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人類對於技術突破的追求永不止步,當面部識別技術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遍布手機、機場、商超時,科技人員正在努力為賦予機器(計算機)以嗅覺,進一步模擬人類。
但相對於視覺和聽覺來說,嗅覺的感知更加困難,雖說人的鼻子在生物界並不特別靈敏,但也具有450種不同類型的嗅覺受體,機器(計算機)模擬起來依舊困難重重,
近日,一直在晶片領域佔有重要席位的英特爾在晶片嗅覺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據報導,英特爾旗下一個神經形態計算小組一直在與康奈爾大學的嗅覺神經生理學家合作,研究人工智慧是否可以幫助計算機模仿大腦對嗅覺數據進行分析和分類的方式。
該團隊最早從英特爾的神經形態計算晶片Loihi開始,該晶片基於神經元自身的運作方式,旨在根據輸入來學習和自我組織,而不是被告知如何去做。Loihi擁有130,000個「神經元」和1.3億個「突觸」,並不斷重新連接其內部神經元網絡以允許幾種不同類型的學習:有監督,無監督,強化學習和其它。
該團隊讓Loihi可以訪問來自72個化學傳感器的數據,這些傳感器全部位於風洞中,因為吹散了包括氨,丙酮和甲烷在內的10種不同的氣味,並且可以肯定的是,Loihi能夠針對每種氣味建立神經反饋,甚至在存在「強烈背景幹擾」的情況下也可以再次識別它們。
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繼「電子眼時代」之後,「電子鼻」時代或許也將到來,解釋,危險化學品、違禁物品、毒品的監測,食品類加工廠的質量控制,或將迎來新的變革。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