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情要從2014年春天開始講起。
住在新安江邊的錢阿姨,正在準備一家人的早餐,經常發作的頭暈不湊巧地開始出現了,想著等會家人都要趕著去上班,她還是堅持在廚房裡忙碌著。突然,眼前一黑,錢阿姨摔倒在地!
一家人手忙腳亂地把錢阿姨送到了浙大二院急救中心。緊急處理後,錢阿姨慢慢轉醒,而初步的檢查化驗也發現錢阿姨僅僅有些貧血。一家人算是安心了,錢阿姨也打算先回家。
可是急診醫生卻問她最近有沒有咳血、嘔血或者大便變黑這些情況。這一問不要緊,錢阿姨想起來最近一個月大便顏色確實有點黑。
在醫生的強烈建議下,錢阿姨做了糞便隱血和急診胃鏡檢查。檢查結果證實了急診醫生的猜測——錢阿姨胃竇部有個潰瘍,這正是引起她貧血和黑便的原因。更槽糕的是,第二天的活檢病理證實,這個潰瘍是低分化腺癌。這個消息一下子把錢阿姨一家人炸蒙了!
胃癌按病理類型分為腺癌、腺鱗癌、鱗癌、類癌、未分化癌及其它癌,其中,腺癌中分化較差的一類又稱為低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不僅是我國胃癌中最常見的病理亞型,腫瘤的惡性程度及遠處轉移風險也遠高於分化較好的腺癌。
胃腸外科很快為錢阿姨安排了胃癌專項CT檢查,並住院。在完成了術前評估後,胃腸外科考慮到患者「胃癌伴出血」這個診斷非常明確,CT上也沒有擴散轉移的跡象,於是很快為錢阿姨安排了腹腔鏡手術。
可是剛剛開始探查,醫生就敏銳地發現,腹壁上有一些灰白色的小結節。取材後的快速病理也用赫然醒目的紅字提醒著每一個醫生:可見多量異性核深染細胞,考慮腺癌轉移。
手術室裡不知哪兒響起了一聲輕輕的嘆息,隨後大家默契地開始縫合腹部兩個不到1cm的小切口——錢阿姨的手術因為發現腫瘤遠處轉移而終止了。
腹膜轉移是胃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方式之一,多數是由於腫瘤細胞侵及胃壁的外膜(漿膜層)脫落至腹腔內造成,一般惡性程度更高的腫瘤細胞發生腹膜轉移的風險也更高。腹膜轉移不僅是胃癌已進展至晚期的重要標誌,同時由於其體積微小造成術前影像學檢查發現困難,更通過引起惡液質、頑固腹水、持續腸梗阻、嚴重疼痛等併發症導致患者療效不佳及中位生存期僅3-6個月的治療困境。
浙大二院胃腸外科是衛生部國家重點專科(普通外科)骨幹科室之一,2017年成為首批浙江省重大疾病診治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單位,牽頭成立浙江省胃癌診治技術研究中心。
浙大二院胃癌MDT團隊始創於2015年,由胃腸外科聯合消化內科、放射影像科、腫瘤內科、放療科、病理科及超聲介入科等科室成立多學科討論機制。迄今已為超過600例胃癌患者提供了專業的綜合治療建議,為改善胃癌患者預後及提高本學科醫師診療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多位專家一致認為:及時終止手術,不僅避免了無謂的手術損傷,微創探查的方式,也為患者能夠迅速接受後續化放療等轉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這次討論會上,專家們集思廣益,在評估了錢阿姨的腫瘤及身體各項關鍵指標後,為她選擇了最合適的後續治療方案。
隨後的兩個月裡,錢阿姨在醫護的幫助與鼓勵下,順利完成了3個周期的轉化化療。再次的胃癌專項CT顯示:胃竇的癌灶已經明顯縮小。
為了確認轉移情況,科室進一步安排她進行PET-CT檢查,證實腹腔內沒有明顯轉移病灶。這次MDT中,不僅胃腸外科醫生,腫瘤內科和影像科的醫生也鼓勵錢阿姨能再次接受腹腔鏡手術探查。
手術前,錢阿姨淚眼婆娑:「各位醫生,我兒子才剛畢業工作,我也還沒看到他成家立業,你們一定要幫幫我完成這個心願啊。」
這次的腹腔鏡手術探查結果:腹壁灰白色的轉移結節已經基本消失了,少數幾個部位還能看到纖維條索樣改變,病理檢查已未見腫瘤細胞。
主刀醫生當機立斷,決定完成根治性胃癌切除術。藉助優秀的外科、麻醉和護理等團隊的合作努力,手術僅用時3小時就結束了。
術後,早期拔管,早期下地,在快速康複流程的幫助下,術後第八天,錢阿姨就坐上了出院回家的班車。順利的恢復過程,不僅讓她早期恢復了術後輔助化療治療,也為她要完成術後一年的口服藥物鞏固療效提供了強大的信心。
在這之後的三年裡,錢阿姨終於完成了看著兒子成家立業的心願,在浙大二院胃腸外科門診規律的複查隨訪,也顯示錢阿姨一直處於無瘤生存狀態。
可是,胃腸外科的醫生一直提醒錢阿姨的家人,因為她術前已經是伴有遠處轉移的晚期患者,術後還是有腫瘤復發的可能,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2017年夏天,錢阿姨發現皮膚和眼睛有些發黃,慌了神的她,馬上回到胃腸外科門診複查。抽血化驗發現她已經有嚴重的黃疸和肝功能損傷,腹部CT和磁共振也發現肝內膽管已經顯著擴張,而肝門部一個核桃大小的復發轉移淋巴結,正是造成這些改變的元兇。
錢阿姨再次淚眼婆娑:「各位醫生,我兒子今年才剛剛結婚,我還想等著當奶奶的那一天呢,這次你們也一定要幫幫我啊。」
醫生們緊急為她進行膽管穿刺置管,來減輕黃疸。並召集MDT團隊,進行對錢阿姨病情的第三次討論。專家團隊們一致肯定:腫瘤,確實捲土重來了!還好發現得早,及時的處理保護了肝腎功能,她還有接受後續治療的機會。
這次快速有效的討論和後續治療,讓錢阿姨的黃疸指數在僅僅一個月後就基本恢復正常。那年底,磁共振複查顯示:那枚引起症狀的復發淋巴結已經完全消失。
這次,在胃腸外科多學科高效協作的幫助下,錢阿姨得以再次完成她的心願。
時隔六年後的今天,錢阿姨因為腹水和消瘦,再次回到了浙大二院複查。門診的檢查結果已經提示腫瘤很可能再次死灰復燃。
這次,胃腸外科MDT團隊依然有信心打敗腫瘤這隻惡魔,通過新近湧現的多種二線三線治療方案,和已經在胃癌治療領域初放異彩的免疫檢查點相關治療方案,為這位飽受病魔襲擾的母親,再次創造更多的實現她心願的機會!
文 | 浙大二院胃腸外科 康牧星;宣傳中心 小仙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
編輯監製 | 浙大二院 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