 曲速引擎技術是什麼?人類能否造出曲速引擎,實現真正的太空旅行
    曲速引擎技術是什麼?人類能否造出曲速引擎,實現真正的太空旅行?愛好科幻電影的朋友肯定知道曲速引擎技術,那麼擁有這項技術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曲速引擎是一種科學家假設的超光速推進系統,經常出現在科幻小說中,尤其是電影《星際迷航》系列。裝有曲速引擎的宇宙飛船可以比光速快幾個數量級,同時避免了時間膨脹的相對論問題。
  • NASA研究可扭曲空間的曲速引擎 10倍光速星際旅行
    雖然還存在許多不同的推進系統,比如離子推動器(ion drives),不過沒有一個能夠真正接近光速,並將星際旅行的時間縮短。去年下半年,NASA組建了一支致力於曲速引擎(warp drive,也有譯作翹曲引擎)技術研究的小型團隊(沒錯,這不是科幻片,NASA真的打算玩扭曲時空)。這種曲速引擎如果可以實現,就能夠真正令星際旅行的速度達到和超過光速,讓人們完成許多過去無法完成的太空探索。
  • 「曲速引擎」能讓人類飛出太陽系,為何現在卻沒有消息了?
    公元2063年4月5日早上11點左右,澤弗蘭·科克倫博士駕駛鳳凰號進行第一次曲速I級試航,被路過的Vulcan星飛船探測到了異常曲速信號,從此揭開了地球和Vulcan星被奉為銀河系和平共處,攜手發展典型的星際友誼!所以,放棄了嗎?一、曲速引擎?
  • ​一份絕密檔案曝光:美國軍方在研製曲速引擎
    這個堪稱終極的航天推進方式,理論上可以將太空飛行器加速到十倍甚至百倍於光速。人類目前水平能達到的最快速度都沒有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一。如果你看過《星際迷航》,就能尋找到曲速推進的蹤影。他認為,這種設想限制重重,想要獲得曲速推進,一個必要的條件是在曲速泡中產生比真空低的能量密度 (即負能量)。以目前人類的科學水平根本不能產生如此巨大的負能量。以距離地球 4.37 光年的半人馬座為例,從地球出發到這個最近的恆星系統,用曲速推進只需幾年的時間,但消耗的能量卻大到難以想像。
  • 超越光速極限的曲速引擎技術,一旦突破,人類將開啟星際旅行!
    說起曲速,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星際迷航,在電影中飛船通過曲速飛行,可以在宇宙星系中來回穿梭,一瞬間即可前往幾百光年乃至上萬光年的區域,那麼這曲速到底是什麼?它為何又可以超越光速呢?早在上世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告訴我們,光速是速度的極限值,任何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都無法達到光速,由於物體的動量會隨著速度加快而增大,一旦達到光速動量將趨勢與無窮大,根據質增效應可推倒出光速無法被超越,既然光速不可被超越,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在廣闊的宇宙中進行星際旅行呢?
  • 科學家驗證曲速引擎理論 或實現光速飛行
    看過《星際迷航》系列作品的人一定都會對其中能夠藉助曲速引擎實現超光速飛行的「企業號」飛船留有深刻的印象。現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正在對「曲速引擎」的可能性進行驗證,或許將來某一天真的能實現《星際迷航》中的這種高超技術。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質量的物體不能夠跑得比光快。
  • 曲速引擎能實現嗎?1966年NASA啟動研究曲速引擎,如今如何了?
    眾所周知宇宙是非常龐大的,人類曾多次對宇宙進行探索,但人類可觀測到的宇宙只有930億光年,而宇宙是在不斷發生膨脹的,因此我們所觀測到的宇宙也只是冰山一角,人類要想對宇宙有更多的探索,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 曲速引擎是真的嗎?
    >
  • 打破空間探索邊界:曲速引擎或將實現超光速
    在這些電影中,宇宙飛船使用了曲速引擎,這是一種推進系統,使飛船的速度超越光速。這樣的推進系統常常出現在科幻小說中,但它們會在現實中實現嗎?本文就將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將能夠從不同的恆星中獲得幾乎無限的能量,並從不同的小行星和行星獲得寶貴的資源。通過這種速度,我們將徹底改變自己對於空間、時間和能量的認知。曲速引擎能否實現?儘管通過曲速引擎來徵服整個星系、傳播人類文明聽起來很不錯,根據我們目前對於物理學和光的傳播途徑的理解,我們已經排除了物體超光速的可能性,但仍不能排除宇宙本身以光速或超光速運行的可能性。
  • 打破空間探索邊界:曲速引擎或將實現超光速
    當我們觀看《星球大戰》、《星際迷航》和《星際迷航》時,會看到宇宙飛船以接近光速或超光速的速度穿越太空,有時甚至可以穿越時間,這是怎麼做到的?這樣的推進系統常常出現在科幻小說中,但它們會在現實中實現嗎?本文就將回答這個問題。
  • 什麼是曲速引擎?有了它就可突破光速的極限,開啟星際旅行
    要知道宇宙中物質運動的上限——光速,每秒可以移動30萬公裡。在電影《星際迷航》中,企業號宇宙飛船可以利用高於光速9000倍的速度航行,如果利用企業飛抵比鄰星,只需要9個小時就可以實現1個來回。那什麼是曲速引擎?
  • 我們能實現超光速旅行嗎,「曲速引擎」或許可以
    也是在這一年,阿爾庫維雷在《經典與量子引力》上發表論文《曲速引擎:廣義相對論中的超快旅行》,提出了一種以超過光速旅行的理論方法,讓他的名字從此和超越光速的曲速驅動方式聯繫起來。 所謂曲速引擎,來自英文Wrap Drive,是一種假想的超光速推進系統,經常出現於科幻小說的設定中,著名科幻電影《星際迷航》系列中的飛船就是以曲速引擎驅動。
  • NASA驗證的,有可能實現超光速航行、最具顛覆性的反物理「曲速引擎...
    曲速引擎的來歷20世紀50年代,德國物理學家海姆開始探索「超時空動力」的概念,他提出:「曲速航行」就是利用時空扭曲和時空跳躍實現超光速飛行。他認為強力磁場就可以製造引力場,以高速推動宇宙飛船。如果磁場足夠強大,宇宙飛船就可以進入一個比我們所在的時空更高的二度次空間,以超光速航行。
  • 可以26秒橫跨太陽系的曲速引擎技術
    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知道的速度極限,但如果我們可以扭曲時空呢?曲速引擎是科學家們假設出來的一種超光速推進系統,經常出現在科幻小說中,比如《星際迷航》《星遊記》等影視作品中都出現過裝有曲速引擎的飛船,可以比光速快幾個數量級,同時避免了時間膨脹相對論等其他問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由於有物質的存在,空間和時間會發生彎曲。就好像二維空間的平面向三維空間彎曲一樣而形成一個球面一樣。
  • 曲速引擎未來可期,人類真的可以實現嗎?
    「曲速引擎」現在還是很科幻的,可以讓人類飛船的速度達到光速甚至超過光速,並且不違反愛因斯坦相對論「不可超光速」限制,可以說利用了物理學理論上的漏洞給人類未來離開太陽系、銀河系留下一絲機會。在大劉的《三體》中就有出現了曲率驅動的飛船,在結局程心乘坐的飛船就是曲率飛船速度可以達到光速。而在《星際迷航》影視劇中飛船的飛行也是以此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