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復旦大學、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會
編輯 | 學術君
在復旦的十年時光,經歷了從本科入學時對於醫學和公共衛生專業的迷茫,到進入課題組實習決定未來的幾年投身科研工作;從研究生一年級發表第一篇SCI論文、到畢業論文發表於醫學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從學術之星,到上海市優秀畢業生……十年的經歷不僅見證了學歷的增長,更讓他逐漸確立了人生的方向。而他在復旦的故事,遠遠沒有結束。
他就是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5級直博生劉聰,主攻環境流行病學研究,師從闞海東教授。
圖源:復旦大學
劉聰,公共衛生學院2015級直博生,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專業,導師闞海東教授。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44篇,其中第一/共一作者SCI論文15篇,累計影響因子>150,包括醫學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柳葉刀》子刊、中科院一區期刊5篇。
曾多次獲得復旦大學國家獎學金、冠名獎學金,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獎學金,兩屆研究生「學術之星」,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畢業後就業方向是留校開展博士後相關科研工作,希望繼續為環境與健康學科和公共衛生事業做出貢獻。
他還曾兩次前往英國牛津大學聯合培養,進行過3次國際會議的口頭匯報,這為他的學術道路開拓了國際視野。同時,他還擔任12本SCI期刊的學術審稿人,累計審稿35次,這讓他可以從更宏觀的角度了解學科的動向。
課題組研究成果登上醫學頂級期刊
想必大家對於霧霾這個名詞不會陌生,在近幾年它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各界的熱點話題。霧霾的主要成因是大氣顆粒物造成的空氣汙染,但究竟霧霾究竟會對我們人體產生怎樣的健康危害?這就是劉聰同學的研究方向:顆粒物空氣汙染與人群健康。
劉聰同學線上答辯現場
劉聰和所在課題組的成員們發現,短期暴露於顆粒物,可以在全球水平顯著升高居民的死亡率,並且在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所制定的空氣品質指南濃度限值之下,顆粒物仍存在顯著的健康危害。因此他們的研究具有極大的公共衛生和政策意義,世界衛生組織聯繫他們共享了很多的原始數據,有可能在未來影響全球顆粒物濃度限值標準的制定。
三年多的時間,課題組通過國際合作收集了覆蓋全球6大洲、24個國家的652個城市的大數據。最終,研究成果發表於醫學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被該雜誌評為2019年度最佳論文,這也是當年12篇獲獎論文中唯一的一篇中國學者的研究。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空氣汙染與健康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通過一項全球範圍的多國、多城市研究合作確證了顆粒物空氣汙染的顯著健康危害。8月22日,研究成果《652個城市的大氣顆粒物汙染與每日死亡率的關係》(「Ambient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Daily Mortality in 652 Cities」)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圖源: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劉聰、副教授陳仁傑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闞海東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究計劃「大氣細顆粒物的毒理與健康效應」的支持。
文章發表之後,受到了學術界和媒體的諸多關注,成為ESI前0.1%引用的熱點論文,這項全球研究也彰顯了復旦大學的科研團隊在引領國際化多學科合作方面所起到的極大推動作用。
未來規劃
劉聰還是院籃球隊的主力成員,曾作為隊長帶領球隊獲得研究生「院系杯」籃球賽,楓林校區亞軍和季軍。他認為,科研和生活需要保持相對的平衡,尤其是在面臨較大的科研壓力時,一味的堅持可能收效甚微,通過轉移注意力來調劑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未來劉聰將留校從事博士後相關科研工作,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我國環境衛生事業繼續貢獻力量。
劉聰表示,取得今天的成績要特別感謝他的導師闞海東教授、課題組所有成員對他的幫助,以及公共衛生學院的培養。作為復旦大學十佳三好導學團隊,這個團結向上的集體給了他不斷前進的動力。
本文來源:復旦大學、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會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