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到來,國家創新競爭態勢激烈,以5G、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以數位化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正在成為全球產業競爭和投資布局的戰略高地,各國都從基礎、應用和前沿等領域加速推進,從戰略、技術、產業、應用多層次全方位布局。
為了促進我國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產業在全球科技競爭中搶佔先機,58家產、學、研單位共同構建了國家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NIISA聯盟)。作為國家科技部審核備案的唯一一家國家級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產業聯盟,NIISA聯盟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由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及其他組織機構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共享利益、共擔風險。此外,NIISA聯盟每年會公布科技創新獎項,以鼓勵行業重大科技成果和技術創新項目發展,持續引導行業創新方向。
近日,國家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創新技術聯盟2020年度科技創新獎公示,聯通沃雲異構雲網聯動平臺和騰雲四大平臺分獲年度科技創新一等獎、二等獎。
作為中國聯通傾力打造的數位化轉型基座,聯通沃雲在雲邊一體、多雲協同領域很早便開始了探索。本次獲獎的異構雲網聯動平臺和騰雲四大平臺,正是基於自身雲網融合、多雲協同能力打造的重點科技成果,也為行業帶來了全新的邊緣異構和多雲管理領域的探索實踐。
邁向雲網2.0,異構雲網聯動平臺全量釋放雲網邊優勢
隨著5G時代到來,邊緣業務場景迎來爆發。但多元場景下,如何實現中心雲與邊緣雲之間、多種中心雲之間、多種邊緣雲之間的統一管理,並根據業務需求構建一張靈活安全可靠的網絡也成為擺在行業面前的巨大挑戰。
在此背景下,中國聯通基於自身雲網優勢,圍繞SDN技術推出異構雲網聯動平臺,實現跨網、跨雲的雲網聯動。該平臺可通過異構雲網互聯互通,異構遷移、雲網切片等功能,為行業用戶提供全球領先的異構雲網聯結體驗。
早在2016年,中國聯通就基於SDN的隨選網絡與雲網協同服務產品——中國聯通產業網際網路(CUII),到後期疊加了SR方面的技術,能夠賦予網絡更好的開放性。此外,中國聯通還利用「混改」優勢,與BAT在內的眾多雲服務廠商建立合作關係,構築了堅實的產業網際網路的根基,網際網路邊緣節點已覆蓋全國330多個本地網的接入點。
在未來雲網協同到算網一體的2.0階段,中國聯通也將結合數位化轉型、算力下沉和算力互聯來構建相應的算力網絡,實現SDN和NFV技術的強協同和拉通,以求更好的適應雲遊戲、千人千面的直播等新業務場景。
多雲時代最佳轉型實踐,四大平臺打造業界最大規模納管
隨著企業上雲的程度越來越深,使用多家雲商產品的企業和希望開展多雲管理業務運營商、第三方服務商,市場響應需求愈來愈旺盛。企業通過多雲戰略不僅能保持業務和應用數據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還能解決多種異構混合資源統一管理的難題。
而騰雲四大平臺則是中國聯通基於自身轉型需求,打造的目前國內體量最大的混合多雲管理實踐。「騰雲計劃」主要內容是建設雲徑、雲策、雲警、雲暢四大平臺,其中雲徑面向客戶、消費者、生態合作夥伴的雲業務受理門戶,為客戶展示資源總覽、資源明細、計費帳單、服務工單等信息;雲策以在線自動化的方式面向客戶提供應用運行資源能力服務、線上線下客戶業務受理、業務運營分析和管理服務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時能夠整合智能運維支撐工具;雲警面向業務運營人員、IT管理員等提供多雲環境下的運維、管控、運營服務,簡化多雲環境下的工作;雲暢則帶來跨雲管理能力,實現跨雲廠商的資源調配,提高雲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企業成本。
據悉,目前騰雲四大平臺已經納管了中國聯通全國26個省市地區的骨幹雲池,是目前規模最大的混合多雲納管實踐。在四大平臺的幫助下,中國聯通成功實現了全國納管雲池網絡資源的同開、同停、同運維,每年節省人力成本超過5000萬元。
此外,基於四大平臺的優秀自我轉型實踐經驗,中國聯通還打造出全新的靈雲多雲管理平臺(CMP),能統一管理包含多個公有雲、行業雲、私有雲和混合雲以及各種異構資源,滿足用戶多種業務管理需求,向行業輸送業界領先的多雲管理和數位化轉型能力。
不懈前沿探索,勾畫數位化轉型未來藍圖
經過多年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雲計算作為數字經濟發展重要的基礎設施,需要不斷保持創新勢頭,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新銳、更前沿的動能。
毫無疑問,此次獲獎是中國聯通雲計算在雲邊一體、多雲協同領域深厚積累的集中體現。作為新基建的建設者和創新服務者,中國聯通打造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安全服務等基礎能力底座,構建了自主創新核心能力,全面培育數位化轉型新動能,聚焦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數字政府、智慧醫療、智慧文旅、智慧水利等打造了重點行業產品體系,持續賦能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
後疫情時代,隨著國內新基建提速,數字經濟影響不斷深入擴大。中國聯通也將不斷探索,為數字中國建設拾柴添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