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正在熱映,它是《滾蛋吧!腫瘤君》之後,韓延導演的第二部癌症相關的電影,講述了兩個年輕癌症患者的故事。
同樣在美好青春遭遇癌症,男主韋一航頹喪厭世,女主馬小遠卻樂觀積極。影片通過兩人的愛情線和親情線,將有些悲情沉重的主題以溫情的敘事娓娓道來,讓無數觀眾淚目。
兩個年輕生命共同的「敵人」是腦腫瘤。美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西達-賽奈醫學中心神經外科研究所及腦腫瘤中心主任醫師Keith Black醫學博士為知名跨境醫療平臺好醫友錄製了腦腫瘤治療遠程課程,今天我們聽聽他怎麼說。
(Dr Black曾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腦腫瘤:中國第九大腫瘤
Dr Black介紹,腦腫瘤是很多不同腫瘤的集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腦腫瘤分為120種不同類型。不同腦腫瘤生存率和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根據腦腫瘤性質大致可分為良性、低級別和惡性三大類,其中,良性腦腫瘤(腦膜瘤、聽神經瘤、垂體瘤等)大部分可通過手術治癒;低級別腦腫瘤(癌前病變、低惡性神經膠質瘤)70%會發生癌變。
我們今天重點介紹惡性腦腫瘤。
在中國,腦腫瘤佔全身腫瘤的1%~3%,以20-50歲人群最常見,它也是兒童癌症第二大死因。國家癌症中心最新數據顯示,近年來,腦腫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居全身腫瘤第9位。
中美跨境醫療行業領導者好醫友了解到,惡性腦腫瘤又可分為原發性(腦膠質瘤、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等)和轉移性(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腦膠質瘤被稱為「腦癌之王」,不僅是最常見的腦腫瘤(佔了近一半),而且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進展快、病程短、預後極差。
腦腫瘤的症狀與腫瘤位置有關。如果它長在控制手臂運動的區域,患者的手臂可能會無力;如果它長在控制語言的區域,患者可能會詞不達意。腫瘤繼續生長,會增加顱內壓力,引起更多的症狀。
腦腫瘤常見症狀包括:頭疼、學習困難、食欲不振、失去平衡或行走困難、情緒波動、噁心嘔吐、人格和行為改變、語言問題、記憶問題、癲癇發作、感覺異常等。
腦腫瘤治療難在哪?
好醫友表示,大腦是人體「司令部」,掌管著人體各種重要生理功能。治療稍有不慎,便會影響到人體正常功能,甚至致死、致殘。腦腫瘤手術很難切乾淨,而且容易復發。
另外,大腦裡還有層「結界」,叫血腦屏障(BBB),它只允許特定類型的分子進入,這樣可保護大腦阻止有害物質入侵,但同時也阻止了大多數小分子藥物及大分子藥物進入腦組織,限制了藥物治療的應用。
Dr Black指出,原發性腦腫瘤有效治療的關鍵在於,必須覆蓋整個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腦腫瘤並非呈局灶性,而是瀰漫性。而這也是局部治療(如手術、放療、局部輸注化療等)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
而且,必須保護好正常腦細胞,不可侵犯或損害正常功能。必須限制耐藥性發展,因此需對多克隆體展開治療,進行腫瘤異質性和多靶點治療。
在手術方面,需準確了解術前及術中腫瘤的具體位置;腫瘤的完整生物學數據;對浸潤性腫瘤細胞進行低毒性、精準的抗腫瘤靶向治療;穿過血腦屏障進行抗腫瘤治療;監測腫瘤對治療的生物學應答能力。
他指出,MRI、CT、或PET均難以準確識別腦腫瘤,影像學檢查可見一些繼發特徵,如血腦屏障破壞、組織液改變、組織密度或代謝改變,需使用一些顯影劑對腫瘤進行特異性成像,行腫瘤增強影像下完整切除術,以改善預後。
腦腫瘤治療有哪些新進展?
Dr Black介紹,腦腫瘤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靶向腫瘤幹細胞的治療等,先進的影像技術的應用也很重要。
手術治療:有框架或無框架立體定向活檢術、開顱術(清醒開顱術、腦運動區映射技術、MRI引導下無框架立體定向技術、術中MRI成像),需二次評估腫瘤體積大小(獲取完整或接近完整的成像)。
放射治療主要有標準放療、放射外科治療、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RT)、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以及伽瑪刀、X刀、射波刀、質子治療等先進的放療技術。
化療/靶向治療:替莫唑胺、貝伐珠單抗、靶向納米藥物、個體化精準治療等。
免疫治療:腦腫瘤疫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AR-T療法等。
電場治療(TTFields):是一種可穿戴設備,2011年TTFields(Optune)已被FDA批准用於惡性腦膠質瘤治療。
影像技術:CT掃描、MRI掃描(MRI SPECT、功能性MRI成像)、PET掃描。
如何確認腫瘤細胞在術前及術中的準確位置?需對腫瘤細胞進行特殊標記,以便術前MRI及術中可清晰成像。Dr Black建議使用近紅外廣譜成像(NIR)系統。
他特別介紹了一種來自蠍毒的成分氯代毒素(CLTX),它對人體無毒,能準確地與腫瘤細胞結合。將NIR系統與氯代毒素和螢光染色劑結合,能精確地定位腫瘤細胞,從而實現精準切除。此外,它還能直接靶向腫瘤細胞,並攜帶其他放射性分子和治療藥物到腫瘤細胞中。
還有一種先進的腫瘤檢測技術——智能吸引器結合時間分辨雷射誘導螢光光譜(TRLIFS),不僅能準確定位腫瘤,還可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對腫瘤數據進行定性和分類。
Dr Black還介紹了納米技術在腦腫瘤診療中的應用。他的團隊研發出一種能通過血腦屏障/血瘤屏障(BBB/BTB)的新型納米醫學影像製劑及藥物,能精準靶向癌細胞,提高MRI診斷精確性,且能釋放納米藥物治療原發或轉移性腦腫瘤。還有一種新的癌症個性化治療納米藥物Polycefin及其變體,可穿過血腦屏障並精準靶向腫瘤細胞。
Dr Black還重點介紹了免疫治療在腦腫瘤中的應用。如PD-1/PD-L1、CTLA4單抗免疫聯合治療的進展。還可利用先進的影像學技術,預測患者能否獲益於免疫治療或聯合治療方案。
腦腫瘤疫苗也是Dr Black重點關注的領域。他的團隊研究腦腫瘤疫苗已有10餘年,成為美國最大的腦腫瘤疫苗臨床試驗點之一。
Dr Black指出,腦腫瘤治療需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腫瘤大小、部位、病程和類型、神經功能、染色體情況(1p/19q雜合子缺失)、分子特徵(IDH突變)等,綜合應用多種手段,以提高治癒率和生活質量。
腦腫瘤治療對專家團隊要求較高,只有小部分神經外科醫生擅長腦腫瘤治療,一般在綜合性腦腫瘤治療中心療效更好。
自1987年以來,Dr Black已致力於腦腫瘤治療和研究30多年,完成了6000多例腦腫瘤手術,是美國乃至全球頂尖的腦腫瘤專家。
Dr Black認為,未來腦腫瘤診療發展的方向在於:應用更智能化的手術和影像技術進行腫瘤定位;應用更好、更全面、更微創的手段進行腫瘤生物學檢測和治療應答監測;應用新技術選擇性靶向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腫瘤;開發新的抗腫瘤免疫療法。
對於惡性腦腫瘤這類疑難重大疾病的治療,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首先要明確治療方向。如今,通過好醫友國際遠程會診平臺,國內患者可及時與包括Dr Black在內的上萬名美國權威專家「面對面」會診,集中外專家之力共同制定最優治療方案。
好醫友作為知名跨境醫療平臺,已與300家中國三甲醫院共建好醫友國際醫療中心,獨創線上會診、線下治療、隨訪的閉環服務。最快只需24小時,即可預約到美國權威專家會診,得到治療方案後落地治療,美國專家隨訪跟進。花費不到出國看病的1%,平民百姓也能負擔得起。確有必要時,再通過好醫友便捷出國看病。回國後,再返回當地醫院接受後續治療,美國主診醫生遠程隨診,出國看病銜接有保障。
如今,醫學進步日新月異,各類創新療法層出不窮,腦腫瘤等許多難治性腫瘤也已不再束手無策。每一位堅守心中的愛與希望,樂觀勇敢地生活的癌症患者,都應該獎勵自己一朵「小紅花」~
免責聲明:本信息源自網絡,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