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鼻氣味識別傳感器的應用設計

2020-12-06 電子產品世界

電子鼻是利用氣體傳感器陣列的響應圖案來識彆氣味的電子系統,它可以在幾小時、幾天甚至數月的時間內連續地、實時地監測特定位置的氣味狀況。

電子鼻主要由氣味取樣操作器、氣體傳感器陣列和信號處理系統三種功能器件組成。電子鼻識彆氣味的主要機理是在陣列中的每個傳感器對被測氣體都有不同的靈敏度,例如,一號氣體可在某個傳感器上產生高響應,而對其他傳感器則是低響應,同樣,二號氣體產生高響應的傳感器對一號氣體則不敏感,歸根結底,整個傳感器陣列對不同氣體的響應圖案是不同的,正是這種區別,才使系統能根據傳感器的響應圖案來識彆氣味。

  電子鼻的類型很多,其典型的工作程式是:首先,利用真空泵把空氣取樣吸取至裝有電子傳感器陣列的小容器室中。接著,取樣操作單元把已初始化的傳感器陣列暴露到氣味體中,當揮發性化合物(VOC)與傳感器活性材料表面相接觸時,就產生瞬時響應。這種響應被記錄並傳送到信號處理單元進行分析,與資料庫中存儲的大量VOC圖案進行比較、鑑別,以確定氣味類型。最後,要用酒精蒸氣「衝洗」傳感器活性材料表面以去除測畢的氣味混合物。在進入下一輪新的測量之前,傳感器仍要再次實行初始化(即工作之間,每個傳感器都需用乾燥氣或某些其它參考氣體進行清洗,以達到基準狀態)。被測氣味作用的時間稱為傳感器陣列的「響應時間」,清除過程和參考氣體作用的初始化過程所花的時間稱為「恢復時間」。

  在電子鼻系統中,氣體傳感器陣列是關鍵因素。除基本的氣相色譜(GC)分析法以外,電子鼻傳感器的主要類型還有導電型傳感器、壓電類傳感器、場效應傳感器、光纖傳感器等。

  導電性傳感器的基本特點是,其置於揮發性化合物(VOC)時的響應形式是電阻值發生變化。導電性傳感器又分為金屬氧化物傳感器和聚合物傳感器兩大類。金屬氧化物傳感器在電子鼻系統中應用更廣泛,其結構如圖1所示。此類傳感器中與VOC相接觸的活性材料是錫、鋅、鈦、鎢或銥的氧化物,襯底材料一般是矽、玻璃、塑料,發生接觸反應需滿足200~400℃的溫度條件,因此在底部設置了加熱器。氧化物材料中用鉑、鈀等貴重金屬攙雜形成兩條金屬接觸電極。與VOC的相互作用改變了活性材料的導電性,使兩電極之間的電阻發生變化,這種電阻變化可用單臂電橋或其它電路來測量。事實上,一個傳感器的活性材料總是設計得對某些特定氣味響應最靈敏。

  該傳感器的靈敏度範圍為5~50ppm。金屬氧化物傳感器的缺點是:

  (1)工作溫度較高;

  (2)經長時間工作之後,響應基準值易發生漂移,需要利用信號處理運算來克服;

  (3)對氣體混合物中出現的硫化物呈「中毒」反應。

  但是,它有很寬的適用範圍和相對低的成本,故依然成為當今廣泛應用的氣體傳感器。

  導電聚合物傳感器中,與VOC接觸的活性材料一般是用噻吩、吲哚、呋喃等成分構成的導電聚合物,當氣體分子與上述聚合物材料接觸時會發生電離或共價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影響了電子沿聚合物鏈的傳輸,即改變了導電性。在聚合物材料中,利用顯微組構技術形成兩條間隔10~20μm的電極,通過在兩電極之間施加交變電壓來使聚合物電聚合化,改變電壓掃描速率,並應用一系列聚合物前體就可產生各種各樣的活性材料,使不同的材料分別對不同的氣體呈特定響應。導電聚合物傳感器在一般環境溫度下工作而無需加熱,因此更容易製造,其電子界面更為直接,從而在可攜式儀器應用中有更大優勢。這種傳感器探測氣味的靈敏度可達到0.1ppm,比金屬氧化物傳感器更高,但一般在10~100ppm範圍之內。

  目前導電聚合物傳感器的主要缺陷是:

  (1)活性材料電聚合過程較為困難和費時;

  (2)與VOC接觸響應存在隨時間發生飄移的現象;

  (3)對溼度極為敏感,這種敏感性易掩蓋和幹擾對VOC的正常響應。

另外,某些氣體會穿透聚合物材料整體,從而減慢了將VOC從聚合物中去除的過程,即延緩了傳感器的恢復時間。



技術專區

相關焦點

  • 「電子鼻」可識別多種氣味
    俄羅斯技術、系統和進程領域空間研究實驗室研製的小型「電子鼻」日前獲得專利,作為能快速學習的人工神經網絡智能,其可識別多種化學物質的氣味,不僅能區別不同氣體混合物,還能記住新氣味。  高等經濟大學莫斯科電子科學與數學學院教授弗拉基米爾·庫拉金表示,一般的氣體和氣味傳感器只能識別一種特定氣味,新成果創新之處在於,採用能夠快速學習的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技術,在半導體傳感器組成的固體氣味識別模型基礎上製成,有助於精確分析混合氣味。  電子鼻的雙層神經網絡能夠識別16種氣味,相應地擁有16位輸出代碼。
  • 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氣體分析儀:識別多種氣味的「電子鼻」
    打開APP 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氣體分析儀:識別多種氣味的「電子鼻」 發表於 2017-12-04 14:13:36 俄羅斯技術、系統和進程領域空間研究實驗室工作人員研製出一款小型「電子鼻」並獲專利,這是一款能快速學習的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氣體分析儀,可識別多種化學物質的氣味。
  • 基於氣體傳感器陣列的電子鼻系統
    電子鼻在20 世紀末被正式提出, 作為一種人工嗅覺系統, 它由適當的模式識別系統和具有交叉選擇性的氣體傳感器組成的傳感器陣列構成, 是一種能夠識別單一或複雜氣味/氣體的儀器, 其應用領域包括食品工業、環境監測、軍事安全等, 是當前氣體檢測領域的研究熱點.
  • 電子鼻系統中用到的傳感器有哪些
    電子鼻是利用氣體傳感器陣列的響應圖案來識彆氣味的電子系統,它可以在幾小時、幾天甚至數月的時間內連續地、實時地監測特定位置的氣味狀況。 電子鼻主要由氣味取樣操作器、氣體傳感器陣列和信號處理系統三種功能器件組成。電子鼻識彆氣味的主要機理是在陣列中的每個傳感器對被測氣體都有不同的靈敏度,例如,一號氣體可在某個傳感器上產生高響應,而對其他傳感器則是低響應,同樣,二號氣體產生高響應的傳感器對一號氣體則不敏感,歸根結底,整個傳感器陣列對不同氣體的響應圖案是不同的,正是這種區別,才使系統能根據傳感器的響應圖案來識彆氣味。
  • 「電子鼻」時代來臨?英特爾研發嗅覺晶片,可識別10種氣味!
    「電子鼻」時代來臨?英特爾研發嗅覺晶片,可識別10種氣味! 人類對於技術突破的追求永不止步,當面部識別技術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
  • 電子鼻技術及其在茶葉香氣檢測中的應用及展望
    電子鼻又稱人工嗅覺分析系統,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用來分析、識別和檢測氣味的具有人工智慧特點的仿生檢測儀器。電子鼻能在短時間內分析、識別和檢測複雜氣味和大多數揮發性成分的智能感官儀器,具有重複性好、不需要複雜的樣品預處理過程、不發生感官疲勞和檢測結果客觀可靠等特點。
  • 電子鼻組成及工作原理
    電子鼻組成及工作原理 2014-05-04 15:02:38 來源: 瀏覽: 次 電子鼻又稱氣味掃描儀,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用來對食品中的複雜嗅味和很多揮發性成分進行分析、識別和檢測的儀器,它由傳感器系統和 自動化模式識別系統
  • 「通用」電子鼻的實現任重道遠
    研究人員孜孜以求堅持不懈地研發電子鼻,因為用於氣味或味道檢測的通用傳感器非常有用。R5xednc氣相色譜法或液相色譜法是目前用來確定未知氣味或味道最成功的方法,這種方法需要費心準備,比較起來,倒不如把東西拿起來聞一聞或者嘗一嘗,然後說「嗯……聞起來/嘗起來……」要快得多也簡單得多。
  • 「電子鼻」時代來臨?英特爾研發嗅覺晶片,可識別10種氣味
    人類對於技術突破的追求永不止步,當面部識別技術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遍布手機、機場、商超時,科技人員正在努力為賦予機器(計算機)以嗅覺,進一步模擬人類。該團隊讓Loihi可以訪問來自72個化學傳感器的數據,這些傳感器全部位於風洞中,因為吹散了包括氨,丙酮和甲烷在內的10種不同的氣味,並且可以肯定的是,Loihi能夠針對每種氣味建立神經反饋,甚至在存在「強烈背景幹擾」的情況下也可以再次識別它們。
  • 科學家研究出可以嗅出疾病的電子鼻
    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很多這樣的氣味難以察覺和識別。正在興起的電子鼻技術可以辨別上述氣味中的細微差別。不同類型的電子鼻都由一排嗅覺傳感器組成,當接觸到不同氣味時,這些傳感器會以獨特的模式被激活,其中的軟體通過分析這些模式來識別每一種氣味及其來源。其實,人類的大腦也是通過同樣的模式識別過程來辨彆氣味的。   電子鼻起初是為其他目的而設計,例如,嗅出洩露的化學物質或者探測食物的腐敗情況。
  • 福特申請類似電子鼻新專利 檢測車內不良氣味
    該專利申請由美國專利商標局在4月9日發布,詳細說明了一套可以檢測氣味、然後計算乘客是否喜歡或者是否可以忍受某種氣味的系統。首先,您在預約計程車或拼車服務時,通常會為您提供以下信息:司機姓名、司機所駕駛汽車的品牌、車型和顏色、車牌號、使用哪種APP應用程式(如優步Uber和來福車Lyft)以及基於以前乘客反饋做出的司機評分。
  • 科學家研發仿生「電子鼻」30秒識別食品新鮮度,內嵌CNN算法
    早在 2014 年,科學家發現,人鼻可以區分 1 萬億種氣味。對於視覺系統,科學家開發出了機器視覺;對於聽覺系統,科學家研發了語音識別。那是否存在一種可能性,製造一套人工嗅覺系統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人員通過模仿哺乳動物的嗅覺系統,發明了人工「電子鼻」,可準確評估肉類的新鮮度。
  • 科學家研發仿生「電子鼻」30秒識別食品新鮮度,內嵌CNN算法
    早在 2014 年,科學家發現,人鼻可以區分 1 萬億種氣味。對於視覺系統,科學家開發出了機器視覺;對於聽覺系統,科學家研發了語音識別。那是否存在一種可能性,製造一套人工嗅覺系統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人員通過模仿哺乳動物的嗅覺系統,發明了人工「電子鼻」,可準確評估肉類的新鮮度。
  • 車內異味不斷,有必要安裝一個電子鼻?
    一種氣味是由多種化學物質組合而成的,所以氣味是一個「綜合體」,識別它需要找到它的核心特徵(也就是主要的化學物質)。在不懈努力下,目前高質量的電子鼻可以設計有幾十種不同的有機高分子傳感器。每種傳感器會對應一種化學物質,並產生不相同的電流變化,幾十種綜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指紋圖譜」,氣味也就被識別出來。
  • 生物醫療 || 電子鼻強勢進軍醫療領域
    仿生嗅覺系統可以分辨和識別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氣味分子,具有很好的靈敏度和特異性。隨著嗅覺機理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現代生物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對於嗅覺的研究也從最早的化學分析方法逐漸發展成儀器分析方法,尤其是採用了仿生技術的機器嗅覺時代的到來,對氣體的識別能力越來越強,識別率也逐漸得到穩步提升。
  • 前瞻:通用「電子鼻「能實現嗎?
    研究人員孜孜以求堅持不懈地研發電子鼻(electronic nose),是因為用於氣味或味道檢測的通用傳感器非常有用。 氣相色譜法或液相色譜法是目前用來判定未知氣味或味道最成功的方法。這種方法需要苦心準備,比較起來,倒不如把東西拿起來聞一聞或者嘗一嘗,然後說「嗯…聞起來/嘗起來…」要快得多也簡單得多。
  • 電子鼻傳感器原理與技術簡介
    聲表面波(SAW)傳感器與QCM傳感器的主要區別為:  (1)瑞利波是經SAW的表面運行,不是像QCM一樣通過其體內;  (2)SAW傳感器工作頻率更高,因此可產生更大的頻率變化。  但是,SAW傳感器的信噪比遜於QCM傳感器,因此在許多情況下,前者的靈敏度要低於後者。  電子鼻傳感器的第三大類是金屬氧化矽場效應管傳感器(MOSFET)。其工作原理是:VOC與催化金屬材料相接觸所生成的反應產物(如氫)會擴散通過MOSFET的控制極來改變器件的導電物性。
  • 科學家研發仿生「電子鼻」
    早在 2014 年,科學家發現,人鼻可以區分 1 萬億種氣味。對於視覺系統,科學家開發出了機器視覺;對於聽覺系統,科學家研發了語音識別。那是否存在一種可能性,製造一套人工嗅覺系統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人員通過模仿哺乳動物的嗅覺系統,發明了人工「電子鼻」,可準確評估肉類的新鮮度。實驗數據顯示,「電子鼻」檢測準確率高達至 98.5%,而傳統檢測方法只有 61.7%。
  • NTU研究人員模仿哺乳動物的嗅覺系統,發明人工「電子鼻」
    作者 | 方文萬分靈敏的「電子鼻」很大一部分模擬電子產品都與現實世界的傳感器及訊號處理密切相關。在所有的感官功能中,氣味識別是AI最不擅長的一個,但如果從突破這個關鍵點,將可以為設計更高效、穩定的機器智能提供重要靈感。仿生嗅覺系統可以分辨和識別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氣味分子,具有很好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 聯想創投「未來午餐會」第四期:聞慧科技「電子鼻」讓生活更美好
    現在,僅憑綠豆大小的身體,智能納米及MEMS氣體傳感器及其陣列就能對各類氣體或氣味進行定性和定量的檢測,利用「人工嗅覺」為人們的生活加上一層科技「防護罩」。在直播中,慧聞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吳慶樂介紹了具有「人工嗅覺」的氣體傳感器「電子鼻」的工作原理:基於MEMS氣體傳感器組成的陣列,塗覆著不同氣敏材料的「電子鼻」在接觸待檢測氣體後氣敏材料電阻發生變化形成響應,通過後臺不斷開發完善的算法進行數據處理,完成氣體識別和定量分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