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那點事:溫度傳感器的原理

2020-12-04 LB竹葉

溫度傳感器定義

溫度傳感器是指能感受溫度並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是溫度測量儀表的核心部分,品種繁多。溫度傳感器對於環境溫度的測量非常準確,廣泛應用於農業、工業、車間、庫房等領域。

溫度傳感器發展歷史

公元1600年,伽利略研製出氣體溫度計。一百年後,研製成究竟溫度計和水銀溫度計。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發展的需要,相繼研製出金屬絲電阻、溫差電動勢元件、雙金屬式溫度傳感器。1950年以後,相繼研發製成半導體熱敏電阻器。最近,隨著原材料、加工技術的飛速發展、又陸續研製出各種類型的溫度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分類

按測量方式可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大類。

1、接觸式

接觸式溫度傳感器的檢測部分與被測對象有良好的接觸,又稱溫度計。

溫度計通過傳導或對流達到熱平衡,從而使溫度計的示值能直接表示被測對象的溫度。

一般測量精度較高。在一定的測溫範圍內,溫度計也可測量物體內部的溫度分布。但對於運動體、小目標或熱容量很小的對象則會產生較大的測量誤差,常用的溫度計有雙金屬溫度計、玻璃液體溫度計、壓力式溫度計、電阻溫度計、熱敏電阻和溫差電偶等。它們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商業等部門。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常使用這些溫度計。

2、非接觸式

它的敏感元件與被測對象互不接觸,又稱非接觸式測溫儀表。這種儀表可用來測量運動物體、小目標和熱容量小或溫度變化迅速(瞬變)對象的表面溫度,也可用於測量溫度場的溫度分布。

最常用的非接觸式測溫儀表基於黑體輻射的基本定律,稱為輻射測溫儀表。各類輻射測溫方法只能測出對應的光度溫度、輻射溫度或比色溫度。只有對黑體(吸收全部輻射並不反射光的物體)所測溫度才是真實溫度。如欲測定物體的真實溫度,則必須進行材料表面發射率的修正。而材料表面發射率不僅取決於溫度和波長,而且還與表面狀態、塗膜和微觀組織等有關,因此很難精確測量。

非接觸式溫度傳感器的優點是測量上限不受感溫元件耐溫程度的限制,因而對最高可測溫度原則上沒有限制。

按照傳感器材料及電子元件特性分為熱電阻和熱電偶兩類。

1、熱電阻

熱敏電阻是用半導體材料, 大多為負溫度係數,即阻值隨溫度增加而降低。

溫度變化會造成大的阻值改變,因此它是最靈敏的溫度傳感器。但熱敏電阻的線性度極差,並且與生產工藝有很大關係。

熱敏電阻還有其自身的測量技巧。熱敏電阻體積小是優點,它能很快穩定,不會造成熱負載。不過也因此很不結實,大電流會造成自熱。由於熱敏電阻是一種電阻性器件,任何電流源都會在其上因功率而造成發熱。功率等於電流平方與電阻的積。因此要使用小的電流源。如果熱敏電阻暴露在高熱中,將導致永久性的損壞。

2、熱電偶

熱電偶是溫度測量中最常用的溫度傳感器。其主要好處是寬溫度範圍和適應各種大氣環境,而且結實、價低,無需供電,也是最便宜的。電偶是最簡單和最通用的溫度傳感器,但熱電偶並不適合高精度的的測量和應用。

按照溫度傳感器輸出信號的模式,可大致劃分為三大類:數字式溫度傳感器、邏輯輸出溫度傳感器、模擬式溫度傳感器。

1、數字式溫度傳感器

它採用矽工藝生產的數字式溫度傳感器,其採用PTAT結構,這種半導體結構具有精確的,與溫度相關的良好輸出特性。

2、邏輯輸出溫度傳感器

在許多應用中,我們並不需要嚴格測量溫度值,只關心溫度是否超出了一個設定範圍,一旦溫度超出所規定的範圍,則發出報警信號,啟動或關閉風扇、空調、加熱器或其它控制設備,此時可選用邏輯輸出式溫度傳感器

3、模擬式溫度傳感器

模擬溫度傳感器,如熱電偶、熱敏電阻和RTDS對溫度的監控,在一些溫度範圍內線性不好,需要進行冷端補償或引線補償;熱慣性大,響應時間慢。集成模擬溫度傳感器與之相比,具有靈敏度高、線性度好、響應速度快等優點,而且它還將驅動電路、信號處理電路以及必要的邏輯控制電路集成在單片IC上,有實際尺寸小、使用方便等優點。常見的模擬溫度傳感器有LM3911、LM335、LM45、AD22103電壓輸出型、AD590電流輸出型。

相關焦點

  • 溫度傳感器工作原理
    導讀:溫度傳感器,顧名思義就是對溫度敏感的傳感器,那麼溫度傳感器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學習一下溫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吧。
  • pt100溫度傳感器的工作電路及原理與pt100溫度傳感器的檢定點選擇
    pt100溫度傳感器是一種將溫度變量轉換為可傳送的標準化輸出信號的儀表。主要用於工業過程溫度參數的測量和控制。帶傳感器的變送器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傳感器和信號轉換器。由於溫度不管是從物理量本身還是在實際人們的生活中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溫傳感器就會相應產生。  由於PT100熱電阻的溫度與阻值變化關係,人們便利用它的這一特性,發明並生產了PT100熱電阻溫度傳感器。它是集溫度溼度採集於一體的智能傳感器。溫度的採集範圍可以在-200℃~+850℃,溼度採集範圍是0%~100%。
  • pt100溫度傳感器工作原理,pt100傳感器接線圖
    打開APP pt100溫度傳感器工作原理,pt100傳感器接線圖 發表於 2017-10-25 10:36:56   Pt100
  • 光纖溫度傳感器原理及應用
    光纖溫度傳感器原理光纖溫度傳感器是一種傳感裝置,利用部分物質吸收的光譜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原理,分析光纖傳輸的光譜了解實時溫度,主要材料有光纖、光譜分析儀、透明晶體等,分為分布式、光纖螢光溫度傳感器。光纖溫度傳感器,是一類利用在光線在光線中傳輸時,光的振幅、相位、頻率、偏振態等隨光纖溫度變化而變化的原理製作的傳感器。
  • 各種溫度傳感器分類及其原理
    溫度傳感器是檢測溫度的器件,其種類最多,應用最廣,發展最快。眾所周知,日常使用的材料及電子元件大部分特性都隨溫度而變化,在此我們暫時介紹最常用的熱電阻和熱電偶兩類產品。   1.熱電偶的工作原理   當有兩種不同的導體和半導體A和B組成一個迴路,其兩端相互連接時,只要兩結點處的溫度不同,一端溫度為T,稱為工作端或熱端,另一端溫度為TO,稱為自由端(也稱參考端)或冷端,則迴路中就有電流產生,如圖2-1(a)所示,即迴路中存在的電動勢稱為熱電動勢。
  • 數字溫度傳感器DS1722原理及應用
    傳感器DS1722和單片機89C51構成的溫度測量系統。而數字溫度傳感器更因適用於各種微處理器接口組成的自動溫度控制系統具有可以克服模擬傳感器與微處理器接口時需要信號調理電路和A/D轉換器的弊端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工業控制、電子測溫計、醫療儀器等各種溫度控制系統中。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數字溫度傳感器有DS1820、MAX6575、DS1722、MAX6635等。
  • 溫度傳感器原理
    溫度傳感器原理
  • 溫度傳感器分類及工作原理介紹
    按照傳感器材料及電子元件特性分為熱電阻和熱電偶兩類。1、熱電阻熱敏電阻是用半導體材料, 大多為負溫度係數,即阻值隨溫度增加而降低。溫度變化會造成大的阻值改變,因此它是最靈敏的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工作原理1、熱電偶傳感器哦工作原理當有兩種不同的導體和半導體A和B組成一個迴路,其兩端相互連接時,只要兩結點處的溫度不同,一端溫度為T,稱為工作端或熱端,另一端溫度為TO,稱為自由端或冷端,則迴路中就有電流產生,即迴路中存在的電動勢稱為熱電動勢
  • pt100溫度傳感器原理
    電阻式溫度檢測器(RTD,Resistance Temperature Detector)是一種物質材料作成的電阻,它會隨溫度的上升而改變電阻值,如果它隨溫度的上升而電阻值也跟著上升就稱為正電阻係數,如果它隨溫度的上升而電阻值反而下降就稱為負電阻係數。大部分電阻式溫度檢測器是以金屬作成的,其中以白金(Pt)作成的電阻式溫度檢測器,最為穩定-耐酸鹼、不會變質、相當線性...
  • 汽車電子之溫度傳感器
    當進氣溫度低時,空氣密度高,相同體積氣體的重量增加;反之,當進氣溫度升高時,相同體積氣體的重量將減小。在採用歧管壓力式、翼片式、卡爾曼渦流式、量芯式空氣流量傳感器的燃油噴射系統中,由於空氣流量傳感器測定的空氣流量為體積流量,因此需要配裝進氣溫度傳感器和大氣壓力傳感器。
  • 水銀溫度計與電子式溫度傳感器環境溫度檢測對比試驗
    實驗器材:皓天五合一手持檢測儀、水銀溫度計、恆溫箱實驗內容:在相同環境下進行對比試驗,測試五合一手持檢測儀(溫度傳感器
  • 溫度傳感器的認識及其工作過程
    1.2溫度、溼度的測量方法 溼度測量技術來由已久。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近代測量技術也有了飛速的發展。溼度測量從原理上劃分二、三十種之多。對溼度的表示方法有絕對溼度、相對溼度、露點、溼氣與幹氣的比值(重量或體積)等等。但溼度測量始終是世界計量領域中最著名的難題之一。
  • 溫度傳感器原理,測量技巧及接線方法.
    圖1  各種流行溫度傳感器的優點和缺點測溫原理:兩種不同成分的導體(稱為熱電偶絲或熱電極)兩端接合成迴路,當接合點的溫度不同時,在迴路中就會產生電動勢,熱電偶就是利用這種原理進行溫度測量的,其中,直接用作測量介質溫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稱為測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稱為補償端);冷端與顯示儀表連接,顯示出熱電偶所產生的熱電動勢,通過查詢熱電偶分度表,即可得到被測介質溫度。熱電偶是溫度測量中最常用的傳感器。其主要好處是寬溫度範圍和適應各種大氣環境,而且結實、價低,無需供電,尤其最便宜。
  • 電子鼻傳感器原理與技術簡介
    聲表面波(SAW)傳感器與QCM傳感器的主要區別為:  (1)瑞利波是經SAW的表面運行,不是像QCM一樣通過其體內;  (2)SAW傳感器工作頻率更高,因此可產生更大的頻率變化。  但是,SAW傳感器的信噪比遜於QCM傳感器,因此在許多情況下,前者的靈敏度要低於後者。  電子鼻傳感器的第三大類是金屬氧化矽場效應管傳感器(MOSFET)。其工作原理是:VOC與催化金屬材料相接觸所生成的反應產物(如氫)會擴散通過MOSFET的控制極來改變器件的導電物性。
  • 藍寶石光纖溫度傳感器系統原理分析
    在高溫區(400℃以上),光纖溫度傳感器基於光纖被加熱要引起熱輻射的原理工作。熱輻射效應光強調製型光纖溫度傳感器屬於被動式光強調製,它不需要外加光源,而直接由藍寶石光纖製成的黑體腔收集熱輻射,然後通過傳輸光纖送到光電二極體探測並進行數據處理。熱輻射的強度和波長是溫度的函數。
  • 溫度傳感器基礎知識介紹
    1990年國際溫標:   a、溫度單位:熱力學溫度是基本功手物理量,它的單位開爾文,定義為水三相點的熱力學溫度的1/273.16,使用了與273.15K(冰點)的差值來表示溫度,因此現在仍保留這個方法。根據定義,攝氏度的大小等於開爾文,溫差亦可用攝氏度或開爾文來表示。
  • NTC、PTC溫度傳感器工作原理
    NTC、PTC溫度傳感器工作原理:熱敏電阻的基本電氣特性是它們隨其溫度變化而改變電阻度會隨周圍溫度或電流通過熱敏電阻而導致的自熱而改變.
  • 溼度傳感器原理
    市場上的溫溼度傳感器一般是測量溫度量和相對溼度量。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表示溼度的物理量是空氣的相對溼度。用%RH表示。在物理量的導出上相對溼度與溫度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定體積的密閉氣體,其溫度越高相對溼度越低,溫度越低,其相對溼度越高。
  • 熱電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分類
    其產生的機理為:高溫端的電子能量要比低溫端的電子能量大,從高溫端跑到低溫端的電子數比從低溫端跑到高溫端的要多,結果高溫端因失去電子而帶正電,低溫端因獲得多餘的電子而帶負電,在導體兩端便形成溫差電動勢。  熱電阻傳感器是利用導體的電阻值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原理進行測溫的。熱電阻廣泛用來測量-200~850℃範圍內的溫度,少數情況下,低溫可測量至1K,高溫達1000℃。
  • pt100溫度傳感器精度,pt100溫度傳感器允許偏差範圍
    打開APP pt100溫度傳感器精度,pt100溫度傳感器允許偏差範圍 發表於 2017-10-26 11:30:13   溫度傳感器(temperature transducer)是指能感受溫度並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