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陌陌發布公告:將以向探探發行股票及現金的方式收購探探100%股權,對價包括約265萬股的ADS及約6億美元現金。
兩家公司,一家主打陌生人的社交場景,一家專注於一見傾心的相遇方式。他們合併在一起,會變成什麼樣子?關於讓陌生人約起來這件事兒,背後的基本邏輯是什麼?未來還有哪些想像力?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跟陌陌的創始人唐巖,以及探探的創始人王宇和潘瀅(Sophia)在一起聊了聊。以下就是我們聊天的情況,希望能對大家有點幫助和用處。
「我們從來沒想到陌陌會有興趣」
品玩:據說這次收購真的很快,前後搞了不到一個月?
王宇(探探創始人):對,不到一個月,我們1月26日第一次見唐巖,之前我們不認識,也互相沒見過。我們一開始是準備新一輪融資的,在融資過程中接觸到了唐巖和王力。其實我們沒有被收購的想法,是唐巖和Zach(陌陌戰略投資副總裁)提出來的。接觸了之後聊得很愉快,能說到一塊兒去,感覺是一路人。你知道在網際網路行業裡能聊天聊得那麼舒服的人,其實並不多。
品玩:之前真的從來就沒有過被收購的打算?
王宇:想過有人可能會來收,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刻意地找人來收,我們沒追求過這個。
潘瀅(探探創始人):其實我們也從來沒有想到陌陌會有興趣。
品玩:那如果選擇繼續融資的話,估值會不會比現在的收購價格高一點?
王宇:沒太大區別,幾乎是一樣的價格。我們當時的情況是:如果選擇融資,肯定是我們這麼多輪融資裡最快的一輪。跟陌陌接觸的時候有兩家機構已經做完我們的盡職調查了。所以我們真的在聊完之後,主動選擇了跟陌陌合作,接受了被收購的提議。
品玩:你們互相都看上對方什麼了呢?
唐巖(陌陌創始人):我對探探在這三年裡取得的成績,是非常認可的。尤其認可的一點,是這個團隊的心態處理得非常好。比如說他們會把社交生態的健康度放在第一位考慮,而不是單純追求用戶數據的增長。對企業發展的節奏,他們把控得比較好,甚至比我們當年還要好。
另外我對他們的認可不完全是針對業務,更是針對兩個公司互補的層面,因為雙方各有側重點。這從我們用戶的一些差異,比如年齡、性別比例、地域的差異,甚至包括用戶的重合度的問題,都是能夠得到驗證的。
「收購探探有助於自我反思」
品玩:唐巖在你沒接觸過探探創始團隊之前,你對探探怎麼看?
唐巖:我對探探的看法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吧。最開始我對這種模式不看好。那個時候還沒探探,Tinder比我們大概晚8到10個月左右,我覺得Tinder過於「效率」了,人來得快,去也得快,很難真正地形成社區。
第二個階段是在2015年,那會兒我們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大,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對女性用戶的保護比較差,女性用戶經常受到騷擾。其實它是產品形態決定的,所以很難改,非常被動。這導致我那會兒再來反思探探的模式,發現這個模式最好的一點是:產品邏輯從根本上是保護女性用戶的,因為如果她不去like一個人的話,是受不到騷擾的。所以大概2015年底或者2016年初,我們也加了類似探探的功能,叫點點。
對探探產品和整個公司的看法,我是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因為作為一個創始人,很不好的一點就是:總覺得自家的東西更好,別人家的東西沒那麼好,幾乎就沒有辦法客觀。但事情的發展往往會打自己的臉。創始人一般都覺得自己的產品挺不錯的,別人家的不行,弄不好今年就死掉了,但現實會打臉,人家不但沒死,反而做得越來越大。
第三個階段就是最近一年,我們發現探探三年多以來做到現在這個地步是非常了不起的,如果把自己的主觀因素排除,我對他們取得的成績是非常欽佩的。
品玩:那王宇和潘瀅之前怎麼看陌陌?
潘瀅:陌陌跟我們比是一個更有「魄力」的公司。我們很專一,一直在想把這一個事兒幹好,我們在做所有的功能的時候,都是非常謹慎小心的做很多的A/B測試,如果效果達不到我們覺得可以完全上線的標準的話,我們可能就在很多小城市悄悄地跑無數的測試版本,但是全國大部分看不到我們的產品的變化,我們對產品的功能很謹慎。
但是陌陌的變化就很快,三年半就上市了,而且說賺錢就賺錢了,說賺很多錢就真的賺了很多錢了。我們平時不太看股市和股票,跟唐巖見面聊的時候才知道:人家已經一年賺到80億了,這一點感覺讓我很佩服、很震撼,感覺他們好像今天想做什麼,明天就已經做出來了。
王宇:說實話,我們挺感謝陌陌的。我們A輪和B輪的融資都比較順利,是因為有陌陌做參照,一邊是陌陌,一邊是Tinder,因為兩邊都很成功,所以我們融資反而挺容易的。
品玩:你們覺得陌陌有魄力,很快,那你們是不是一個比較慢的公司?
王宇:其實就我們就沒想快。每一個東西,在真正上線之前會摳得比較緊。所以我們在產品上扔掉了很多東西。比如我們對真正的用戶在我們app上時長,或者對聊天的成功率和配對的成功率會比較在乎。你要加功能的話,肯定有人用,但是如果這些功能對我們核心要幹的事兒沒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就寧可扔掉,所以我們扔了很多這樣的功能。這個必然就看上去很慢,其實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我們更小心一些。
唐巖:這其實也是我最看重他們的一點。因為我陌陌我做了7年。其實我經常是後悔的:好多東西我都覺得快了。比如我們對社區生態的建構,我們其實花了很多心思,但我們原本可以做得更嚴格,更克制。我私下裡跟很多人說過:我挺後悔的,如果再給我選擇的機會的話,我不會選擇在2014年就上市,它有的時候會打亂你在產品上的節奏。
我是覺得自己在公司發展的節奏上把握是不好的。我看到像王宇和Sophia(註:潘瀅)他們會更加沉得住氣。我們過去並不認識,我只是覺得這個產品做得好,做的不錯,業務的發展很好。但是我對他們真實的運營探探的想法是不知道的。所以跟他們聊過兩回之後,我覺得其實反而他們給我們提供了甚至是個人能力上的互補。讓我能更好地反思自己。
品玩:陌陌上線「點點」這個功能的時候你們什麼反應?覺得被抄了嗎?
王宇:當時是在我們C輪融資的時候,有投資人跟我們說,他們有顧慮。因為陌陌將上一個跟探探類似的產品。我們沒太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陌陌的點點這個功能上線之後,我們也沒感覺到太大的影響。因為雙方的用戶在那個時候已經有一定的區分了。陌陌的做法是廣一點,我們的做法是專一一點。
唐巖:真的不是說別人有個相似的功能就會怎麼樣。陌陌一開始上線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是2011年8月4日。結果上線的前一天我們發現,微信出了一個新的功能,叫附近的人。那你能怎麼樣呢?後來又有什麼影響呢?我們融資的時候一直面臨一個「騰訊做你們要怎麼辦」的問題。我最煩的時候只好跟那些投資人說:那騰訊也有投資部,那他們也投資,你們是怎麼活的?不是一個問題嗎?
陌陌的點點界面和探探
「被收購了,更得獨立思考」
品玩:唐巖給你們帶來一個什麼未來,他不是特別擅長畫餅吧?
潘瀅:如果是畫餅的話聽起來挺虛的,但是他說的非常有邏輯。說白了,我們兩家合在一起,真的就是中國的Match Group。
品玩:當時他拿著這個Match Group的故事來去講嗎?
潘瀅:沒有,他會講得比較隱諱一點,因為我們跟Tinder很像,其實大家都在研究,都知道Match Group的市盈率非常高。可是如果Match Group下面任何一個單一的品牌、或者幾個品牌拆出來,是沒有那麼大聚合的價值的。
而且Match Group完全壟斷了整個歐美市場,它不僅把美國壟斷了,也把歐洲壟斷了,還在擴張剩下的其他的市場。所以對我們來講這個邏輯是非常通的。而且大家是真的想幹這個事兒,而不是說只是講個故事給媒體聽,或者講給投資人聽,這一點我們是特別認同唐巖的想法的。
品玩:收購之後探探獨立運營,是在多大程度上的獨立?
唐巖:我特別希望王宇和Sophia能夠獨立思考探探未來的發展,有自己的想法來獨立地運營探探。陌陌這個品牌也會獨立發展,當然也有一些可以資源整合的,比如一些市場推廣上或者整合能夠讓1+1>2的。但在產品結構這塊,獨立思考和獨立探索,應該是比較適合我們雙方的一個道路。
品玩:從人性的角度看陌陌和探探,是獨立的麼?
唐巖:這兩個產品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陌陌更多的在進行場景化社交的搭建,而探探還是希望能夠提升互相喜歡的效率。他們專注於它的使用效率,而我們目前的嘗試是不希望陌陌那麼有效率。
陌陌不能太快地給你提供找到一個妹子,或者找到一個帥哥相互認識的功能。我一定要再想:你們需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互相認識。比如說群組和直播。比如我們都在看一個直播,我們都喜歡這個主播,或者我們在玩《狼人殺》,玩了幾盤之後發現,這個人講話蠻有意思的,那就認識一下吧,認識需要場景。
潘瀅:探探一般用的詞是一見傾心,或者一見鍾情。如果能在0.01秒之內你們兩個有化學反應(chemistry),那我們就不要浪費你另外的兩個0.01秒。
品玩:陌陌和探探還有哪些特別不一樣的地方?
唐巖:因為產品的不同、用戶定位的不同,或者我們發展的側重點的不同,它會導致很多的不同。比如用戶的性別比例,因為產品不一樣,性別比例就會不同。而且因為用戶使用時長的差別,探探的人群可能比我們陌陌略年輕化一些,他們的用戶更加偏一二線城市一些。而我們的用戶因為使用時間足夠長,用戶分布也會更下沉一些。
極光大數據顯示,探探95後佔比更高,男女比例比較平衡
我們改版的時候,也一直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問題。過去是靠匹配,刷附近的人,但現在的側重點已經在發生變化了,我們需要建立場景。那麼以前的這些東西你要不要?它到底跟場景社交是什麼樣的關係?其實永遠都處理不好。我做場景社交,但捨不得丟掉一些在這裡單純為了認識異性的用戶。那就面臨一個兩難的地步,導致你的主功能不放,其他的功能又在加,慢慢的就會導致你思路不那麼清晰。所以這次的收購達成以後,陌陌在單純「約」的這塊的考量就可以少一些了。我們要堅定地側重在場景化社交的這條路上,走得更放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