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我們都知道地球陸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由氣候因素而形成的沙漠集中分布在南北緯度15°—35°之間,受地形因素影響而形成的沙漠多分布於北半球北緯35°—50 °之間,而且每年以6萬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大著。
沙漠從來都是荒蕪和暴烈的象徵,生命幾乎在這裡絕跡,著實不是什麼好地方。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乾旱至極,被形容為死亡之海、生命禁區。從古到今,它吞噬了無數文明,就連當年的絲綢之路,都只能小心翼翼地從它的邊緣經過。既然沙漠的「殺傷力」這麼強,那就將沙漠的沙子挖空,看看它下面到底有什麼呢?
第一,我們所看到非常普通的基巖層。因為沙漠中的沙子是巖石在長期的風化作用下逐漸形成的,受到風力的輸送和沉降作用的影響,沙漠裡越是上層的沙子,其粒徑就會越小。隨著濃度的增加,沙粒的平均粒徑就會逐漸增大,沙漠上層沙子的厚度可以達到幾十米甚至上百米。
在沙層的下部,會有一個由沙子向巖石過渡的階段,即粒徑較大的沙粒與石頭的混合層,如果再往下,則幾乎全是由大大小小的石頭所組成的巖石層,再下面就是最初形成風化沙粒的古老巖層-基巖層,有些基巖層會受到不同程度地風化侵蝕,而有的則保留有原始的狀態。
第二,那就是古城。有著聞名遐邇的「樓蘭古城」,這裡曾是一個繁花、富饒的西域名鎮;有著米蘭古城,它是塔克拉瑪幹沙漠南面的一個古代綠洲城市;有著尼雅古城,是和田最具影響力的景點,是《鬼吹燈》中的精絕古國。這些古城曾經非常繁華,但後來都因沙漠化被沙子掩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第三,可能會有油礦資源。我們所熟知的塔裡木盆地就有較高的產油能力,但是我們並沒有完全將其的資源潛力發揮出來。因為盆地地勢複雜,加之油氣的埋藏深度很大, 鑽探的成本是特別高的,要想全面實現開採,還面臨著很大挑戰。
總之,如果想要將沙漠的沙子挖空的話,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沙漠中的沙子實在是太多了,我們所看到沙子就只是表面的沙,在其底部還有著許多沙,而且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和設備,似乎難以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