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的2019:7nm工藝製程助攻全面趕超英特爾和英偉達

2020-11-24 騰訊網

本文由騰訊數碼獨家發布

在2019年年初的時候,其實AMD有很多事情需要做。英偉達當時依靠旗下RTX 20系列產品,在顯卡市場仍然稱王,同時英特爾也憑藉一直以來在單核性能上的優勢,在很多消費者的心目中,仍然是市面上最好的CPU廠商。

不過2019年對AMD來說是變革的一年,並且農企也欣然接受了這一點。AMD在今年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並且以一種久違的的方式震撼並顛覆了整個處理器和顯卡市場。現在,AMD開始在與英偉達和英特爾兩大競爭對手的較量中都佔得先機,並且顯示出強勁的潛在增長勢頭,很有可能在2020年繼續留給我們深的印象。

2019年年初的AMD

AMD在今年年初的開局其實非常不錯,在CES 2019上,我們不僅對當時即將上市的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有了更的了解,而且AMD還基於7nm製程工藝推出了首款AMD Radeon VII系列顯卡。

全新的Radeon VII是AMD對英偉達的最新回應,它也是AMD粉絲們一直在等的那款產品,至少是其中一種。Radeon VII的性能雖然無法與英偉達最好的消費級顯卡,也就是英偉達GeForce RTX 2080 Ti相媲美,但卻基本上能與主頻偏低的RTX 2080一較高下。而且Radeon VII採用的7nm製程工藝在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運行過程中要比RTX顯卡散熱性能更好,摘掉了一直以來AMD顯卡散熱不佳的標籤,表現著實讓很多人感到有些意外。

也許Radeon VII可能並不會主宰所有定位和級別的顯卡,但它卻是AMD今年推出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它在剛上市時的價格為679美元(約合人民幣4749元),要比英偉達GeForce RTX 2080的價格更低。而這對於遊戲玩家來說確實是個好消息,尤其是對於那些想要利用HBM2 VRAM 16GB顯存的遊戲開發者來說,更是幫助自己充分發揮遊戲創意的最佳硬體。

而這次在性價比上的勝利,只是AMD在2019年下半年全面爆發的預熱而已。

隨著第二代銳龍移動處理器的推出,AMD在2019年初的CPU市場表現也非常出色。AMD陸續發布了幾款為筆記本產品打造的產品,並且所有產品都支持集成顯卡。與英特爾的競品相比,搭載AMD處理器的筆記本往往價格要更便宜。就在幾個月之後,AMD也推出了全新的銳龍Pro系列移動處理器。不過考慮到AMD即將在移動處理器平臺使用7nm製程工藝,這些採用14nm工藝的產品並未引起太大的市場反響。

核心數和性能表現

AMD在2019年的爆發,應該是從7月份開始計算。當時AMD推出了旗下首款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而這款新一代的處理器是建立在7nm製程工藝的Zen 2架構上,而這一做法也證明了AMD能夠在保持與之前銳龍2000系列相似的散熱特性同時,大幅提高性能表現。

最終,銳龍3000在上市後立刻就得到了用戶的支持,它價格合理、性能出色,在性能跑分測試中的表現也非常不錯。銳龍3000處理器迅速改變了消費級CPU市場的格局,很多媒體開始將最佳處理器的頭顯從英特爾的身上拿掉,戴在了AMD的頭上。

在中檔處理器市場,銳龍5 3600和3600X也成為了真正的明星,特別是在遊戲方面,甚至超越了英特爾在遊戲性能方面部分口碑相當不錯的產品。另外銳龍7 3700X的表現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同時銳龍9 3900X和3950X的問世,也讓主流處理器市場和HEDT市場界限開始變得逐漸模糊,同時我們也看到AMD銳龍9 3950X的價格,已經是前者的兩倍多。

同時,該系列最新的處理器還在原本就兼容的X570主板上引入了對PCIe 4.0的支持,這使用戶使用外接顯卡的時候,數據傳輸速率提高了一倍,同時也支持更快的固態硬碟和顯卡。當然,AMD全新的處理器陣容另一大優勢就是兼容性,任何之前使用銳龍系統硬體的用戶,都可以直接升級全新的銳龍3000處理器,而無需購買新主板。這主要是因為AMD相當厚道,堅持自己繼續支持AM4處理器插槽的承諾。

Radeon顯卡的改變

在推出全新一代的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不久之後,AMD也發布了面向中端定位的Radeon系列新,包括Radeon RX 5700和RX 5700XT兩款。這兩款新顯卡的價格低於競爭對手英偉達GeForce RTX 2060和2070,其中RX 5700的售價為379美元(約合人民幣2649元),RX5700 XT售價為449美元(約合人民幣3138元)。

但這些初始售價也有自己的目的性存在,連AMD後來都已經承認,主要講就是為了「逼迫」競爭對手英偉達推出包括RTX 2060 Super和RTX 2070 Super兩款產品與自己競爭。隨後AMD又做了什麼?AMD將RX 5700和RX 5700XT的降價開始下調到349美元(約合人民幣2439元)和399美元(約合人民幣2789元),而這也迅速在面對GeForce Super RTX系顯卡時提高了自己的競爭力。

這種激烈的競爭局面,也側面印證了AMD和英偉達在各個不同定位產品之間競爭的激烈程度。比如AMD老款基於Vegf架構搭載的顯卡在低端市場仍有需求,同時最新的7nm製程處理器則在遊戲領域成為了消費者最好的選擇。但是,AMD仍然還有一個對手沒有應對之策:那就是英偉達的GeForce RTX 2080 Ti。

直到最近,AMD推出了全新的Radeon RX 5500 XT,它既可以滿足1080p解析度遊戲所需的性能,同時在功耗和價格上也極具競爭力。最終事實也證明,它已經成為了英偉達GTX 16系列顯卡最有力競爭對手。

開始領先

在處理器和顯卡兩大市場,全面過渡到7nm製程工藝,讓AMD在2019年的很多領域都開始全面反超對手。也許AMD仍然缺乏一款可以挑戰者英偉達在頂級主流顯卡的旗艦產品,但是其憑藉令人印象深刻的性價比,給英偉達在幾乎所有市場都施加了非常大的壓力,從GTX 1650到RTX 2080都是如此。

AMD在處理器領域的收益表現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不僅在性能上提升明顯,而且在銷量上也開始爆發,甚至打破了以往的銷售記錄。去年11月,一家德國零售商公布了數據,表示自己渠道AMD處理器銷量已經達到了英特爾的5倍,並且在9月的銷量統計中同樣領先競爭對手。

不止是德國市場,包括亞馬遜網站最暢銷處理器榜單排名,最近也一直被AMD霸榜。其中AMD在銷量前10位的排名中佔據了8席,其中包括銳龍7 2700X、銳龍5 2600和銳龍5 3600等。在本文發稿時,AMD在該榜單上的份額還在繼續增長,已經將英特爾完全擠出了前10名,讓人唏噓。

另外AMD在Steam遊戲商店機型的玩家硬體調查中也進步明顯。目前,AMD處理器在Steam用戶的電腦中佔比達到了20.5%,與兩年前相比進步幅度高達8%,而實際上AMD佔據的百分比可能還會更高,因為AMD認為Steam的調查方式對AMD並不公平,很多人會在網吧這樣的公共電腦上登錄Steam,並且多次計算。

2020年AMD有何計劃?

目前所有的跡象都表明,2020年對AMD來說將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目前AMD的增長勢頭還在繼續,而且沒有任何減弱的跡象。

AMD目前已經完成了Zen 3架構的設計,而基於該架構的新一代處理器預計也將在2020年年底亮相。同樣,新一代Zen 3架構處理器應該會繼續兼容任何採用AM4插槽的主板,這樣繼續降低了銳龍處理器老用戶升級新CPU的門檻。而新的銳龍4000系列處理器甚至可以將同步多線程的能力提高一倍,允許一個單核處理4個線程(甚至不用擔心AMD的16核處理器處理64線程的能力)。

雖然目前看起來銳龍9 3950X將會採用16核心配置,並且逐漸顛覆主流處理器的標準,但AMD未來可能會為主流市場打造擁有更多核心的處理器。

在2020年,顯卡市場也有望繼續看到AMD的努力。比如Radeon VII雖然幫助AMD在2019年「南徵北戰」,但現在似乎也到了更新的時候。因此AMD是時候該推出一些可以在高端市場與英偉達一較高下的產品了,而明年年初的CES 2020就是最好的機會。

Radeon VII顯卡在CES 2019上亮相,而新一代產品對AMD來說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作為新一代的高端顯卡,這一次AMD選擇了Navi架構,而不是用於Radeon VII的Vega,因此這就是AMD在顯卡市場顛覆英偉達最佳的機會。

另外,AMD的顯卡也可以從Radeon boost中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這樣的進步會讓低端顯卡性能有明顯的提升,並且在使用自適應解析度平滑幀率技術時,可以為用戶呈現更好的效果,並且保持不丟幀。不過具體表現如何,我們還是要等到2020年。

另外,2020年AMD的FEMFX也會提升遊戲內的物理效果,而這項技術已經顯示出了希望,當其它材料通過其多核物理處理時,能夠以非常現實的方式處理圖形變化、粉碎和撕裂的效果。雖然英偉達在2018年推出了光線追蹤技術,但AMD在FEMFX方面取得的進展可能更加引人關注。

而這種值得關注的新體驗未來也會被更廣泛的用戶所接受,因為在2020年,AMD將會繼續在PC市場發光發熱。另外,微軟Xbox Series X與索尼PS5都將在2020年正式亮相,而二者都將採用AMD提供的定製硬體。

如果2019年對AMD來說是吹響反超號角的年份,那麼2020年就是開始全面追趕甚至反超對手的最佳時機。

相關焦點

  • 被競爭對手趕超,英特爾「閃電」換帥,VMware掌門人下月接棒
    2018年6月,時任英特爾CEO的科再奇(Brian Krzanich)因辦公室戀情違規而閃電卸任,自2016年起擔任英特爾CFO的司睿博臨危受命,以「救火隊長」角色擔任7個月英特爾臨時CEO後,於2019年1月正式接任第七任英特爾CEO,他也是英特爾少有的非技術背景CEO。在司睿博擔任CEO期間,英特爾遭到了AMD、蘋果、英偉達等競爭對手的猛烈打擊。
  • 蘇姿豐發布RDNA2架構RX 6000系列新顯卡,與英偉達RTX 3000決戰...
    新卡在遊戲性能上實現了和英偉達「並駕齊驅」,價格也極具誘惑力最低579美元。顯卡的競爭或許只是晶片大戰的冰山一角,蘇姿豐將帶領AMD和英偉達在更多行業晶片領域上演「終極之戰」。 AMD新卡堪稱性價比之王,遇上老牌霸主能否並駕齊驅? 剛剛,AMD 召開了本月最後一次發布會。
  • 都0202年了,英特爾十代CPU還是14nm製程?
    2014年,英特爾發布了第一代14nm處理器。到了2019年,他們才推出10nm處理器。也就是說,至10nm處理器發布,英特爾的14nm足足用了5年。 對於10nm拖了5年才上市,英特爾執行長鮑勃·斯旺,在採訪時也給出了原因。他表示,英特爾一直把目標放在更好、更大的密度上,以保持其在業務上的領先地位。與上一代的14nm電晶體相比,10nm晶片的密度提高了2.7倍。這一激進的做法,才導致10nm延遲上市。
  • 半導體廠商全球排行,英特爾第一,華為海思進入十強
    半導體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今日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前十大半導體廠商排名,傳統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位列榜首,後續的9家半導體廠商按排名依次是:三星(Samsung)、臺積電(TSMC)、海力士(SK Hynix)、美光(Micron)、博通(Broadcom)、高通(Qualcomm)、英偉達(nVidia
  • 英特爾:摩爾定律不死 5nm研發已開始
    近兩年,摩爾定律一直被質疑,而英特爾也曾經表示摩爾定律開始放緩。反而是臺積電,一直強調摩爾定律沒有死。如今英特爾也開始強調,摩爾定律不死,並且透露了自家工藝的進度。前段時間英特爾總結2019年,稱2019年為了滿足需求,供應了更多晶片,在總結的過程中多次提到摩爾定律,表示摩爾定律依舊有效。而且還提到了自家工藝計劃,表示將會於2021年推出7nm工藝,5nm工藝的研發也已經開始。
  • 半導體廠商全球排名預測:英特爾第一,聯發科和AMD進入前15
    IC Insights最新公告顯示,到2020年,排名前15的半導體供應商中,有7家半導體公司的增長率預計達到22%以上,其中英偉達的增長率將達到50%,增長僅4%的英特爾預計在2020年保持銷售第一的成績。
  • AMD 的二次逆襲之路 - AMD,英特爾 - IT之家
    5 年前,當英特爾收購另一家 FPGA 獨立廠商 Altera,也就是賽靈思的競爭對手時,更多的聲音是在呼喊 「不如讓賽靈思收了 AMD」,當時賽靈思市值約 150 億美元,而 AMD 市值僅 30 億美元。同樣是 10 月,AMD 推出全新的 Zen 3 CPU 架構,並發布了用於臺式機的銳龍 5000 系列處理器,在依然使用 7nm 工藝製程的情況下,單核性能反超英特爾。
  • 高通驍龍895處理器或重新採用臺積電的5nm工藝製程
    打開APP 高通驍龍895處理器或重新採用臺積電的5nm工藝製程 諦林 發表於 2021-01-14 16:02:14 臺積電官方公布
  • 半導體廠商全球排名預測:英特爾第一,聯發科和AMD進入前15 - Top10...
    IC Insights最新公告顯示,到2020年,排名前15的半導體供應商中,有7家半導體公司的增長率預計達到22%以上,其中英偉達的增長率將達到
  • 一文看懂Chiplet小晶片:AMD、英特爾、華為海思都在研究!
    伺服器的IOD 和Client 的IOD 也演進為兩個設計。Rome 的CCD 的面積是74mm2,包括了3.9B 的transistors。對比Zepplin 的CCX面積大約是88mm2,2.8B 的transistors,感覺改進還是巨大的,7nm 的工藝進步也是顯著的。
  • 英偉達的綠、AMD的紅,挑顯卡看顏色是什麼操作?
    因為英偉達以綠色為主基調,所以被稱為綠色軍團,而現在愛以紅色為底的AMD則被叫做紅色信仰,紅綠陣營對比相當明顯,綠色軍團跳出來說綠色是大自然的顏色,產品低功耗,既節能又環保,紅色一看就是熱量高,功耗大。紅色信仰當然也不服輸,紅色熱情奔放,代表勝利,而且中國人嘛,往往都比較喜歡這個喜慶的顏色,再說用電腦的股民也不少,誰會喜歡綠色呢?
  • 英特爾薪酬最高高管之一離職,原部門一分為五
    繼上周宣布7nm工藝製程延期後,英特爾今日又宣布其硬體負責人和首席工程師Venkata(Murthy)Renduchintala博士將於8月3日離開英特爾。根據英特爾2020年的股份委託說明書,Renduchintala是英特爾公司內部薪酬最高的高管之一,截止2019年12月28日,其年度總薪酬約為2688萬美元。
  • AMD將幫助英偉達GPU引入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同時也會與...
    不過現在事情出現了轉機,據TOMSHARDWARE報導,AMD會放開對英特爾CPU和英偉達GPU的兼容性。上周英偉達確認正在努力讓自己的GPU實現與AMD的Smart Access Memory類似的技術,並且可以與英特爾的CPU配合使用,此事我們也曾報導過。英偉達表示,要實現該功能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因為它屬於PCIe規範的一部分。
  • AMD的AI策略與Intel和Nvidia有何不同?
    這包括HPC(高性能計算),DLT(深度學習訓練)和DLI(深度學習推理)。英特爾估計,其DLT和DLI 潛在市場在2020年將達到460億美元。AMD尚未發布任何關於深度學習潛在市場的預測,因為它更專注於從英特爾和NVIDIA獲得市場份額。因此,也沒有看到AMD有專注於人工智慧的晶片。
  • 英偉達下一代顯卡統一用臺積電5nm工藝
    目前英偉達已經正式發布了30系顯卡,採用的是三星的8nm製程工藝,不過在實際運行的時候卻發現,三星8nm工藝對於顯卡的超頻能力並沒有多大的幫助,30系顯卡普遍超不上去,而且三星的良率也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因此現在30系顯卡仍在搶購之中,作為三星製程的大客戶之一,英偉達顯卡對此並不滿意,有消息稱英偉達希望下一代顯卡的製程工藝重新變為臺積電的架構,而製程則提升至5nm。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
    事實上,英特爾盯緊7nm,也與10nm製程多次延期有關,希冀藉此彌補10nm延期所造成的時間損失。如今看來,還是10nm最先守得雲開見月明,未來幾年,10nm也將代表英特爾最佳工藝水平。比如10nm延期之後,英特爾無法使用14nm工藝去生產10nm製程架構就是典型的例子。 如今,英特爾10nm終見曙光,彼時的三星、臺積電早就有10nm,並已開始量產7nm。當然,各家工藝技術不同,沒有直接可比性。 英特爾表示,自家14nm、10nm、7nm分別相當於臺積電的10nm,7nm、5nm。
  • 7納米之「爭」:技術概念尚待釐清—新聞—科學網
    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在半世紀前提出的摩爾定律,預言了每代製程工藝都要讓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翻一番,同時製程工藝都是按前一代製程工藝縮小約0.7倍來對新製程節點命名——晶片工藝製程接連出現了65nm、45nm、32nm、28nm——每一代製程節點都能在給定面積上,容納比前一代多一倍的電晶體,相應的,晶片性能也隨之提升。
  • 閃電換帥 英特爾重回「技術咖」
    帕特·基辛格是科技界的熱門人物,他曾經是英特爾第一任首席技術官,為英特爾工作了30年,並推動了USB和WiFi等關鍵行業技術的開發。帕特·基辛格從2012年起擔任VMware執行長,他帶領這家公司轉型為雲基礎設施、企業移動和網絡安全領域公認的全球領導者,使公司的年營收幾乎翻了三倍,成為當今雲計算市場炙手可熱的領頭羊。顯然,市場對這位新CEO寄予了厚望。
  • 蘋果A13晶片或與A12同樣採用7nm製程
    而生產廠商在這些年來也在為晶片的工藝製程減少下了不少功夫,蘋果A12晶片採用的7nm工藝製程是個可喜的事情,然而如果A13依然還是7nm工藝製程,那麼就有果粉表示不開心了。 據有關消息透露,臺積電執行長魏哲家表示,A13晶片要等到2019年底或者2020年初才能實現5nm工藝製程的大規模生產,而試生產則會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