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家長對國際學校越來越感興趣。香港的英基學校協會也宣布,入讀英基國際幼稚園K1,同時適合接受英式精英教育的學生,將獲保證升讀英基中小學,實施一條龍教育,吸引了不少家長關注。但是,除了英基的學校之外,其他國際學校也各有特色,招生也不盡相同,家長想要搜集資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提前規劃
有些父母擔心孩子上小學後成績不好,孩子後續就讀的中學也不會太理想,將來上大學的機會就少了;有些父母看得更遠,孩子上中學後,就知道孩子的語文能力差,中文不好,上不了本地大學,提前計劃送他們去讀國際學校,後續申請國外的知名大學;還有的孩子,中文讀寫有障礙,但英文學得好,家長也就直接送孩子去國際學校讀書。在過去2年時間內,香港新增5所國際學校,但國際學校的學位競爭仍十分激烈,提醒家長要提前規劃和部署。
二、年級越低,越容易申請
有興趣為孩子報讀國際學校的家長,應考慮何時讓孩子申請,對孩子的中文水平一個期望值。一般來說,越低的年級,比如幼稚園,申請者就越多;而中學及以上的申請人數,由於有部分學生到國外升學,所以學校可提供的學位就會增加。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年級越低,競爭越激烈,入學考試卻越容易;年級越高,入學考試卻比較有難度,競爭反而越激烈。所以,如果父母認為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中文能力,可以讓孩子在當地小學讀到小4或小5才轉學。首先在當地小學打好中文和數學的基礎,並培養學習的習慣,屆時再考國際學校,入學考試不算難,學業要求不算高,以後孩子們的中文水平會比較好。
三、入學考試要求
在入學考試方面,國際學校也一樣,以幼稚園和小學1年級為例,主要玩遊戲;但是,小學2年級和小學3年級開始進行包括英文和數學在內的筆試和面試,少數學校進行在線考試,以評估申請者的智商、英文推理能力等。國際部重視全人教育,非常重視小朋友的素質,如禮貌、思想等,相對而言注重學生的個人發展多於學業成績,而低年級的申請者,則更傾向於面試家長,了解家校雙方是否能溝通。
高年級的申請中,筆試中難度最大的是英文,因為很多學校都會考英語作文,以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想像力和表達能力。其中,有2所國際學校的英文考試均以看圖作文的形式來考察,7年級的考試題目是畫面是一個微笑的婆婆,8年級則是一個在雪中走著的落寞的人。前一種測試學生的想像能力,看他們是否懂得描述表情,掌握單詞的數量等等;後一種測試學生的排版,想像能力,和詞語搭配能力。
四、年齡越小,越易適應
在談到入學問題時,香港諾德安達國際學校校長布萊恩·庫克林說,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很難確定什麼時候是最合適的申請年齡,但通常學生年齡越小越好。舉例來說,諾德安達曾經有一位芬蘭小朋友申請,他只有7歲,而芬蘭的教育體制,孩子7歲才讀書,所以這位小朋友和他的父母都不懂英語。但是最後,學校還是錄取了這個小朋友就讀本校的2年級,然後他在3個月內,就能趕上其他人的英文水平,反映出小朋友越小越容易適應。總而言之,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成功申請到國際學校的學位。
五、國際課程選擇
就中學而言,因為有公開考試,準備公開考試,至少要3年的時間準備才合理,所以家長在為孩子報名時,也可參照這一標準;另外,目前國際學校的高中課程,主要有 IBDP (國際文憑預科)、 GCEA-LEVEL (英國高中課程),以及美國和加拿大的課程與學制,至於學生適合讀哪一門課程,可以根據孩子後學升讀的國家來決定。
IBDP課要求學生學習3門課程即可。若學生在中學階段就清楚知道自己後續大學想要就讀的專業,就可以選擇A-LEVEL,否則可考慮IBDP。對於那些有意讓孩子們進入學校讀書的家長,建議培養孩子積極的學習態度,家長也要了解學校的教學情況,持比較開放的態度,以便為孩子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