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嗅覺」 的新神經算法晶片

2020-11-25 OFweek維科網

前言:
人類除視覺、聽覺之外,在嗅覺研究上有新突破,帶來新想像空間和應用空間,人類對大腦的認知以及類腦晶片、AI晶片又跨上新臺階,未來的晶片發展之路又有可能另闢蹊徑。

類似人類大腦的神經擬態晶片

神經擬態計算一直被寄予厚望。就算摩爾定律終結,它仍能繼續帶領資訊時代向前。神經擬態計算可以大幅度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和機器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神經擬態晶片比傳統晶片的能耗要低得多。

神經擬態計算是英特爾為應對計算領域非結構化、有噪聲數據日益增加等挑戰而研發的新的計算機架構。應用神經科學的最新見解,來創造作用方式更類似於人腦的晶片而非傳統計算機的晶片。神經擬態系統在硬體層面上複製了神經元組織、通信和學習方式。

其實神經擬態計算的出現,就是要解決那些現在機器學習都做不了的事情,而這些事情通過類腦晶片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

Intel 「Loihi」的誕生

Intel 「Loihi」神經擬態晶片誕生於2017年9月,脫離傳統矽晶片的馮諾依曼計算模型,而是模仿人腦原理的神經擬態計算方式,並且是異步電路,不需要全局時鐘信號,而是使用異步脈衝神經網絡(SNN),在特定應用中要比傳統CPU速度快最多1000倍,能效高最多10000倍。

2019年7月,Intel又宣布了代號「Pohoiki Beach」的全新神經擬態系統,包含多達64顆Loihi晶片,集成了1320億個電晶體,總面積3840平方毫米,擁有800萬個神經元、80億個突觸。

從理論上講,Loihi可以擴展到最多16384顆晶片互連,那就是超過20億個神經元——人類大腦有大約860億個神經元。

Loihi幹擾環境下可嗅出10種有害物質

而此次在英特爾「Loihi」神經形態系統上,描述了一種基於哺乳動物嗅覺系統的神經算法,可以學習並鑑別氣味樣本。通過測量動物聞到氣味時的腦電波活動,然後Intel根據這些電路圖與電脈衝,導出一套算法,並將其配置在神經擬態晶片上。

Loihi只需要單一樣本,就可以學會識別每一種氣味,而且不會破壞它對先前所學氣味的記憶,展現出了極其出色的識別準確率。而如果使用傳統方法,即便最出色的深度學習方案,要達到與Loihi相同的氣味分類準確率,學習每一種氣味都需要3000倍以上的訓練樣本。

模擬生物嗅覺的神經算法並非簡單的探測氣味,這與傳統煙霧和一氧化碳探測報警器不一樣,雖然上述儀器可以探測出空氣中有害的分子而觸發報警,但卻無法區分各種氣味。

而此次模擬生物嗅覺的神經算法,利用甲苯、氨、丙酮、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等10種有害化學物質氣體對其進行氣味訓練,最後在風洞中通過傳感器的數據進行測試。即使存在其他強烈氣味,該晶片也可以識別這些有害物質。

未來的應用——「電子鼻系統」

化學傳感領域多年來一直在尋找智能的、可靠的和快速響應的化學傳感處理系統,或者稱之為「電子鼻系統」。搭載了神經擬態晶片的機器人在環境監測、危險物質檢測以及在工廠質量控制方面的應用潛力。該系統還可應用於醫療診斷,因為患有某些疾病會散發出特定的氣味。也可以搭載神經擬態晶片的機器人可應用於機場安檢區域,能夠更高效地識別危險物質。

在未來加入更多感官,將這種方法推廣到更廣泛的應用領域,包括從感官場景分析到規劃和決策等抽象問題。理解大腦的神經網絡如何解決這些複雜的計算問題,將為設計高效、強大的機器智能提供重要啟示。

Loihi未來的挑戰

嗅覺領域存在著一些挑戰,當你走進一家雜貨店時,可能會聞到草莓的氣味,但其氣味可能類似於藍莓或香蕉的氣味,它們會在大腦中引發非常相似的神經活動模式。有時候,人類甚至很難分辨出究竟是一種水果氣味還是多種香味的混合。

當系統聞到來自義大利的草莓和來自加利福尼亞的草莓時可能會出錯,這兩種草莓可能有不同的香味,但需要歸為一類。這些是目前在研究嗅覺信號識別時面臨的挑戰,期待在未來幾年內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的產品才能解決現實的問題,而不僅僅是解決在實驗室演示的實驗性問題。

結尾:

如今開發了一種模擬生物嗅覺的神經算法,它可以學習和鑑別氣味樣本也代表了一種可以開發出超越當前人工智慧趨勢算法的新方法。每一個可能的突破,都會讓科研人員離使用一種新的能力更近一步。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以神經形態晶片打造超靈敏「電子鼻」
    Nabil Imam展示英特爾Loihi神經形態測試晶片。Imam與來自英特爾和康乃爾大學的科學家團隊正於計算機晶片上建立數學算法,以仿真大腦嗅覺系統聞到氣味後的神經網絡運作模式。XZ1EETC-電子工程專輯(來源:Walden Kirsch/Intel)XZ1EETC-電子工程專輯英特爾研究人員與康乃爾大學的嗅覺神經生理學家合作打造了一套仿真大腦嗅覺系統的新測試系統,採用英特爾的Loihi神經形態運算晶片,以處理來自化學傳感器的一系列數據。
  • 英特爾Loihi神經形態晶片可從氣味中識別有害化學物質
    英特爾實驗室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英特爾神經形態研究晶片Loihi獨特的能力,能夠僅根據氣味來識別多種有害化學物質。研究人員說,Loihi可以從一個測試樣品中根據其氣味識別每種化學物質,而不會破壞其對先前學習到的氣味的記憶。
  • 登上Nature子刊封面:英特爾神經晶片實現在線學習
    近日,來自英特爾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宣布,團隊已經在神經形態晶片 Loihi 上成功設計了基於大腦嗅覺電路的算法,實現了在線學習和強記憶力能力。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子刊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並成為封面文章。
  • 靠一種樣本學習多種氣味 神經擬態晶片拉近AI與人腦距離
    通過堆疊晶片形成的神經擬態系統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機器可以和人一樣聰明」的希望,那神經擬態晶片及大規模集成系統的就緒,是否意味著「強認知、小樣本學習」的神經擬態計算有了規模商用的可能?神經擬態訓練無需大量樣本目前深度學習算法作為實現人工智慧的重要技術手段,被廣泛應用於各類人工智慧成果中。對於以深度學習算法為支撐的人工智慧成果,數據可以說是研究的血液。
  • 掌握10種氣味 沒有鼻子的計算機晶片有嗅覺是咋回事!
    【來源:網易科技】3月17日消息,近日,英特爾研究院和康奈爾大學於《自然-機器智能》雜誌共同發表一篇論文,探討了神經計算用於辨別爆炸物和毒品等氣味。據了解,英特爾神經擬態測試晶片Loihi展示了學習並識別10種有害化學物質的能力,甚至是在有噪音和遮擋的情況下。
  • 英特爾Loihi神經形態晶片可識彆氣味中有害化學物質
    英特爾實驗室高級研究科學家 Nabil Imam 表示:我們正在 Loihi 上開發神經算法,以模仿聞到氣味後,大腦中發生的相關反應。這項工作是當代神經科學與人工智慧交叉路口的一個典範,證明了 Loihi 具有提供重要傳感功能的潛力,可使各個行業都獲益。
  • 英特爾Loihi神經形態晶片可識彆氣味中的有害化學物質
    英特爾實驗室高級研究科學家 Nabil Imam 表示:我們正在 Loihi 上開發神經算法,以模仿聞到氣味後,大腦中發生的相關反應。這項工作是當代神經科學與人工智慧交叉路口的一個典範,證明了 Loihi 具有提供重要傳感功能的潛力,可使各個行業都獲益。據悉,作為一款硬體,英特爾 Loihi 晶片旨在模仿人腦是如何處理和解決問題的。
  • AI四小龍排隊上市,AI嗅覺為何還沒有獨角獸?
    具有神經網絡的圖形很適合用於氣味關係的定量建模,氣味可以被標記為多個分類標籤。除了預測氣味,GNNs還能用僅有的數據對新提煉出的氣味進行分類,有助於發現新的合成增香劑,從而減少從天然作物中提取香料而造成的生態影響。這項技術尚未真正落地,研究團隊還在探討氣味數位化方面的可能性,希望能沒有嗅覺的人提供解決方案。
  • 英特爾的神經晶片學會「聞」 10種有害化學物質
    最近,英特爾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訓練了一種神經晶片,以學習和識別10種有害化學物質的氣味。將來,這項技術可能使「電子鼻」和機器人能夠檢測武器,爆炸物,麻醉品甚至疾病。該團隊使用英特爾的神經形態晶片Loihi,設計了一種基於大腦嗅覺電路的算法。當您聞一聞東西時,分子會刺激您鼻子中的嗅覺細胞。這些細胞將信號發送到大腦的嗅覺系統,然後釋放出電脈衝。
  • 英特爾展示Loihi神經形態晶片 僅憑氣味識別10種有害化學品
    英特爾和康奈爾大學聯合展示了英特爾神經形態晶片Loihi的獨特能力:僅根據氣味就能識別多種有害化學物質。研究人員說,Loihi可以根據測試樣品的氣味識別出每種化學物質,而不會影響此前學習到的氣味記憶。Loihi晶片與任何傳統的識別系統、甚至是深度學習系統相比,具有更高的準確性。而深度學習系統需要大約3000倍的訓練樣本,才能達到同樣的準確性。英特爾實驗室高級研究科學家Nabil Imam說:「我們正在開發Loihi晶片的神經算法,模仿人類聞到氣味後大腦的反應。」
  • 英特爾研發嗅覺晶片,可識別10種氣味
    人類對於技術突破的追求永不止步,當面部識別技術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遍布手機、機場、商超時,科技人員正在努力為賦予機器(計算機)以嗅覺,進一步模擬人類。但相對於視覺和聽覺來說,嗅覺的感知更加困難,雖說人的鼻子在生物界並不特別靈敏,但也具有450種不同類型的嗅覺受體,機器(計算機)模擬起來依舊困難重重,近日,一直在晶片領域佔有重要席位的英特爾在晶片嗅覺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據報導,英特爾旗下一個神經形態計算小組一直在與康奈爾大學的嗅覺神經生理學家合作,研究人工智慧是否可以幫助計算機模仿大腦對嗅覺數據進行分析和分類的方式。
  • 英特爾神經擬態計算晶片Loihi學會聞10種有害化學物質
    近日,英特爾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訓練了神經擬態晶片Loihi,讓它學習和識別10種有害化學物質的氣味。將來,這項技術可能使「電子鼻」和機器人能夠檢測武器、爆炸物、麻醉品甚至疾玻英特爾神經擬態晶片Loihi該團隊使用英特爾的神經擬態晶片Loihi設計了基於大腦嗅覺電路的算法。
  • 英特爾研發嗅覺晶片,可識別10種氣味!
    英特爾研發嗅覺晶片,可識別10種氣味!人類對於技術突破的追求永不止步,當面部識別技術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遍布手機、機場、商超時,科技人員正在努力為賦予機器(計算機)以嗅覺但相對於視覺和聽覺來說,嗅覺的感知更加困難,雖說人的鼻子在生物界並不特別靈敏,但也具有450種不同類型的嗅覺受體,機器(計算機)模擬起來依舊困難重重,近日,一直在晶片領域佔有重要席位的英特爾在晶片嗅覺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據報導,英特爾旗下一個神經形態計算小組一直在與康奈爾大學的嗅覺神經生理學家合作,研究人工智慧是否可以幫助計算機模仿大腦對嗅覺數據進行分析和分類的方式。
  • 神經擬態晶片可讓機器人擁有觸感,感知比人類快1000倍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實習生 何青怡機器人如果也能像人一樣能用皮膚去觸摸世界,並能通過晶片給出計算和反應,會是什麼樣?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人員利用英特爾神經擬態晶片Loihi開發了一種人造皮膚,能夠讓機器人以比人類感覺神經系統快1000倍的速度檢測觸覺,還可以比眨眼快10倍的速度識別物體的形狀、質地和硬度。
  • 新光子晶片助力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算法可採用新型光子技術更快實現
    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算法的計算機深度學習系統已成為目前計算機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它的原理是使人工神經網絡算法模仿人腦從實踐中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它除了可以用來實現面部和聲音識別以外,還可通過搜尋大量的醫學數據來進行醫學診斷,或者通過搜尋化學方程式來尋找潛在的新藥合成方式。
  • 最大規模的神經擬態計算系統,神經容量相當於小型哺乳動物的大腦
    一直以來,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都在努力復刻人腦的工作原理,由此誕生了我們熟悉的神經網絡。在這一過程中,人們也在嘗試複製感官能力,英特爾的神經擬態晶片 Loihi 就是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它擁有 13 萬個神經元(1024 核),實現了嗅覺模擬,掌握了 10 種危險品不同氣味的神經表徵。
  • 最大規模的神經擬態計算系統,神經容量相當於小型哺乳動物的大腦
    一直以來,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都在努力復刻人腦的工作原理,由此誕生了我們熟悉的神經網絡。在這一過程中,人們也在嘗試複製感官能力,英特爾的神經擬態晶片 Loihi 就是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它擁有 13 萬個神經元(1024 核),實現了嗅覺模擬,掌握了 10 種危險品不同氣味的神經表徵。
  • 能「聞出」10種有害物質的神經形態晶片是什麼樣的?
    雷鋒網消息,英特爾和康奈爾大學今天發表了一份聯合論文,展示了英特爾的神經形態晶片Loihi的新能力:它能夠從氣味中學習和識別10種有害物質——即使存在「顯著的」數據噪聲和遮擋的情況。這項研究本周發表在雜誌《自然·機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英特爾和康奈爾大學的有關研究人員利用72個化學傳感器對不同氣味做出反應的數據集,通過配置生物嗅覺的電路圖來描述如何「教會」Loihi「聞味道」。
  • 英特爾:效率達CPU一萬倍的神經形態晶片發布
    dZtEETC-電子工程專輯人類大腦由 860 億個互相連接的神經元組成,英特爾最近推出的類腦晶片系統 Pohoiki Beach 向「模擬大腦」這一目標前進了一大步,這是一個擁有800萬人工神經元的計算機系統。
  • 首顆人工智慧神經網絡平臺晶片落地成都,人工智慧產業進入新階段
    據了解,市場上90%的企業都紛紛選擇涉足軟體、算法或者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領域,但獵雲網最近接觸到的成都市深思創芯科技有限公司CEO俞德軍博士卻認為,算法、人臉識別等應用最終都需要硬體作為載體支持,傳統晶片在人工智慧應用中速度、功耗、體積等方面有明顯的缺陷。而當前很多人工智慧領域的公司卻始終停留在軟體和算法的創新上,難以突破瓶頸,改變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