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鼻傳感器原理與技術簡介

2020-11-25 OFweek維科網

  聲表面波(SAW)傳感器與QCM傳感器的主要區別為:

  (1)瑞利波是經SAW的表面運行,不是像QCM一樣通過其體內;

  (2)SAW傳感器工作頻率更高,因此可產生更大的頻率變化。

  (3)QCM的典型工作頻率僅是10MHz,而SAW器件則在幾百MHz;

  (4)由於SAW是平面器件,所以可用微電子工業普遍採用的光刻技術來製造,而不像QCM那樣需要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進行三維處理,因此批量生產的成本更低。

  但是,SAW傳感器的信噪比遜於QCM傳感器,因此在許多情況下,前者的靈敏度要低於後者。

  電子鼻傳感器的第三大類是金屬氧化矽場效應管傳感器(MOSFET)。其工作原理是:VOC與催化金屬材料相接觸所生成的反應產物(如氫)會擴散通過MOSFET的控制極來改變器件的導電物性。如圖3所示,典型的MOSFET結構有一個P型襯底和在襯底上擴散的兩個摻雜濃度很高的N型區,兩個N區的金屬觸點分別稱為源極和漏極。器件的靈敏度和選擇性可通過改變金屬接觸劑的類型和厚度以及改變工作溫度來改變。

  MOSFET的優點之一是可依託IC製造工藝,批量生產、質量穩定,主要問題是接觸反應產物(如氫)必須滲入催化金屬塗層來影響溝道中的電荷,這就對晶片的密閉封裝方式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MOSFET與導電性傳感器一樣,也存在基準值漂移問題。

  第四類實用的氣味傳感器是光纖傳感器。它對氣體化合物的響應形式是光譜色彩發生變化。如圖4所示,這種傳感器的主幹部分是玻璃纖維,在玻璃纖維的各面敷有很薄的化學活性材料塗層。化學活性材料塗層是固定在有機聚合物矩陣中的螢光染料,當與VOC接觸時,來自外部光源的單頻或窄頻帶光脈衝沿光纖傳播並激勵活性材料,使其與VOC相互作用反應。這種反應改變了染料的極性,從而改變了螢光發射光譜。

  只要對許多敷有不同染料混合物的光纖器件構成的傳感器陣列產生的光譜變化進行檢測分析,就可以確定對應的氣體化合物成分。光纖傳感器有很強的抗噪能力和極高的靈敏度,其靈敏度單位以ppb(十億分率)計,這是其它電子鼻傳感器類型所遠不及的。目前光纖傳感器的主要缺點是:(1)其設備控制系統較複雜,成本較高,(2)螢光染料受白光化作用影響,使用壽命有限。

相關焦點

  • 電子鼻組成及工作原理
    電子鼻組成及工作原理 2014-05-04 15:02:38 來源: 瀏覽: 次 電子鼻又稱氣味掃描儀,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用來對食品中的複雜嗅味和很多揮發性成分進行分析、識別和檢測的儀器,它由傳感器系統和 自動化模式識別系統
  • 基於氣體傳感器陣列的電子鼻系統
    電子鼻在20 世紀末被正式提出, 作為一種人工嗅覺系統, 它由適當的模式識別系統和具有交叉選擇性的氣體傳感器組成的傳感器陣列構成, 是一種能夠識別單一或複雜氣味/氣體的儀器, 其應用領域包括食品工業、環境監測、軍事安全等, 是當前氣體檢測領域的研究熱點.
  • 電子鼻系統中用到的傳感器有哪些
    電子鼻是利用氣體傳感器陣列的響應圖案來識彆氣味的電子系統,它可以在幾小時、幾天甚至數月的時間內連續地、實時地監測特定位置的氣味狀況。 電子鼻主要由氣味取樣操作器、氣體傳感器陣列和信號處理系統三種功能器件組成。電子鼻識彆氣味的主要機理是在陣列中的每個傳感器對被測氣體都有不同的靈敏度,例如,一號氣體可在某個傳感器上產生高響應,而對其他傳感器則是低響應,同樣,二號氣體產生高響應的傳感器對一號氣體則不敏感,歸根結底,整個傳感器陣列對不同氣體的響應圖案是不同的,正是這種區別,才使系統能根據傳感器的響應圖案來識彆氣味。
  • 電子鼻氣味識別傳感器的應用設計
    電子鼻是利用氣體傳感器陣列的響應圖案來識彆氣味的電子系統,它可以在幾小時、幾天甚至數月的時間內連續地、實時地監測特定位置的氣味狀況。
  • 電子鼻技術及其在茶葉香氣檢測中的應用及展望
    近年來隨著與電子鼻相關的傳感技術、模式識別技術等的不斷發展,電子鼻廣泛應用在食品行業、環境監測、醫學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在茶葉領域研究應用中,電子鼻也逐漸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顯示出其廣闊的發展前景。電子鼻的工作原理就是模擬人的嗅覺器官對氣味進行感知、分析和判斷,一般由氣體採集流向控制系統、氣敏傳感器陣列、信號處理子系統和模式識別子系統等四大部分組成。
  • 「通用」電子鼻的實現任重道遠
    很大一部分模擬電子產品都與現實世界的傳感器及信號處理密切相關,例如,我們擁有能夠完美捕獲並解碼聲音、光、圖像、壓力、運動、熱量和溫度的傳感器及計算系統。但是,在對味道和氣味進行檢測和分類時,我們仍面臨極大的挑戰,因為味道和氣味是基於化學而不是物理原理。
  • 超靈敏「電子鼻「:傳統傳感器的300倍
    原標題:殘次石墨烯可造超靈敏「電子鼻」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科學家日前開發出一種能夠分辨出單個氣體分子的超高靈敏度「電子鼻」。這種新型氣體傳感器對氣體分子的吸收能力比傳統化學傳感器強300倍。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用來製造這種高靈敏度「電子鼻」的材料竟是此前被認為殘次品的、存在缺陷的石墨烯。
  • 前瞻:通用「電子鼻「能實現嗎?
    很大一部分模擬電子產品都與現實世界的傳感器及訊號處理密切相關。使我們擁有能完美擷取並解碼聲音、光、影像、壓力、運動、熱量和溫度的傳感器及運算系統。但是,在對味道和氣味進行檢測和分類時,仍面臨極大的挑戰,這是因為味道和氣味是基於化學而不是物理原理。
  • 超聲波傳感器工作原理簡介
    打開APP 超聲波傳感器工作原理簡介 周碧俊 發表於 2018-07-18 16:22:00 隨著全球範圍內工業自動化水平的提高
  • 新型「電子鼻」手機嗅覺傳感器 可鑑別出多種物質
    導讀由Honeywell開發的新型「電子鼻」,可以鑑別出多種物質。通過這種技術可以讓這個極小的傳感器檢測任何事物,從空氣汙染到危險的化學藥品。   由Honeywell開發的新型「電子鼻」,可以鑑別出多種物質。通過這種技術可以讓這個極小的傳感器檢測任何事物,從空氣汙染到危險的化學藥品。「我們做出了全世界最小的真空泵,這種技術令分析設備可以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 溼度傳感器原理
    >1.溼度傳感器原理--簡介  溼度傳感器是指能將溼度量轉換成容易被測量處理的電信號的設備或裝置。2.溼度傳感器原理--測量方法  溼度測量技術來由已久。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近代測量技術也有了飛速的發展。
  • 低成本小型電子鼻傳感器,可用於搜救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的科學家開發出了號稱「最小、最便宜的」高靈敏度可攜式人造電子鼻(E-nose)偵測器,它採用陣列式傳感器偵測多種物質,檢測可以證明人類存在的特定「化學足跡」,十分可靠且能重複化學組成檢測。設計用途為地震和雪崩的災後搜救。3u2ednc
  • 從光子到電子,圖像傳感器技術簡介
    來源:EETOP編譯自allaboutcircuits 光子和電子 電子成像的基本前提是,光能以保留視覺信息的方式轉化為電能,從而使我們能夠重建場景的光學特性。
  • 天台在坡塘區域安裝電子鼻 惡臭直觀可「見」
    為進一步加強對該區域的環境監管,今年年初,天台縣投資175萬元,從德國AIRSENSE購置了惡臭檢測儀(俗稱「電子鼻」),並在各醫化企業安裝。試運行5個月來,該區域同期環境投訴量下降40%,惡臭發生頻次明顯減少,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一是監測設備技術領先。「電子鼻」主要由氣味取樣操作器、氣體傳感器陣列和信號處理系統三種功能器件組成。
  • 聯想創投「未來午餐會」第四期:聞慧科技「電子鼻」讓生活更美好
    (原標題:聯想創投「未來午餐會」第四期:聞慧科技「電子鼻」讓生活更美好)
  • 「電子鼻」嗅出商機 香港青年納米技術研發氣體檢測器
    一心要把氣味變得可測可控的郭韋廷,憑藉納米技術研製出如「電子鼻」一般的氣體監測傳感器,可嗅出大到重工業、小到一般家庭都適用的氣體商機。他直言選一個冷門領域去創業很大膽,但事實上氣體監測技術對應的是一個很龐大、且未充分開發的市場。郭韋廷介紹,現在市面上的氣體檢測器林林總總,但每款只能對應一種氣體,且不支持數據及上網功能,而且檢測器體積不小。
  • CMOS圖像傳感器基本原理與應用簡介
    目前,最引人注目,最有發展潛力的是採用標準的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互補金屬氧化物場效應管)技術來生產圖像傳感器,即CMOS圖像傳感器。CMOS圖像傳感器晶片採用了CMOS工藝,可將圖像採集單元和信號處理單元集成到同一塊晶片上。
  • 電子鼻應用於豬肉丸子香味預測
    目前電子鼻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食品領域中的食物分類和品質檢測,但少有將電子鼻應用在食品風味的預測上。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的蔣強、鄭麗敏和田立軍等人在電子鼻對不同丸子樣本能夠良好分類的基礎上。
  • 「電子鼻」可識別多種氣味
    俄羅斯技術、系統和進程領域空間研究實驗室研製的小型「電子鼻」日前獲得專利,作為能快速學習的人工神經網絡智能,其可識別多種化學物質的氣味,不僅能區別不同氣體混合物,還能記住新氣味。  高等經濟大學莫斯科電子科學與數學學院教授弗拉基米爾·庫拉金表示,一般的氣體和氣味傳感器只能識別一種特定氣味,新成果創新之處在於,採用能夠快速學習的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技術,在半導體傳感器組成的固體氣味識別模型基礎上製成,有助於精確分析混合氣味。  電子鼻的雙層神經網絡能夠識別16種氣味,相應地擁有16位輸出代碼。
  • 生物醫療 || 電子鼻強勢進軍醫療領域
    一項發表在《消化道》(Gut)雜誌網絡版上的原理研究證明,一種可攜式「電子鼻」可以準確地檢測出食管癌的前兆--巴雷特食管(Barret食管)。巴雷特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復層鱗狀上皮被單層柱狀上皮所替換的一種病理現象,簡單理解就是沿著食管排列的健康細胞被異常細胞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