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矢車菊
矢車菊又稱藍芙蓉、翠蘭、荔枝菊,為菊科二年生草本。葉互生,基生葉長橢圓狀披針形,全緣或琴裂,中部以上葉條形,全緣或有疏鋸齒;頭狀花序單生於枝頂,邊花漏鬥形,6裂,向外伸展,呈舌狀花形狀,藍色;盤心花筒形細小。瘦果長卵形。
矢車菊變種花色有淺藍、藍紫、深紫、雪青、淡紅、玫瑰紅等;另有矮生種,株高4050釐米,叢株較圓整。園藝變種的舌狀花多層,形似重瓣。矢車菊性強健,耐寒力強,喜陽光,要求肥沃、溼潤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但在瘠地也能生長,只是植株瘦弱,花少。
用種子繁殖,春播秋播都可以,但春播的植株生長與開花率較秋播植株差。在9月中、下旬播種,播種後覆土以看不見種子為厚度,並稍加鎮壓,即行淋水,促使其發芽,發芽後勤加管理,待長出67片葉、約在11月或翌春時移植。苗高1015釐米時定植。定植後,每隔10天或半個月施尿水一次。每月中耕一次,使土壤經常保持疏鬆。並進行摘心,促發側枝,使植株矮化。冬季不需防寒。
矢車菊花序過分成熟時,瘦果亦能散落。花序一經枯黃,即可採收,一般可在絕大多數花序枯黃時,割取全株,乾燥脫粒。矢車菊適宜布置花壇、花境或作切花,矮生種宜於盆栽。
(二)金魚草
金魚草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但常作二年生栽培。株高3090釐米;葉對生或上部互生,矩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約7釐米;總狀花序頂生,長達25釐米以上;花色有白、黃、紅、紫及間色,喉凸頂部呈明顯黃色。金魚草的栽培變種花色主要為白色和各種深淺不同的黃、橙、紅、紫色,以及唇部和筒部相異的間色。莖部青綠的,花色除紫色外均有;反之莖色帶紅者,花色只有紅、紫色。根據植株高度可分為:
1. 大花高莖種株高90釐米以上,少分枝。
2. 中莖種株高4560釐米,分枝多。
3. 矮生種株高2030釐米,多分枝,花小。
此外還有重瓣種等。金魚草較耐寒,喜陽光,不耐酷熱,但耐半蔭。要求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士壤,稍耐石灰質土壤。用播種繁殖多在810月進行。播後45天可發芽, 半月後進行假植,兩個月後定植或移植於場地、花壇中。定植後可每周施一次4:6尿水。盆栽和花壇布置的地栽苗,在8片真葉時摘心一次,使多生側枝;而地栽供切花用的則不要摘心,應摘除側芽,使長成一條粗壯的花枝。由於前期氣溫仍高,植株較矮小,花不多,可在11月間摘除植株上部,僅留基部56釐米高,加強肥水管理,60天後有花,花枝粗壯,開花亦多。由播種至開花需140150天。
金魚草在花序大多數蒴果變棕黃財,剪取整個果枝曬乾脫粒。如需要分別花色或類型留種,須注意嚴密間隔。金魚草為優良的花壇、花境材料,高莖種可作背景材料或作切花;中、矮莖種宜作盆花用。
(三)萬壽菊
萬壽菊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株高約6080釐米,莖粗壯、光滑;葉對生,羽狀深裂,裂片長矩圓形或披針形,有鋸齒,上部葉裂片的鋸齒或頂端常具長而軟的芒,葉緣具數個大油腺點,頭狀花序單生I花色有黃、黃綠、橙黃等。變種花色變化自淡黃、檸檬黃、金黃、橙黃至橙紅。根據植株高低可分為高莖種,中莖種和矮生種。根據花形,可分為如下幾型:
蜂窩型花序基本上由舌狀花構成,盤心筒狀花分散夾雜其間,呈「重瓣狀」。舌狀花先端闊,呈波狀捲曲或起皺。小花排列緊密,花序外形呈球形。散展型花序呈重瓣狀。舌狀花先端闊,較平展,不甚捲曲,小花排列較疏鬆。卷鉤型花序呈「重瓣狀」。舌狀花窄,先端尖,有時外翻,小花互相捲曲鉤環。
性喜陽光,耐乾旱,在多溼的氣候條件下生長不良。要求肥沃而疏鬆的土壤。用播種繁殖,在8月間進行,45天可發芽,因幼苗生長迅速,宜注意間苗。在真葉發生後移植,30天可定植,再過60天後即可開花。也可扦插繁殖,自9月開始,15天可生根,25天後定植,60天可開花。播種或扦插,待苗高約10l2釐米左右即行摘心,可促使多分側枝。對肥水要求不嚴,從定植到開花前半個月施肥一次。如過分乾旱要注意適當灌溉。
夏季開花所結的瘦果發芽率很低,應採用9月以後開花所結的果實,取新鮮有光澤的留種。當舌狀花已捲縮失色,總苞發黃時,雖總梗尚青,即可摘取,曬乾脫粒。萬壽菊中、矮型種可作花壇、花徑材料,並可盆栽或切花;高莖種除作切花外,亦可作背景材料,如通過延遲播種等法控制高度,還可作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