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上古奇書《山海經》是一部神秘的九州地理志,也是一部神話傳說的經典著作。據統計,《山海經》中出現了500多種珍禽異獸,並準確描述了它們的外形和生活習性。有一些細心的《山海經》愛好者發現,《山海經》在描述這些珍禽異獸的同時,始終不離「食」這個字眼。不僅記載了哪些植物、神獸甚至是礦石都可以「食用」,還說明了其味道和醫療效果,堪稱最古老的《舌尖上的中國》。難道《山海經》除了是一本遠古地理書和神話巨著,還是一本匯集華夏先民飲食文化的食譜?
《山海經·南山經》記載青丘國有九尾狐,它的叫聲像嬰兒啼哭,喜歡吃人,食用九尾狐的肉能免受妖邪侵染。
有專家考證,九尾狐其實就是現代的小熊貓。所謂的「九尾」其實並不是「九條尾巴」的意思,而是指「尾巴有九段」。試想小熊貓萌蠢的模樣,實在與我們心目中的妖媚的九尾狐差距太遠。但至少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古人眼中都是美食。
神話傳說中的九尾狐
《山海經·北山經》中記載了神獸「何羅魚」,說它一個頭十個身軀,可以幻化成鳥。「何羅魚」的肉味道非常鮮美,食用後可以治癒皮膚病。許多考古學家認為,這種怪魚就是現代常見的章魚或者魷魚。章魚又被稱為八爪魚,其實它共有十條觸手。為什麼海洋生物會在內陸地區被發現,考古學家推測與史前大洪水有關。
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了這麼一種魚類。
又西百八十裡,曰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它們是這樣的:
也有這樣的:
很多時候,山海經中的生物都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古時的人們可能因為條件或者觀念的約束,難以正確的描繪或敘述出這些奇珍異獸的細節之處,因此現在的我們只能只靠隻言片語加上一些可能離譜的猜測,才能知道這些生物在如今的地球上是什麼樣的,還有就是好不好吃等等。比如文瑤魚現在就是這樣的,就是飛魚!它們分布在了全世界的溫暖水域之中,我國南海也有很多這樣的飛魚,它們主要的食物是細小的浮遊生物,而且它們的藥效很好,補氣益血還能治療女性分娩時的難產,不過目前該種魚類受到了國家的保護。
山海經中記載的很多奇珍異獸在我看來其實都是存在的,至於很多現在都見不到了,一可能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它們被同化,遷移等因素而消失不見了;二來的話,就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太能吃了,很可能把一些物種給吃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