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銀可以「下崗」了嗎?新壓強測量法誕生

2020-11-24 騰訊網

來源丨Nature自然科研(ID:Nature-Research)

作者丨Elizabeth Gibney

雷射聯合量子計算的壓強測量法或將取代有400年歷史的汞柱法。

計量學領域正在掀起一場革命。今年5月,國際單位制(SI)的基本單位剛剛被重新定義,計量學家已經對準下一個目標了——壓強(pressure)。美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定義壓強及其導出單位帕斯卡(pascal)的新方法,並預計能在一年之內取代從1643年就開始使用的汞柱法。

美國科學家發明的固定長度光學諧振腔(FLOC)基於量子原理測量壓強。|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壓強是指分布在單位面積上的力,帕斯卡的定義為1牛頓每平方米。近400年來,接近大氣壓的壓強都是用一種含汞的壓力計進行測量的。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擁有世界上最精確的壓力計之一,這臺巨大的「基準器」是其他所有壓力傳感器的調校標準。不過,NIST的科學家最近發明了一種更為精確的壓強測量法。新方法將壓強看作一種能量密度,這種物理表述與「每單位面積上的受力」是完全等價的概念,因為它依然由各類國際基本單位導出。NIST提出直接用雷射探測腔內的氣體原子來測量壓強。團隊希望明年能夠證明他們的儀器可以媲美壓力計,並讓更多的計量實驗室將其作為新基準。

如果新方法能夠得到計量界的普遍接受,汞很有可能就要退出歷史舞臺了。汞作為一種有毒的元素,已經在國際範圍內被禁用。此外,新技術將使用自然界的基本常數直接測量壓強。也就是說,計量學家可以直接得到帕斯卡,而不用像壓力計一樣需要依賴密度等其他預先測量的物理量。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高波表示,理論上說,這種方法可以讓任何一個人從第一性原理出發直接測量壓強,而不用像現在這樣對著基準進行「繁瑣」的校準。據悉,高波研究的也是類似的極低溫測量方法。

極限施「壓」

計量學家一直希望能找到壓力計的替代品。壓力計的工作原理可以追溯到1643年義大利物理學家託裡拆利發明的水銀氣壓計。現代壓力計裡有兩根汞柱,汞的重量會平衡截面上的受力,通過重力和汞樣本的密度就能計算出壓強。然而,測量密度值需要極大的工作量,科學家平均幾十年才會測一次。此外,壓力計的精度也已逼近極限。相比之下,新方法的不確定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領導該項目的NIST計量學家Jay Hendricks解釋道。

NIST的新型壓力傳感器名為「固定長度光學諧振腔」(FLOC),將一束雷射穿過充滿氣體的腔室的速度與相同雷射穿過真空的速度進行比較。光速會隨著氣體密度的變化而改變,而量子化學家能夠根據原子性質計算出這種變化。在穩定溫度場中,計量學家只需將這些密度的測量值(即諧振腔內的粒子數)與玻爾茲曼常數(一個將溫度與動能聯繫起來的常數)相結合,就能計算出氣體的「能量密度」,而這個值就是我們所要的壓強。

Hendricks稱這種方法「很簡潔」,因為它通過諧振腔裡的氣體粒子數來計算壓強,只需量子計算和一個自然界的基本常數。他說:「本質上說,這是在對壓強『量子化』。」這完全符合SI基本單位最新定義的精神——修訂後的基本單位全由它們與基本常數的關係進行定義,不再依賴任意選擇的參照或物體。「從計量學的角度上說,這簡直太棒了。」他補充道。

高波也認為新方法大有可為。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完善,比如氣體中雜質對測量結果的影響,以及實驗中諧振腔的形變情況,都要一一解決。目前,研究團隊正在抓緊攻克這些問題,進一步降低測量的不確定度。Hendreicks相信,不用一年,FLOC就能作為特定壓強下NIST校準工業界傳感器的新基準了。

團隊表示,FLOC量值在大氣壓下的不確定度為6 ppm——幾乎與汞柱法最低3 ppm的不確定度相當。測量更低的壓強時,FLOC的不確定度會降到汞柱法的三分之一。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的計量學家Stuart Davidson評價結果「非常出色」。

位於美國蓋瑟斯堡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的FLOC設備。| NIST

化「壓力」為動力

但NIST必須說服其他國家的計量學家,向他們證明FLOC可以投入使用了。NIST的第一步是先將FLOC作為自己的基準器。為此,NIST需要讓雷射法和它的壓力計來一場「比武」,並發表相關結果。壓力計曾在國際計量委員會下屬機構的監督下通過對比試驗進行過國際校準。此外,NIST還應組織內部審議。為了讓FLOC的準確率得到官方機構的認可,NIST還需向同一個組織遞交申請,請求監督它與德國國家計量研究院(PTB)傳統壓力計的對比試驗。

想要讓計量學家心悅誠服地擁抱新方法,可能還要在其他實驗室造出第二臺FLOC,並爭取達到同樣的結果。當前,包括PTB在內的一些國家級計量實驗室正在建造FLOC的等效設備,但尚無一家達到標準。Davidson說:「從新實驗的檢定到大家的信任,還要很長的路要走。」

理論上說,由於所有SI基本單位如今都與基本常數直接掛鈎,任何將物理量與這些常數聯繫起來的方法,只要足夠嚴密,都可以用來定義某個單位。從這個層面上說,FLOC自動滿足定義壓強的條件。但在實際操作中,沒人知道國際計量學界需要多少證據才願意承認FLOC是一種更有效,或是更好的方法。「我們只能走著瞧了,」Davidson說。

與此同時,NIST團隊還在開發一個可移動的FLOC原型,提高工業測量的精度。比如,飛機上的高度計一般通過氣壓測量飛機的高度。測量精度的提高可以減小飛機之間的距離,降低燃料消耗。此外,團隊還在改良這種方法,以便用於測量更高的壓強。目前測量高壓準確率最高的是活塞壓力計。

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的另一位計量學家Michael de Podesta表示,NIST提出的新方法,其優勢不僅體現在實際測量上,提高壓強測量精度可以從根本上推動科學發展,這就和提高圖像解析度一樣。他說:「我們對壓強的測量越精確,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就越清晰。這就好比圖片,只有先造出看的設備,才知道我們能看到什麼。

原文以Pressure’s 400-year-ol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get an upgrade為標題

相關焦點

  • 大氣壓強是多少 大氣壓強大小與什麼有關
    導語:在地球上,每種物質的存在都有它的壓強,只要你受到力的作用,便會產生壓強。其中,即便是大氣,也會受到力的作用,產生壓力,我們將這種大氣的壓力叫做大氣壓強。那麼,一般大氣壓強是多少呢?大氣壓強大小與什麼有關?以下為您介紹。
  • 新初三物理預習筆記精選:壓強和浮力
    一、壓強     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有關;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無關。     壓力的作用效果:(實驗採用控制變量法)跟壓力、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 八年級下冊物理 第九章 第3節 大氣壓強
    二、大氣壓強的大小(1)第一個測量出大氣壓強的實驗:託裡拆利實驗測出了大氣壓的值。(2)計算大氣壓強:在託裡拆利實驗中,測得水銀柱的高度為760mm。三、大氣壓的測量: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1)水銀氣壓計。(2)無液氣壓計。(3)管式彈簧壓強計。
  • 「大氣壓強」知識點
    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這種研究方法叫轉換法。3、說明(1)實驗前玻璃管裡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後,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留有少量空氣,導致測量結果偏小。
  • 「經典習題周周練」第九章 壓強 第3節 大氣壓強
    ①實驗證明,大氣中存在著壓強。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②德堡半球的實驗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題目一如圖所示,在鐵桶內放入少量的水,用火加熱,沸騰之後把桶口堵住,然後澆上冷水,在的作用下,鐵桶被壓扁了,這說明力可以改變。
  • 初中物理知識點之大氣壓強
    證明大氣壓強存在實驗     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地證明了①大氣壓的存在②大氣壓很大。     託裡拆利實驗:在長約1m,一段封閉的玻璃管裡灌滿水銀,用手指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
  • 你知道水銀溫度計怎麼來的嗎?
    對於要消失的溫度計,你知道它的來歷嗎?天氣變化無常,很容易引發感冒發燒,體溫就會升高。很早以前,醫生只能通過粗略的判斷來診斷病人是否發燒,因沒有準確的測量儀器,有時因為診斷不及時或不夠準確,會導致治療不及時而使病人的病情加重,有的甚至導致死亡。其實,早在16世紀,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就製造了第一支測量人體體溫的溫度計。
  • 壓力與壓強專題——大氣壓強
    流動為什麼會 產生壓強呢?你想啊,這些「小朋友」跑來跑去,撞到牆壁上,撞到你身上,就有碰撞,有碰撞,就有壓力,有壓力就有壓強。其實大氣有壓強最根本的原因是流動性,因此大氣向四面八方都會產生壓強。當然你會問,是什麼讓這些氣體動起來的,把這個問題留到高中,希望你可以在高中好好探究氣體的流動性到底是什麼?
  • 可以不用水銀體溫計嗎?
    中國目前普遍使用水銀體溫計,利用水銀體積熱脹冷縮的物理性質測量溫度;但水銀洩露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因此歐美國家現在都普遍使用電子體溫計。本文介紹兩種電子體溫計的物理原理。常見的水銀體溫計替代品是筆形的電子體溫計。溫度計的「筆尖」部分是金屬模樣的探測器,「筆」的後端有液晶顯示屏,探測器的核心部件通常是一個熱敏電阻,其電阻值隨溫度變化。
  • 初二物理人教版上冊知識點講解:壓強和浮力
    一、固體的壓力和壓強  1.壓力:  ⑴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物體的重力G。  ⑶固體可以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壓力。
  • 你知道水銀溫度計怎麼來的嗎
    對於要消失的溫度計,你知道它的來歷嗎?天氣變化無常,很容易引發感冒發燒,體溫就會升高。很早以前,醫生只能通過粗略的判斷來診斷病人是否發燒,因沒有準確的測量儀器,有時因為診斷不及時或不夠準確,會導致治療不及時而使病人的病情加重,有的甚至導致死亡。其實,早在16世紀,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就製造了第一支測量人體體溫的溫度計。
  • 氣體壓強和氣體壓強的理解及計算
    氣體壓強泛指氣體對某一點施加的流體靜力壓強,氣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大量氣體分子對容器壁的持續的、無規則撞擊產生的。根據理想氣體定律pv=nRT:氣體壓強的大小與氣體的量(n)、氣體的溫度(T)成正比,與氣體的體積(v)成反比, R為通用氣體常量。
  • 大氣壓測量的常規及特殊方法匯總
    實驗過程如下:在長度為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內灌滿水銀,用手指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內,放開手指後,可以觀察到,管內的水銀柱因為重力的原因,液面會出現下降,但下降到一定高度後,液面就不會再繼續下降,水銀處於靜止狀態。大氣壓等於管內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 大氣壓強計算新方法
    初中物理知識介紹的是託裡拆利利用水銀計算的,p = ρ水銀gh = 1.013×10^5帕除了託裡拆利利用水銀計算大氣壓強之外,網上科普知識中還有公式計算方法,如果知道氣體體積V、物質的量M、絕對溫度T時,可用公式
  • 中考複習——第九章 壓強
    二、兩個著名實驗1、世界上著名的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實驗者是德國馬德堡市市長奧託?格裡克。2、第一個準確測量出大氣壓值的實驗是「託裡拆利實驗」,實驗者是義大利科學家託裡拆利。3、大氣壓的測量:託裡拆利實驗。
  • 中考考點解讀:大氣壓強
    他特別強調處理力學問題時數學與實驗的重要性,發明了水銀氣壓計,解釋了風的成因,曾應邀在秕糠學會作了12次學術演講,抨擊了天主教思想,捍衛伽利略的學說。1647年10月25日,託裡拆利逝世。1.測量——託裡拆利實驗:(1)裝置及現象如圖所示:(2)實驗時,應先向玻璃管中灌滿汞,將玻璃管內的空氣全部排出。
  • 2019年初中物理知識點之液體的壓強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9年初中物理知識點之液體的壓強》,僅供參考!
  • 中考物理知識點:大氣壓強總結
    中考物理知識點:大氣壓強總結   1、大氣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產生的壓強叫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   2、產生原因:氣體受到重力,且有流動性,故能向各個方向對浸於其中的物體產生壓強。   (1)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裡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後,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 初二物理複習重難點:壓強、浮力知識點歸納,次次考試都在考!
    本實驗研究問題時,採用了控制變量法。和 對比法 3、壓強: ⑴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 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測量: 壓強計 用途:測量液體內部的壓強。
  • 2019年初中物理複習之大氣壓強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19年初中物理複習之大氣壓強,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大氣壓強   1、大氣壓的存在——實驗證明:歷史上著名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2、大氣壓的測量:託裡拆利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