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愛啃書的初拾
在歷史悠久的華夏文明中,智慧的先賢古人也為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典書籍。
作為先秦重要古籍的《山海經》,更是代表了華夏文明的最高榮譽,被譽為「失落的天書」。
但同樣的,也是這部富有神話色彩的古老奇書,在題材分類上存在很大爭議。
對於古代人來講,人們往往會將典籍按內容區分為四大部類,分別是:經、史、子、集。
可這樣的分類方式遇到《山海經》這部奇書後,卻有些搖擺不定:
最早是西漢文學家劉歆將《山海經》歸類於山川地質的地理史書類,而後是清代學士紀曉嵐將它劃分到博物著作的百家子部中,如今的文獻學者們,又將這部《山海經》定義為神話志怪類書籍。
之所以在分類中遭受如此「跌宕起伏」的命運,也是因為《山海經》內容太過奇異獨特:
整部《山海經》只有3萬字左右,其內容卻涵蓋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奇異風貌,涉及到500多座山,300多條河流;其中記載了數不勝數的珍禽異獸,謎團重重的古志風俗,還有四方山川的奇異風貌,以及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
這樣堪稱百科全書的記載,實在無法以片面的歸類去形容它。
除卻內容的包羅萬千,《山海經》的來歷更是謎團重重;有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各類古書內容雜糅而成,也有人認為它的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甚至還有人覺得它是被奇異世界遺落的史料記載……
不斷地猜測和爭議,也為《山海經》披上了更加神秘的面紗!
但不得不說:作為現存最古老的圖書之一,《山海經》是值得每個華夏兒女細細品讀的;因為這部「失落的天書」不僅隱藏著關乎歷史的無數秘密,更藏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密碼。
讀《山海經》這部奇書,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華夏文明的起源,也是為了詳細探究被人們遺忘的奇異時代;在這場閱讀體驗中,你也許會發現:《山海經》絕不僅是神話傳說……
從遠古傳說中破解華夏的精神密碼
相傳上古時期,天下洪水泛濫,大禹治水並分天下為九州;為了更好的管理天下,於是命令一位叫豎亥的人丈量土地;
這個人的腳步很大,從世界的最東方走到了世界最西方,共走了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而豎亥在丈量世界時的所見所聞,便被記載到了《山海經》中。
所以,《山海經》便以山為經,以海為緯,記錄下了有關於上古世界的故事;不管是天文地理還是民俗民風,都隱藏了關乎歷史的無數秘密。
準確來說:《山海經》全書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描寫山川河流的《山經》5篇,描寫異域民俗風貌的《海經》內外9篇,還有記載神怪異獸的《大荒經》4篇。
如果《大荒經》講述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遠古神話,會讓你驚嘆古人超凡的想像力;那麼《山經》《海經》所包羅的山川、異獸、民俗、祭祀、巫醫等精彩文獻則會讓人更加讚嘆華夏文明的精髓所在。
首先是它所呈現的圖騰崇拜,表達了古人對精神力量的追尋:
在《山海經》中,隨處可以看到古人的圖騰崇拜,就如《山海經·海外西經》的記載:
巫鹹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
這段話形容的是巫鹹國巫師的樣子,從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巫師的活動,還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除了對於蛇圖騰的記載,還有很多對鳥、獸、龍、蛇之類的描寫,它們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有的是為人類帶來吉祥,有的是為人類帶來災難……
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也因各自的身份象徵,成就了古人的精神力量。
可以說:若是想要研究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經》是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其次就是對山川河流的記載,證實了先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探尋:
中華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農耕時代的農業對自然界的依賴非常突出,促使華夏的先民非常重視對自然界的觀察,以及對天人關係的思考。
《山海經》雖然不是純粹的地理書,但卻從各個方向有秩序、有條理地記敘了各地的地理特徵。
就比如對山的描寫:"堂庭之山"、"杻陽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山脈的命名,完全是根據山的地貌而定,清晰體現了山系的走勢,這些也為後世研究古代地形地貌提供了充足素材。
說到地形地貌,就不得不提《山海經》對美洲山脈的記載:
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學者默茨女士曾按照《山海經》的指向和路線,親自到北美大陸進行實地勘察。
令人驚奇的是:真的找到了《山海經·東山經》描寫的山脈,即:洛基山脈、內華達山脈,喀斯喀特山脈以及海岸山脈,而且書中對周圍山峰,河流以及動植物的描寫,幾乎與默茨女士的發現完全相同。
我們無法想像:祖先們是如何得知那些遙遠山脈的,也無法得知為何這些地貌被刻畫在《山海經》中,但值得肯定的是,正是因為《山海經》的記載,讓我們足以肯定:人類對美洲大陸的發現,遠在哥倫布環球航行之前。
讀《山海經》這部書籍,解鎖的是厚重歷史的密碼,打開的是人類歷史的新發現!
無論是具有神秘力量的精神信仰,還是對地貌風物的傾力記載,都充分體現了古人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他們也曾試圖弄明白歷史的起源,弄明白人類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處而去……
可以說,《山海經》這些精彩內容中,藏著中華民族的基因,也鐫刻著華夏兒女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密碼。
也是因為這些寶貴的成分,才鑄就了璀璨奪目的華夏歷史。
從怪力亂神中探尋人類丟失的時代
《山海經》的奇特不僅在於其包羅萬千的知識體系,更在於書籍呈現出的傳世文學魅力,是我們遠遠無法想像的。
在眾多神秘莫測的山川地理中,藏匿著千奇百怪的珍禽異獸,也隱居著匪夷所思的怪力亂神…
比如《三生三世》中青丘洞的九尾白狐,比如《捉妖記》中六腳四翼的神獸帝將,比如《長城》中巨大兇猛的饕餮…都出自其中。
等真實走進書中的珍禽異獸時,讓人不禁感嘆:這仿佛就是被人類遺忘的奇異歷史!
有「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的蠃(luo)魚;
有「其狀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的天狗;
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食之已癘,可以殺蟲」的肥遺;
有「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的獨角獸;
更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的鳳凰……
這些遠古巨獸或半人半首,或多頭多身,或有吞天納地之能,或有預兆吉兇之技……
它們存在於這部古舊奇書中,散發著穿越時光的雄渾和浪漫氣息,真假難辨,震懾靈魂!
看《山海經》這部奇書,會讓人對它的來歷更加著迷和困惑:
在信息傳遞有限的古代,《山海經》卻涉獵極其廣泛,古人們究竟是如何寫出這部看似天馬行空的奇書的,難道真的只憑想像力嗎?
如果單從主觀性角度來看待:本人更加願意相信《山海經》從來不是神話傳說,而是祖先與自然抗爭的真正歷史。
也許這些上古神獸曾真實地存在過,八荒神明也曾引導華夏祖先度過一場場浩天劫難……只是因為描寫方式的問題,當時人們的語言表達沒有現在這般豐富,所以才留下了隻言片語與模模糊糊的記載。(個人感覺,切勿為真)
就如《大荒北經》記載的黃帝戰蚩尤,有漫天迷霧,有部落神獸,有巫術,有神明……
如果剔除其神話色彩,便是一場真實存在的部落殘酷戰爭;但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在《山海經》中記錄的充滿傳奇因素,因而在現代讀來顯得過於誇張,很難看清其中的真偽。
有趣的是,現代人把《山海經》當做神話來看,看成是身處殘酷自然法則中的古人,對廣袤自然的敬畏和精神力量的攫取;然而即便是儒家盛行且禁語怪力亂神的古代,人們卻把《山海經》當做史料典籍來看待,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古人對《山海經》的記載是認同的!
事實上,現代的科學研究也證實了《山海經》許多神話傳說並非虛構!
《山海經·南山經》曾記載:
「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指的是:有一種動物長得像馬,但頭是白色的,身上有老虎一般的花紋,尾巴是紅色的,名字叫鹿蜀。
最初人們認為是古人的臆想,可在1901年時,人們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發現了叫做狓的動物,非常符合《山海經》對鹿蜀的描寫。
《山海經·大荒南經》還記載:
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於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頭。
是說:在極南之地,有人長著鳥嘴,有翅膀,而且還在大海中捕魚;而這種描寫,讓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南極企鵝。
除此之外,《山海經》還曾記錄:在渤海之東有5座仙山,其中兩座沉沒到海洋中。
根據考古學家們的探測,發現幾千年前的確有大西洲、太平洲的存在……
說到這些奇異的事情,讓人情不自禁聯想到了關於《聖經》中諾亞方舟的記載:
諾亞依據神的囑託而建造的一艘巨大船隻,建造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場因神懲而造的洪災。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傳說,但其實在各個民族的神話傳說中,都能找到那場大洪水的記載;根據學者研究,很可能是地球第2次冰河紀消融,才引起了那場席捲全球的大洪水。
說到這裡我們不能不去懷疑:大禹治水是否與這場席捲全球的洪水有關?那些遙遠的神話傳說時代,是不是存在過更高的文明,亦或說存在過平行的位面世界?而流傳於華夏土地的這部《山海經》,是否就是那個時代文明遺落的「天書」?
畢竟,在現代科學確認的事實中,地球已有46億年之久;而人類真正建立文明秩序的時間,也不過幾千年時光而已;在那些空白的幾十億歲月中,是否就是《山海經》靈獸神異存在的歷史!
當然了,這些縈繞於心的謎團還需要等待後人的揭曉;但正是這些影影綽綽的存在,才讓《山海經》這部書籍充滿了傳奇色彩和藝術魅力,將它作為「失落的天書」來閱讀,所收穫到的震撼是遠遠大於想像的!
《山海經》的精神內涵,超過了文字本身
《山海經》這部奇書,至今也是難以分類:
對遠古傳說感興趣的人們,往往把它看做是華夏諸神志,或者稱它為洪荒地理圖;
而對其中巫術志怪感興趣的人們,又將它看做巫術祀典或者草本圖典……
但不管怎樣,這部曠世奇書都是祖先為我們留下的厚禮,無論是匪夷所思的怪力亂神,或是神秘莫測的山川地理……它們都承載著華夏民族的文明發源,更承載著華夏民族的文化內核。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們,也應該靜下心來讀讀《山海經》,從這部曠古奇書中尋找最為本質和淳樸的精神財富。
而我也相信,在更迭歲月中蒙幸傳世的這部「天書」,它所承載的精神內涵,也遠遠超過了最初的文字本身。
很多人想要探秘遠古傳說中有關四海八荒的秘密,但真正捧起《山海經》味同嚼蠟,因為它的字句晦澀難懂,內容豐富龐雜,實在讓人難以掌握。
也是因此,由衷給大家推薦一套通俗易懂的無刪減版《山海經全集》。
這套帶有精美插盒的藏書,不僅有生僻字注音和生動譯文,更配有1000餘幅精美古版插圖;
能夠讓人真實目睹巨靈神獸的雄偉模樣,探知四海八荒的古老秘密。
整套書分為6冊,有著國學藏書的精美裝幀,特別適合喜歡收藏圖書的讀者閱讀;不管是增加自己的知識面,還是講給孩子聽,都是很有趣的體驗。
喜歡的話,可以點擊連結【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