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5 20:51
一方人傑地靈,婺城,
江南樞紐,浙江之心。
一片發展熱土,婺城,
宜居之都,活力新城。
婺城,地處長三角中心地帶,是連接內陸和東南沿海的交通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浙江省示範文明城區、浙江省第二大信息傳輸和交換樞紐、金華「一中兩翼兩三角」城市發展戰略最具活力的區域……這裡,多重戰略機遇正在疊加,趕超發展迎來黃金時代。
北山逶迤,薈萃儒釋道的精華;三江交匯,滌蕩人文歷史的漣漪。黃大仙叱石成羊,有「僑仙」之譽。霞客古道,陵谷滄桑。「一條江水悠悠,兩岸青山環繞」,生態廊道建設正書寫美麗詩篇。十二年平安創建,收穫平安金鼎,躋身全省最平安城市之列。「水通南國,宜居婺城」,已成這座城市的金名片。
這裡,是浙江歷史上最具思想活力的文化高峰,在南宋時期崛起於浙中丘陵。與朱熹、陸九淵齊名的呂祖謙,論道北山,開創婺學;唐仲友、何基等大儒輩出,「四先生」名震一時;東漢驃騎將軍盧文臺修築「白沙三十六堰」,被譽為南方都江堰;南朝梁武帝建造的江南名剎——智者寺,鼎盛於唐宋,因「陸遊手書、碑楷牘行」而聞名。九峰禪寺,被譽為禪宗祖庭,達摩、貫休、葛洪都曾在此留下足跡。近代以來,隨著「畫之大者」黃賓虹、著名報人邵飄萍、「何氏三傑」、「金氏五傑」等名人名家的紛紛湧現,使婺城文化迎來了群星璀璨的百年。
無論是「金星與婺女爭華」的傳奇,還是李清照「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的喟嘆,婺城,這座歷史上一直以「兼容並蓄」聞名的城市,充滿著「大氣和諧」的精氣神。而熱烈奔放的東方一絕「金華鬥牛」,恰代表了這座城市的豪邁。
總有一股力量始終澎湃
老城區二七區塊浴火重生——浙江省最大的棚戶區正被打造成一個融歷史印記與現代時尚於一體的海綿城市形象展示區,未來有望成為金華乃至浙中地區無與倫比的城市建設精品。
和諧共生的「品質新城、效益新城」正快速崛起。仙源湖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成為金華城市的後花園。小城鎮綜合整治、特色小鎮建設上演「美麗時速」,打造婺城發展新的增長極。
做優老城區、做強新城區、做美大郊區。孜孜以求,為婺城崛起再創新業,為浙中騰飛再立新功。
總有一份擔當不負時代
以加速度求新求變的婺城,正錨定發展新坐標,全力打造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現代化都市核心,加快成為「實業興市」的重要引擎。
汽摩配一馬當先,五金工量具、醫藥化工、紡織服裝、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包裝彩印等七大千億產業齊頭並進,一起奏響了婺城經濟發展的進行曲。
網絡經濟異軍突起,「一區多園」、全域化「串珠成鏈」, 「浙中矽谷」名副其實。創新引擎驅動新發展,千軍萬馬奔向創時代。
總有一種精神潤物無聲
婺城文明薪火相傳。農村文化禮堂華彩綻放,榮膺中國民生示範工程,「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優學在婺城」的品牌名聲日隆,名校集團化辦學,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民辦教育快速崛起,特色教育美名遠播,浙江師範大學等高等院校為婺城發展輸送人才。
古婺的窯火,傳承千年而經久不息;400年婺劇,唱響了大江南北。金華火腿、金華酒、金佛手、金華道情、金華鬥牛……古婺文化的密碼,在歲月的江河裡跌宕起伏,並創造與發展。
幾何級躍升的背後,體現著婺城不甘人後、勇於創新的精氣神。今天的婺城,正站在更高的起點上,以山為懷、以水為墨,大手筆抒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
這就是「山花爛漫」,這就是浙中天堂,東漢的堰壩,盛唐的古寺,宋元的窯火,明清的人家,春花秋日把往昔講述。黛瓦粉牆、門樓磚雕把歲月鐫刻得玲瓏剔透,歷史深處流來的文脈,糅合著古訓古風,至今仍停駐在後人的夢裡……
詩畫婺城的浪漫與旖旎,正成為你我的詩與遠方。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婺城人秉承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勇攀高峰的精神,正沿著打造現代化都市核心區之路走向更加輝煌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