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申請類似電子鼻新專利 檢測車內不良氣味

2020-11-25 莘縣新聞網

http://sx.lcxw.cn 來源: 添加日期:2020-04-23 15:40:14 點擊:


   通過優步Uber和來福車Lyft乘坐計程車或其他共享出行服務,上車後卻發現車內氣味聞起來太糟糕,亦或者遇到引發過敏的空氣而感到不適。福特已經申請了相關專利,可以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完全解決生活環境中難聞的氣味甚至是過敏原,可能您需要的僅僅是一輛車,它可以衡量您預約的拼車服務是否糟糕。想像一下,在不久的將來,通過優步Uber和來福車Lyft乘坐計程車或其他共享出行服務,上車後卻發現車內氣味聞起來太糟糕,亦或者遇到引發過敏的空氣而感到不適。福特已經申請了相關專利,可以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該專利申請由美國專利商標局在4月9日發布,詳細說明了一套可以檢測氣味、然後計算乘客是否喜歡或者是否可以忍受某種氣味的系統。首先,您在預約計程車或拼車服務時,通常會為您提供以下信息:司機姓名、司機所駕駛汽車的品牌、車型和顏色、車牌號、使用哪種APP應用程式(如優步Uber和來福車Lyft)以及基於以前乘客反饋做出的司機評分。但您無法提前獲得的信息就是汽車室內長什麼樣,有怎樣的氣味,通過福特申請的「利用氣味偏好的運輸系統」專利,這些信息再也不會讓人有一絲的擔心。舉例說明,對於聲稱對花生過敏的乘客,這套系統可以提前確定車上是否存在花生過敏原。如果車上存在過敏原,且數量達到有對該乘客有害的程度,那麼拼車乘客將被轉移到另一輛車上。

  

  在福特共享出行應用場景中,乘客偏好將被記錄在一個APP應用程式中,並與汽車的車載計算機通信,後者將測試車內的氣味並將其與預定閾值進行比較。如果有任何氣味超過閾值水平,則會將拼車乘客轉移到符合氣味要求的其他汽車上。

  

  該專利沒有詳述如何檢測這些氣味,僅描述了多種不同的傳感器,包括光譜儀、色譜儀、光學傳感器和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傳感器。目前用來檢測非生物氣味最接近的技術是化妝品和食品行業中被稱為電子鼻的技術,可以通過化學反應檢測化合物樣品中的氣味。這些化學反應會觸發模式識別,從而使設備能夠識別出氣味來。

  

  福特這套創新專利看起來似乎像是進軍共享出行領域的又一佐證,實際上,福特早已與網約車領域的優步Uber和來福車Lyft合作,建立了SharedStreets數據平臺,旨在利用數據改善城市交通,目前已經覆蓋全球30多個城市。

  

  為了使共享出行更加愉快,福特認為鼻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車聯網技術能夠確定車內是否存在不適的氣味,並加以調整進而符合乘客的需求。福特是否能夠真正改善實際生活中我們乘車時遇到的氣味問題,一切只有時間會證明。

相關焦點

  • 車內異味不斷,有必要安裝一個電子鼻?
    車內異味一直是困擾大家的問題,輕則刺激鼻腔,重則引起疾病。這麼多年了,雖說車企也在著力研發環保材質,但異味問題整體未見好轉。如果有一臺設備能幫助證明我們的嗅覺無誤,給做不好的廠家一個大耳光,又給做得好的廠家一朵大紅花,我想是再快意不過了。電子鼻能否擔此重任?電子鼻能幹什麼?
  • 「電子鼻」可識別多種氣味
    俄羅斯技術、系統和進程領域空間研究實驗室研製的小型「電子鼻」日前獲得專利,作為能快速學習的人工神經網絡智能,其可識別多種化學物質的氣味,不僅能區別不同氣體混合物,還能記住新氣味。  高等經濟大學莫斯科電子科學與數學學院教授弗拉基米爾·庫拉金表示,一般的氣體和氣味傳感器只能識別一種特定氣味,新成果創新之處在於,採用能夠快速學習的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技術,在半導體傳感器組成的固體氣味識別模型基礎上製成,有助於精確分析混合氣味。  電子鼻的雙層神經網絡能夠識別16種氣味,相應地擁有16位輸出代碼。
  • 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氣體分析儀:識別多種氣味的「電子鼻」
    打開APP 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氣體分析儀:識別多種氣味的「電子鼻」 發表於 2017-12-04 14:13:36 俄羅斯技術、系統和進程領域空間研究實驗室工作人員研製出一款小型「電子鼻」並獲專利,這是一款能快速學習的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氣體分析儀,可識別多種化學物質的氣味。
  • 人性化設計 福特申請Moisture-Sensing座椅技術專利
    【CNMO新聞】據了解,福特已通過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Moisture-Sensing座椅技術的專利。該系統能感應溼度,並自動調節座椅的溫度,讓駕駛員和乘客時刻保持舒適的駕車/乘車環境。現在福特公司正在通過申請一項專利來改進這一功能,這項技術可以檢測座椅中的水分並對其進行相應的調節。該設計並不比常見的加熱/通風座椅系統複雜多少。座椅內有一個溼度控制器,可以檢測到液體。它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座椅上多個液體可滲透的開口,如果座椅上有液體可以滲透到傳感器就會激活控制功能。其還配備一個光傳感器,可以提示座椅是否潮溼。
  • 電子鼻氣味識別傳感器的應用設計
    電子鼻是利用氣體傳感器陣列的響應圖案來識彆氣味的電子系統,它可以在幾小時、幾天甚至數月的時間內連續地、實時地監測特定位置的氣味狀況。
  • 電子鼻技術及其在茶葉香氣檢測中的應用及展望
    電子鼻又稱人工嗅覺分析系統,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用來分析、識別和檢測氣味的具有人工智慧特點的仿生檢測儀器。電子鼻能在短時間內分析、識別和檢測複雜氣味和大多數揮發性成分的智能感官儀器,具有重複性好、不需要複雜的樣品預處理過程、不發生感官疲勞和檢測結果客觀可靠等特點。
  • 「通用」電子鼻的實現任重道遠
    研究人員孜孜以求堅持不懈地研發電子鼻,因為用於氣味或味道檢測的通用傳感器非常有用。R5xednc氣相色譜法或液相色譜法是目前用來確定未知氣味或味道最成功的方法,這種方法需要費心準備,比較起來,倒不如把東西拿起來聞一聞或者嘗一嘗,然後說「嗯……聞起來/嘗起來……」要快得多也簡單得多。
  • 科學家研發仿生「電子鼻」
    早在 2014 年,科學家發現,人鼻可以區分 1 萬億種氣味。對於視覺系統,科學家開發出了機器視覺;對於聽覺系統,科學家研發了語音識別。那是否存在一種可能性,製造一套人工嗅覺系統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人員通過模仿哺乳動物的嗅覺系統,發明了人工「電子鼻」,可準確評估肉類的新鮮度。實驗數據顯示,「電子鼻」檢測準確率高達至 98.5%,而傳統檢測方法只有 61.7%。
  • 空客將在機場安檢測試新型「電子鼻」 或可檢測新冠病毒
    網易智能訊 5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公司計劃於今年年底開始在機場安檢通道測試一種可嗅探出炸彈或危險化學品的「電子鼻」傳感器。
  • 科學家研發仿生「電子鼻」30秒識別食品新鮮度,內嵌CNN算法
    早在 2014 年,科學家發現,人鼻可以區分 1 萬億種氣味。對於視覺系統,科學家開發出了機器視覺;對於聽覺系統,科學家研發了語音識別。那是否存在一種可能性,製造一套人工嗅覺系統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人員通過模仿哺乳動物的嗅覺系統,發明了人工「電子鼻」,可準確評估肉類的新鮮度。
  • 科學家研發仿生「電子鼻」30秒識別食品新鮮度,內嵌CNN算法
    早在 2014 年,科學家發現,人鼻可以區分 1 萬億種氣味。對於視覺系統,科學家開發出了機器視覺;對於聽覺系統,科學家研發了語音識別。那是否存在一種可能性,製造一套人工嗅覺系統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人員通過模仿哺乳動物的嗅覺系統,發明了人工「電子鼻」,可準確評估肉類的新鮮度。
  • 研究人員開發出能通過變色二維碼顯示肉類新鮮度的電子鼻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即以電子鼻的形式依靠顏色變化的條形碼來跟蹤不同肉類的新鮮度。據悉,電子鼻研發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領導,他們的團隊專注於研究肉腐爛時產生的氣體。這個解決方案實際上是在模仿哺乳動物的鼻子,在那裡這些類型的氣體跟感受器結合進而產生信號傳遞到大腦並被人類解讀為已經老化或腐爛了的肉的氣味。
  • 「電子鼻」嗅出商機 香港青年納米技術研發氣體檢測器
    中新網8月5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氣味觸不到摸不著,卻無處不在,也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一心要把氣味變得可測可控的郭韋廷,憑藉納米技術研製出如「電子鼻」一般的氣體監測傳感器,可嗅出大到重工業、小到一般家庭都適用的氣體商機。
  • 前瞻:通用「電子鼻「能實現嗎?
    很大一部分模擬電子產品都與現實世界的傳感器及訊號處理密切相關。使我們擁有能完美擷取並解碼聲音、光、影像、壓力、運動、熱量和溫度的傳感器及運算系統。但是,在對味道和氣味進行檢測和分類時,仍面臨極大的挑戰,這是因為味道和氣味是基於化學而不是物理原理。
  • 研究人員以神經形態晶片打造超靈敏「電子鼻」
    英特爾(Intel)和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連手開發一種靈敏的「電子鼻」(electronic nose)系統,它就像最先進的深度學習系統一樣,能夠準確地檢測10種不同的化學物質,而只需進行少量的人工智慧(AI)訓練。
  • 新冠病毒什麼味?專家研發「電子鼻」或可快速診斷該病毒
    假設新冠病毒患者會呼出一種特有的氣味,只有嗅覺高度發達的狗才能檢測到;或者假設人們能夠製造出與狗鼻子一樣強大的電子鼻,可以檢測到這種氣味——馬德裡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小組」研究人員提出將這一想像變為現實,他們的項目已經入圍馬德裡自治區推行的「擊敗病毒」黑客馬拉松決賽名單。
  • 電子鼻更靈敏了
    )比色人工嗅覺系統分解圖及其製備過程圖 電子鼻是1982年由Persaud和Dodd開發出了第一個人工鼻子,其成功利用傳感陣列並輔助以指紋識別技術實現了對於多種氣味的區分識別。但是,電子鼻依然主要依賴於待測物與目標氣體分子間的無特異性物理吸附,這就導致其依然容易受到環境中其它物質,尤其是溼度的幹擾。而通過對電子鼻表面化學修飾以提高其選擇性,不僅極大提高了材料製備的複雜性,還由於這種不可逆的化學反應而導致基線漂移。 隨著1991年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Buck和Axel解碼了嗅覺受體這一划時代的發現,生電鼻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 視頻回放丨「車內材料VOC檢測和氣味改善」主題研討會
    導讀熱脫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TDS-GCMS如何分析車內VOC?什麼是最新的車內氣味改善提升解決方案?車內VOC和氣味性研究中都存在著哪些分析技術?VOC檢測和氣味改善」的線上研討會,會中三名檢測行業專家為大家帶來了汽車行業車內VOC的最新檢測分析方法、針對於目前分析方法的優化方案以及如何改善車內氣味的主題報告。
  • 聯想創投「未來午餐會」第四期:聞慧科技「電子鼻」讓生活更美好
    (原標題:聯想創投「未來午餐會」第四期:聞慧科技「電子鼻」讓生活更美好)
  • 電子鼻組成及工作原理
    電子鼻組成及工作原理 2014-05-04 15:02:38 來源: 瀏覽: 次 電子鼻又稱氣味掃描儀,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用來對食品中的複雜嗅味和很多揮發性成分進行分析、識別和檢測的儀器,它由傳感器系統和 自動化模式識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