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三期3分鐘自我展示文稿合集
新聞類1號選手 劉妙然
各位好,歡迎收看《新聞聚焦》。
今天上午,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各界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出席開幕大會。大家表示:將為新時代,同心共築中國夢貢獻力量。我們來看記者從現場發回的報導:
(視頻)「追夢的腳步向未來邁進,美好的希望在心中升騰」
大家看到的是這樣,但實際上是這樣。今年是我第八年報導全國兩會。
在去年的春節,我在雄安新區採訪,市民服務中心的三千多名建設者依然在一線緊張的忙碌著。我問一名員工:「你多久回趟家?」他說:「沒時間回。」昨晚在宿舍跟閨女視頻的時候,在聽到爸爸又不能回家而號啕大哭的時候,他突然發現孩子的身後有一個小畫板,上面寫著:距離爸爸回家還有一天。掛了電話,女兒在那頭哭,他在這頭哭。可是他對我說:「我想我能見證著一座未來之城從無到有,我是『雄一代』。」在那個時候他的眼睛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
科比說: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雄安人一、二、三、四、五、幾點的雄安都見過,他們甚至會在早上睡早上起,簡稱「早睡早起」。因為他們的每一天都在書寫著歷史,這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在今年春節,我來到了冬奧會的建設場地,海拔兩千米的張家口崇禮。冬奧氣象服務隊領隊郭宏對我說:「你們知道嗎?賽場氣溫低於零下二十(攝氏)度就要終止比賽,纜車遇到六級大風就會停止運行,氣象數據甚至會對裁判評分的結果起著決定性因素。」雖然現在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精確的氣象數據還是需要人工來測量。氣溫零下十七攝氏度,風速十米每秒,他們的臉被風雪吹得像聖誕老人。在壩上的制高點飄揚著一面五星紅旗,郭宏常常望著國旗說:「我們團隊一定要拿下冬奧氣象服務隊這枚金牌!」
在1月29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張家口考察結束時對我們說:「(你們用中國的方式為2022冬奧會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準備)。」他說中國正在完成著非常出色的工作,他為中國效率點讚。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正在做好準備,向世界展現新時代中國的風採。
在同一面國旗下,凝聚著近十四億國人的夢想,而我願在那些現場,在這方主播臺,守望你的夢想。感謝您的收看,我是妙然。
文藝類1號選手 孟語凡
從故事中讀懂他們,在生活中珍惜我們。大家好!我是孟語凡。今天我們要和您分享幾對愛人之間的「遇見」。
電影《湄公河行動》,其中「雷霆幹警」的原型就是照片上的這位,他叫鄒路遙,是昆明公安局的一名特警。而站在他身旁,和他穿著警服「情侶裝」的是他的妻子石琛。2012年3月初,鄒路遙接到了去「10.5湄公河慘案」調查抓捕的任務,他必須不告而別。八十六天音訊全無,兩千多個小時,每一秒都是生死煎熬,直到有一條匿名的簡訊發到了妻子石琛的手機上:一切安好,勿念。六字勝千言,這是一場字字千鈞的「遇見」。
從北國長春到三亞只有一趟列車:Z384次,小夥子羅磊是第五乘務組的,而他的妻子劉穎是第四乘務組的。這就意味著,妻子的班組總會比丈夫的早出發一天。一路上小兩口都在想著一個事,那就是在兩趟列車跨越海峽錯車交會的時候,能不能找到對方,可是就算找到了,也只有三十秒。這是一場咫尺天涯的「遇見」。
大家應該發現了,今天我們分享的兩對主人公他們不僅是夫妻,也是同行。而這兩個字也可以讀做「同行(xíng)」。相比於其他夫妻,他們更能夠體會到對方的喜與憂。
而我的另一半也是我的同行。2013年9月,超強颱風「天兔」在廣州汕尾登陸,當時他就是「追風記者」中的一員。我們有十幾個小時都沒有辦法取得聯繫,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連線接通,我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但我更看到了颱風過境的滿目瘡痍。當時他身後是一個需要八人合抱的超大風車,已經是被颱風攔腰折斷。我們的連線只持續了一分多鐘就中斷了。我只能對著鏡頭說一句:「希望我們前方同事也注意安全。」也許這不是一次成功的連線,但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卻是一場安心的「遇見」。
這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2019年主持人大賽,我們依舊同行。是的,您會說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愛人他們都不是同行,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同心、同向、同行!好的感謝大家,我們下期再會!
新聞類2號選手 崔爽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脫貧攻堅」特別節目《他鄉是故鄉》。
照片中的這對父子,都是上海人。老父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第一批上海援滇幹部。二十多年後,兒子宋傑接過接力棒成為第十批援滇幹部,現掛職於雲南省普洱市的景東彝族自治縣。今年宋傑兩年掛職期滿了,他主動提出申請繼續留任再幹一屆,幹滿五年。得知這一消息,今年已經七十一歲的老父親從上海輾轉三千多公裡趕到景東彝族自治縣,不為別的,就是想來看看兒子,再給兒子鼓鼓勁。但因縣裡突發山火,宋傑在救火一線忙了三天才趕回縣城見到父親。
這是剛下火線還花著臉的宋傑在給老父親揉肩。他不知道的是,老父親背對著他,早已經紅了眼眶。這不想被兒子察覺的淚水不僅包裹者對兒子的心疼和理解,更包裹著兩代人對援滇工作的責任和傳承。老父親曾經問過兒子:「為什麼要再幹一屆?」兒子說:「我想完成您的事業,親眼看著景東彝族自治縣脫貧摘帽。」像這樣的援滇幹部有太多太多了,他們把他鄉當成故鄉來熱愛和建設,他們紮根在這裡,堅守在這裡,與雲南各族人民一起,在扶貧路上攜手奮鬥。
2017年,雲南有十五個貧困縣實現脫貧,2018年三十三個,2019年力爭三十一個,到2020年,最後剩下的九個貧困縣也將全部實現脫貧。
我從東北來到雲南工作,離開故鄉也整整十年了。我想很多朋友應該和我一樣,我們為了追尋夢想,生活打拼在他鄉,故鄉對於我們來說逐漸變成了一個遙遠的地址、一沓往返的車票、甚至是電話那頭父母的叮囑和滿頭的白髮。但當我看到這群援滇幹部,我突然意識到,你為之奮鬥的他鄉又何嘗不是你難忘的故鄉?它更像是一種信仰,它讓你站在這裡,卻看到更遠的地方。
如果有人再問我,你是哪裡人?我會認真的回答:我是東北人,但我的家在雲南。
文藝類2號選手 張健
歡迎來到《假裝本地人》,我是主持人小健。
今天我們的城市主題會是什麼呢,跟著我們的線索猜猜看!
線索一:「仿古商業街」。
青磚白牆琉璃瓦,處處網紅得打卡。
牌坊廊橋石板路,烤串魷魚臭豆腐。
怎麼樣,有沒有一點味道的感覺了?
話說當年我工作之後第一次採訪,去的就是這樣一條街,人特別多。人家呢,是舉著奶茶怕燙著什麼,舉著孩子的怕碰著什麼,我舉著攝像機,我是生怕落下點什麼。回去之後總監一個勁地誇我:「小健,真行。東西採了不少,當成音效挺好。」感謝我這位寬容的老領導。
來看我們第二個關鍵詞給到各位,叫做「過街天橋」。
這橋上有認真賣藝的、有努力賣貨的、還有摟在一起賣恩愛人設的。您還真別小看了這橋上的情感培養能力。每當一個人走在橋上,望著腳下車水馬龍、望著遠處萬家燈火的時候,都會特別地有傾訴欲。可是翻遍電話本,就是不知道我該打給誰。
來看第三個線索:城市裡的那些人。
凌晨一點夜市剛剛收攤,凌晨三點外賣小哥還在奔波,凌晨五點我到了單位準備的是早班,可環衛工人們都忙活好一陣子了。
好了各位,線索給完了,你有答案了麼?這是哪座城市?可能每個人心裡的城市名字並不一樣,沒關係,重要的是那是你所在的城市,你奮鬥的城市,而我們都是這城裡的追夢人。
那條街在廣州叫上下九,到了北京就得叫南鑼鼓巷。那擁擠的熱鬧裡面藏著我們初來乍到時的夢想。那座天橋它連接了上海的徐家匯,跨越了深圳的華強北,橋上擺攤賣藝的少了,可造就的夢卻更多了。那個猶豫的電話不管你打還是沒打,心裡的臺詞一定是堅定的:我要留下來,這城市裡萬家燈火有我的一盞!背井離鄉我們都有過假裝,真的,我們想更快地融入這座城市,所以這城市裡的奮鬥者有了你,有了我,有了這城市角落裡的每一個。
其實我們不必假裝了,這城市裡面有著時間所沉澱的踏實感,有著夢想變成現實的獲得感,這城市的建設者就是我這樣的歸屬感。
我是小健,和你一樣假裝過本地人,和你一樣的城市追夢人!
新聞類3號選手 薛焱丹
幸福城市,由您點亮,歡迎收看《城市微光》,我是主持人薛焱丹。
今天我要介紹的這座城市,平地進去是八樓,輕軌穿樓而過,立交橋上走錯一個匝道,那就是「一日遊」,導航看了都發愁。沒錯,就是我的家鄉「3D魔幻之城」重慶!在這座城市裡還有一張名片,我們都親切的稱呼他們「棒棒」。
今天為我們點亮城市微光的這位「棒棒」師傅叫作冉光輝,2010年他牽著當時只有三歲兒子的一張照片在網絡走紅,成為網友心目中的硬漢:肩上扛著的是家庭,嘴上叼著的是自己,手上牽著的是未來。
冉師傅來自農村,二十多年前和妻子一起進城,為了在這裡紮根,他可算得上是「拼命三郎」。每天早上五點就得出去搬貨,不論嚴寒酷暑,他都得光著膀子,否則身體跟編織袋沒有摩擦力會打滑,後背常常被磨得通紅。搬著半人高的編織袋,每天爬坡上坎走三四千級臺階那都是常有的事,而一趟下來的報酬僅僅只有十塊錢。但是這位硬漢從來沒有抱怨。他說:「力氣是拼出來的,我能靠自己為他們撐起一片天!」
今年8月我去探訪了冉師傅,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他用自己全部的積蓄買下了一套二手房。冉師傅一坐下來就開始給我介紹起了自己的新家。軍超現在上初一了,他今後立志成為一名軍人,不管再苦再難都要像老爸這樣拼盡全力。冉師傅的微信名叫作「心想事成」,他也靠自己的奮鬥實現了當年的心願。
曾經,一根簡單的棒棒是融入城市的跳板。冉光輝用拼出來的力氣撐起了一個家,無數像他這樣的勞動者也用他們的雙肩挑起了幸福的重擔。「棒棒」們爬坡越坎、敢於擔當、不負重託的精神已經融入了這座城市的血脈。在生活當中誰不會遇見一些坎呢,但是壓力就意味著責任,負重才能走得踏實。每天都朝著自己的夢想奮力前行,就是最大的幸福。城市微光,照亮回家的路,再會!
文藝類3號選手 張舒越
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尋找最美家鄉人」大型公益晚會的現場,我是舒越。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位有故事的老人。年輕時,她作為新中國首批女空降兵,在藍天中跳傘,那是青春故事;到了戰爭年代,她背上紅十字箱,冒著槍林彈雨衝鋒在前線陣地,那是戰鬥故事;而到了晚年,她拿出自己畢生積蓄,省吃儉用攢下來的工資和發明專利獲得的報酬共一千萬元,全部捐贈給家鄉,那是傳奇故事。這個人,就是我的老鄉——馬旭奶奶。因為出生在黑龍江省木蘭縣,離休後,又生活在武漢木蘭山下,家鄉人都喜歡叫她"現代花木蘭"。
走進馬旭老人的家,我怎麼也想不到,除了滿屋子書刊外,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就連腳上那雙已經開膠的鞋,還是很多年前花十五元錢買的。吃的是粗茶淡飯,住的是寒舍陋屋。這樣一位把自己物質生活標準降到最低的老人,卻把最大的愛奉獻給了社會。
大家知道嗎?馬奶奶她也有著顆少女心。從小到大最愛扎羊角辮兒的她,直到現在都保持著這個習慣,每個重要的場合都會扎兩個小辮子,特別可愛。但一遇到原則問題,她也會(據理力爭)絕不退讓。有一次一位遠親不遠萬裡到她家做客,勸她把錢留給家裡人,可她卻說:「那些遠在家鄉的孩子們,就是我的家裡人。」(馬旭:「我們不能說老了,等著國家養活我們,要老有所為,老了也做貢獻。」)您覺得馬老什麼時候是最美的?在面對媒體的提問時,老伴兒總是毫不猶豫地回答:「她一直都是很美的。」
是啊,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您畢生節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
現在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向我最美的家鄉人——馬旭,致敬!
新聞類4號選手 高旭
歡迎收看高旭脫口秀,我是高旭高滿哥(小夥)。
這次來北京比賽,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火車上有很多吵了一整個暑假的「熊孩子」,這次卻十分安靜。趕緊看看時間,還是開學好啊。孩子們,你們做作業的身影,就是這個夏天久違的寧靜。
怎麼樣?新學期的作業難不難?不是我幸災樂禍。有人真覺得我太難了,因為新學期他們拿到了新教材。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統編教材情況,其中語文教材的一個重點,就是突出傳統文化教育,教材共選入古詩文六十七篇,佔全部課文的近一半,而需要背誦的達到了二十篇。
三年背誦二十篇,一年才不到七篇,這還好…還好我畢業得早,要不一年讓我背一篇都挺難。您還別笑話我,誰看到「並背誦全文」這幾個字不肝顫?但是畢業了你就會發現,其實這些古文篇篇都值得背下來,因為有文化不一樣。提起「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別人以為那說的是愛情,可是你背過原文就知道蘇東坡說的是:「作此篇兼懷子由」。他想念的是兄弟。兄弟之間推杯換盞,別人都是「來來來,感情深一口悶」,而你張口卻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看見彩虹別人會說「哎呀媽呀,那彩虹老好看了」,而你張口就是「雲霄預計,彩徹區明」。這就是中國文化帶來那份涵養與自信!
但是你也許會說了:高滿哥(小夥),背誦古文沒意義,高考填空才五分的題,以後工作難涉及。我承認背誦是很難,難就難在您不僅是要背出一字一句,還要背透紙面背後的那些力量。那是屈原的悲愴、是李白的坦蕩、是陶淵明的歸隱、是蘇東坡的豪放,它更是我們一整個民族的力量。可是再難也值得被記住,因為這是我們一個民族篩選了千百年的文化錦囊。
在這樣一個時刻,請跟我一起來背誦,走入古詩文的力量,希望曲終人不散,我們下期見。
文藝類4號選手 張靚婧
戲曲新榜樣,傳統正青春。各位好,我是靚婧,歡迎收看《戲韻中國》。
曾經有人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讓你給你的觀眾畫一幅畫像,他們在你心中是什麼樣的?
我想是這樣的:每當有大戲,十裡八村的老鄉們是一定要趕來看的。您瞧,這牆頭上、老樹上、拖拉機上,到處都擠滿了看戲的鄉親們。
前年臘月我們送戲下鄉,不巧,遇上了大雪停電,到夜裡十一點多才修好。當大幕拉開,燈光亮起的一瞬間,您猜我看到了什麼?大雪紛飛中,老鄉們齊齊整整,哆哆嗦嗦地還坐在原來的那塊兒磚頭上,他們的身上落滿了雪花,他們的臉凍得通紅,他們不停地搓著手哈著氣,可是他們都在望著我笑。那夜零下二十幾(攝氏)度,一唱就是四個多小時,演完已經後半夜了。可是他們臉上的笑容,眼中的期待,還有熱烈的掌聲,讓我這個主持人在北方凜冽的寒風當中,第一次明白了為什麼會叫作熱淚盈眶,因為眼淚真的是熱乎乎的。戲比天大呀。
那次演出結束後,一個大爺來到後臺,他跟我說,說「孩子,你可一定要把戲曲好好地做下去呀」,說「再過個十來年,我們這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們就都沒了,我怕到時候就沒人再看戲了。這麼好的東西,咱可不能丟了啊」。
其實大爺的囑託,我從不敢忘記。六年,我們走進工廠社區,走進了小學、中學、大學,一點點地去播撒戲曲的種子。你看孩子們多可愛。生旦淨末醜,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在孩子們的手抄報裡,他們寫道:《花木蘭》讓我們看到了巾幗不讓鬚眉,《四郎探母》教會了我們家國情懷。這些稚嫩的字體在告訴我們:戲曲!丟不了了!
正是因為一次又一次走到基層的鍛鍊,我才找到了舞臺的根。為中國傳統文化發聲,我一直在路上。當然我會繼續給我的觀眾畫像,而在未來那幅長長的畫卷中,我將會永遠和他們站在一起,一起感受春風萬裡、戲韻鏗鏘!
新聞類5號選手 趙璐
各位好,歡迎收看《圖說教育》,我是趙璐。
這是雲南香格裡拉,孩子們每天上學要走的路,一來一回要走四個小時。為了體驗孩子們的辛苦,我們去實地陪他們走了一趟,走到半路,這個小男孩跟我說了一句讓我很難忘的話,他說:「你走得太慢了,我老是得停下來等你,這樣我上學要遲到了!」節目播出之後,有很多的公益組織去幫助他們,孩子們陸續收到了新書包、新文具,更貼心的是還有MP3(音樂播放器),裡面有錄好的故事和課文,這樣就可以邊走路邊學習。
前不久,在第四十五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中國代表團再次獲得了金牌榜、獎牌榜和團體總分的第一名!為什麼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呢?除了中國孩子刻苦,還因為創新。為了拍攝職業教育的紀錄片,我們去了幾十所職業院校,整個過程可以用大開眼界來形容。比如說,我們見到了現實版的「變形金剛」,也就是同學們操作的救災機器人。今後很多時候,我們的歲月靜好都可以由人工智慧來替我們負重前行。
這是國家行政學院的科學家論壇,對話嘉賓全都是泰山北鬥,他們中有「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院士,還有已故的高鐵院士王夢恕等等,而在座的同學都是入選了「萬人計劃」的青年科學家。其中有一次我問趙忠賢院士,我說:「趙院士您看,您研究『超導』已經四十多年了,這麼長時間做同一件事您是怎麼堅持下來的?」趙院士想了想:「我給你打個比方吧,有的人打了四十年麻將,可是你不會去問他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因為你知道那是他的樂趣。對我來說,研究『超導』就是我的樂趣,有成果那就是和牌。」說到這兒,同學們都笑了。而我一眼望去,不僅看到了他們的笑臉,還看到了他們眼睛裡閃爍的光芒。
我今天講的三件事分別是關於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今天這樣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其實這只是一部分,教育的類別還有很多。我自己也是媽媽,深知教育對一個孩子和一個家庭的重要性,但我更知道教育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而要辦好教育,需要千千萬萬的老師、教育工作者和很多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很高興,我是其中的一分子。感謝收看,再見。
文藝類5號選手 李七月
歡迎收看《尋人故事》。
2018年,我成為了《等著我》欄目的「尋人團」團長,對於這份工作,我最初的想法很簡單,被尋人已經鎖定,我要做的就是代表欄目組把人接回來。但事實上,我的第一次尋人,就差一點「掛彩」。
那位被尋人早年被拐,我們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三十歲了,有了完整的家庭。然而我與他的見面遭到了激烈的阻撓,他的家人甚至試圖將一隻巨大的花盆從二樓朝我們扔下來。但是後來,我們仍然堅持和他聊了兩次,他最終只答應見媽媽一面,仍然不願意回家。其實有很多早年被拐的孩子在面對原生家庭時,會產生壓力甚至抗拒的心理,這不是簡單的相見相認就可以解決的。
接下來的尋人經歷我慢慢發現,有很多被尋人都像是一把鎖,而我要做的就是找到開鎖的鑰匙。我想我無論能不能帶他們回家,我都應當安慰他們,或者至少成為他們傾述的對象。
這是我最近一次的尋人經歷,這個男孩是九年前離家出走,我們找到他的時候,他正在鄉下種地。可是你們知道他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子嗎?一線城市、大三居江景房,他自己的,還有並不苛刻的父母和姐姐。我問他為什麼要離家,他說因為他覺得在家裡沒有人尊重他。你能想像嗎?這些生活優渥的孩子對於尊重的要求遠超我們的認知。我不停地在追問他到底哪裡不尊重,他始終拒絕溝通。我說:「你是不是覺得你的父母喜歡你的姐姐,不喜歡你?」他突然就點了點頭。我說:「你想父母嗎?」他搖頭。我說:「那你想姐姐嗎?」他的眼圈一下就紅了。我說:「回家吧,你的姐姐九年了,該多想你啊。」他終於哭了一場,決定跟我們走。很慶幸,這一次我打開了這把鎖。
其實很多人的人生都註定是一場孤旅,而尋人的工作,讓我必須去面對這些孤獨的心靈。我的一言一行、態度表情,都會影響著他們是否願意去接受那個陌生的或者曾經不願意面對的自己。而作為主持人,最初的夢想一定是更大的舞臺。但是還有什麼舞臺比天地和人心更大呢?
新聞類6號選手 董星辰
《星辰觀察》,與你一起觀察世界,歡迎各位。
上個月,我三歲的小侄子過生日,這給我愁得呀,我是禮物都不敢亂買,因為現在年輕人,那是越來越難懂了。不過還好,我不懂,網際網路懂,給我推薦了很多花裡胡哨的小玩具,我侄子是非常地滿意。的確,現在這個時代,網際網路是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懂你了。它能明白,我侄子想要的是玩具,而我想要的呀,是讓他開心。
相信每一個人都體會過網際網路的善解人意吧?在座的也許有喜歡刷短視頻的,如果你經常點讚關注美食類視頻,會給你推薦生煎、滷煮、烤冷麵。有喜歡看電視的吧,如果你微博搜索撒貝寧,會給你推薦《挑戰不可能》、《加油向未來》、還有各種表情包。那在這背後,是一種叫做「推薦算法」的技術。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在隨時根據我們的瀏覽記錄進行計算,把我們感興趣的信息推薦給我們,非常地方便。
但是,各位先打住了!還記得我侄子嗎?從他生日到現在,過去一個月的時間了,可是每當我這拿起手機,還在給我推薦兒童玩具,可是我並不需要啊。那這些推送對我來說,成為了一種負擔和打擾。這種現象又有一個專業的術語,叫作「信息繭房」。是說呀,系統的推送都集中在我們關注過的領域,導致長此以往我們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局限,越來越狹窄。這手機上每次彈出的通知,就像一根根絲線一樣纏在一塊,形成了一個繭,把我們給困住了。
仔細想一想,是不是還挺可怕的?當然了,這也並不完全是網際網路的問題,雖然「信息繭房」是網絡時代才出現的詞,但其實這個現象一直都是存在的。我們本能性的就會更關注我們自己更感興趣的信息,那技術的出現把這個進一步給強化了。作為一個傳媒學子,我可以說對於傳媒領域,恐怕沒有一個時代比今天更強調技術的作用。當「推薦算法」成為了標配,是否會讓我們忽視這背後的真實和價值呢?但同時,你我作為中國近九億網民中的一分子,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我們至少可以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一直被動地接受。跨出信息的舒適圈,主動看到更多未知的風景,也不失為一種拓展視野,同時更為全面和真實的選擇。
好,感謝你與我一同觀察,我們下期再見。
文藝類6號選手 韓雨菲
旋律銘刻回憶,音樂傳遞力量。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今天的《愛樂之城》,我是雨菲。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首客家民歌《落水天》。「落水天,落水天,落水落到涯個(我的)身邊。」今年夏天一支樂隊將這首客家民歌與搖滾結合在了一起,兩種截然不同的音樂形式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其中歌詞中提到"一天過一天,又過了一年,娃娃想爸爸,拉手蕩鞦韆"是很多鄉村孩子真實的寫照,實際上也是隊員自己真實的經歷。
小號手兼副主唱阿麥小時候是一名留守兒童,從小是外公外婆照顧他長大。所以大學畢業後,他和主唱阿龍一起選擇回到家鄉,在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當一名老師,在那裡他們教書、育人。不知道大家在上學的時候,有沒有過突然裝病,不想去上課的經歷?那裡的孩子裝病的原因卻有些心酸,阿龍的學生裝病就是為了借他的手機跟爸媽打個電話、見個面。這些故事激發了他們創作的靈感,成為他們音樂的來源。
樂隊當中的青年也是特別的,他們是逆著潮流行走的青年。我今年二十一歲,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渴望走出家門,去更遙遠的地方,去看更大的世界,但是阿龍和阿麥卻選擇回到家鄉,在一片出山中選擇了進山。在那裡他們還有大量的演出機會需要往返各地,但是要從連平縣先坐火車到廣州再坐飛機到北京,全程超過六個小時。但是他們依舊沒有離開,在那裡堅守教師的本分。
同時,其實現在的音樂圈流行的是國際化,阿龍和阿麥卻大膽地把客家話加入了搖滾,讓別人聽到了家鄉的故事。樂隊接受採訪的時候坦言,選擇回家不是妥協。因為遠離大城市,他們遠離了物慾,也許更能夠認清自己,發現更好的人生可能。
以上就是今天的《愛樂之城》,感謝您的收看,希望今天的音樂故事給你溫暖和感動,我們下期再見。
微信搜索公眾號 北京本地寶 (ID:bdbbeijing),關注後在對話框回復【主持人】即可獲取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三期直播/回放入口,播出時間播出頻道以及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主持人、點評團及專業評審團。賽制規則介紹等相關信息,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每期點評金句。
》》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可以看回放嗎?附重播入口
》》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三期選手名單(文藝類+新聞類)
》》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三期什麼時候更新?直播/回放入口
》》2019主持人大賽第三期播出時間(直播時間+重播時間)
》》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三期選手晉級名單
手機訪問 北京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