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隨著第55顆北鬥衛星發生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正是組網成功,也意味著經過26載北鬥人的努力,北鬥導航定位系統正式加入全球導航定位系統的大家族中。雖然北鬥是以晚輩的身份加入這個俱樂部的,但是在定位精度上,北鬥絲毫不輸於GPS、伽利略或者格洛納斯。
根據北鬥總設計師的說法,全面建成之後的北鬥,在55顆衛星的加持下,全球範圍內的定位精度高達5米-10米,但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的定位精度遠高於這個數字,達到了5米左右。而在亞太地區因為北鬥的衛星數量多,所以其精度也更高,達到了1米到3米左右。而同時期,美國在民用領域的定位精度只有10米左右。這個數據只是想說明,後來者的北鬥在定位精度已經不輸於任何一個全球級別的定位系統了。
那麼很多人就會有疑問,北鬥既然全面組網成功,也加入了全球定位系統的俱樂部了,為什麼我們日常用到的還是GPS導航?
第一,任何產品從設計部署再到逐步成型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像北鬥這麼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需要時間來實現商業化的。
GPS成為全球民用系統已經有半個世紀之久,不管是從市場佔有率還是從技術成熟度來看,GPS目前還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北鬥想要取代GPS成為民用導航的老大哥,需要時間。從目前來看,消費者對於GPS的依賴已經根深蒂固,北鬥也很難和成熟的GPS相抗衡。對於剛剛問世的北鬥來說,不管是市場環境,還是軟體硬體方面,和GPS都有一定的差距。北鬥導航系統想要建立起逐步完善的民用導航系統,還需要在時間的發展中不斷完善,從而讓消費者感受到北鬥導航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價值。
第二,其實我們很多的手機都安裝了北鬥晶片,我們在使用導航的時候已經在使用北鬥導航為我們提供服務了,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想要手機支持北鬥導航,只需要在手機中植入北鬥晶片,既可以實現北鬥導航。目前中國市面上新入網的手機都植入了北鬥晶片,不管你是用的是高通晶片還是聯發科或者是華為晶片,當我們在用手機導航的時候,手機其實已經在接受北鬥信號了,而我們之所以沒感覺到變化,是因為我們手機上經常用GPS代替了所有的導航系統。
雖然蘋果此前不支持北鬥導航,但是在今年發布的iPhone 12系列中,也將北鬥導航納入了蘋果手機導航的範疇,這意味著,北鬥導航在全球手機份額越來越大。所以,在民用手機導航領域,其實北鬥已經在迅速搶佔市場了。
第三,北鬥和GPS只能互為補充,無法相互取代。
現在很多手機的導航其實都顯示的是GNSS,即相互兼容,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信號好,就使用哪家的導航。而目前GNSS涵蓋了中國的北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美國的GPS以及歐洲的伽利略。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此時在深山地區,而你所在的位置如果北鬥的信號最好,那麼系統就會自動切換成北鬥導航為你提供服務。而目前中國的北鬥是全球衛星數量最多的導航系統,衛星數量的多少影響著信號的質量以及定位的精度,而北鬥在這方面很有優勢。尤其在亞太地區,北鬥的衛星數量最多, 也是定位精度最高的地區,而亞太地區又是全球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這對北鬥導航搶佔市場佔有率具有積極的作用。
並且目前根據規劃,到2021年,國內導航定位以及授時體系將會全部以北鬥導航系統為核心,這次變化的重大作用就是國內智慧型手機將會以北鬥導航為核心的導航系統,GPS不再是一家獨大,這對於北鬥的民用商業化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目前中國國產手機佔據著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屆時依靠著國產手機的強大市場,北鬥也會迅速擴張。
所以,北鬥搶佔GPS市場需要時間,也需要硬體軟體的適配。而對於GPS來說,失去中國這一個市場,GPS也會被逐漸被邊緣化,也許取代GPS的日子真的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