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心目裡,寒冷的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難熬的季節,通常情況下,只要氣溫下降到零度(攝氏度,下同)左右,我們就會感覺到寒冷異常,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地球上有一個地方,其年平均氣溫僅為零下16度,而在最寒冷的時候,其氣溫可低至零下71度。
這個地方就是位於西伯利亞東北部的一個名為奧伊米亞康(Oymyakon)的小鎮,奧伊米亞康距離北極圈還有350公裡,但其所處的地形比較奇特,這裡的東、面、西這三個方向都被高大的山脈包圍,這就造成了從南方低緯度區域過來的暖空氣無法進入這裡,而來自北極地區的冷空氣卻可以不受阻擋地湧過來。
同樣的,這些冷空氣也會受到山脈的阻擋,而由於冷空氣較重,在受到阻擋之後,它們就會順勢向下沉降,從而大量地聚集在奧伊米亞康所在的區域,並且久久不會離去。
簡而言之,這種地形可以說就是一個天然的「冷空氣收集器」,一到冬天,由於西伯利亞高壓影響,大量的冷空氣就從北方湧過來,然後堆積在這裡,從而將奧伊米亞康打造成了地球的「極寒之地」。
1933年2月6日,人們在奧伊米亞康測得了零下71.2度的超低溫,這創造了北半球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氣溫,從此以後,奧伊米亞康就被稱為地球上最寒冷的小鎮。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奧伊米亞康寒冷異常,但當地人卻普遍長壽,人們推測這可能與當地純淨的水和空氣,獨特的飲食習慣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有很大的關係,除此之外,還有人認為極低的氣溫也會讓人類的新陳代謝變得慢一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在地球的「極寒之地」,人們是怎麼生活的。
奧伊米亞康的氣溫並不是常年都在零度以下,在夏季的時候,這裡的氣溫還是可以達到十幾度,而在進入冬季以後,這裡的白天就變得很短,最短的時候僅有3個多小時,隨之而來就是令人生畏的低溫天氣,隨隨便便就可以低至零下好幾十度,而小鎮裡的房屋也會被厚厚的積雪所覆蓋。
為了抵禦嚴寒,這裡每家每戶都配備了供暖設施,它們大多以煤和木柴作為燃料,在供暖設施的幫助下,這裡的室內平均氣溫可以達到20度左右,因此呆在室內的人們不會受到低溫的威脅。而一旦到了室外,就需要「全副武裝」了,毫不誇張地說,你呼出去的氣體,能馬上凝結成冰渣,假如沒有做好防護措施,那麼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人就有可能會被凍傷。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當地人都儘量地呆在家裡,但這裡的學生們卻不得不面對室外的嚴寒。奧伊米亞康有一所學校,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生都在這所學校裡學習,只有在白天的氣溫低於零下52度的時候,學校才會停止上課。
因為這裡的土地根本就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所以當地人主要以狩獵、捕魚以及飼養牛、馬和馴鹿為生,他們的食物也大多來自於此,例如牛肉、馬肉、鹿肉、魚以及牛奶,除此之外,他們也會食用從野外採集來的漿果和蘑菇來補充營養,同時也可以在小鎮上的商店買到蔬菜和糧食。
當地人最喜歡吃的就是生凍魚片,他們在全凍河上面鑿洞,再利用捕魚工具將冰層下的魚捕撈上來,這些魚的種類包括秋白鮭、寬鼻白鮭和鱘魚,在撈上來以後,它們在幾分鐘之內就會被超低溫凍成硬邦邦的「冰魚」。這些「冰魚」經過簡單處理後就可以直接食用了,人們用鋒利的刀將其削成薄薄的生凍魚片,然後蘸著作料(通常就是鹽)吃。
在地球的「極寒之地」,年復一年的超低溫天氣造就了當地人的堅強的意志,他們的心態普遍都積極樂觀,甚至有不少人都渴望著冬季的來臨,他們認為在寒冷的冬天,細菌根本就無法生存,這使得他們能夠享受純淨的水、空氣以及沒有營養流失的食物,同時也能讓他們的身體保持健康,而這也可能就是當地人普遍長壽的原因。
另外要說的是,這個被稱為地球上最寒冷的小鎮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與世隔絕,這裡有發電廠,有各式各樣的家用電器,還有網際網路(不過據說比較慢)。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