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8月12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8月11日報導,科學家近日發現,格陵蘭鯊的壽命可達400歲左右,是地球上最長壽的脊椎動物。
***打破長壽紀錄
科學家利用放射性碳技術,測算28條格陵蘭鯊的年齡,估算出其中一條雌性鯊魚已是400歲左右的高齡,打破了此前由一隻北極露脊鯨保持的211歲的紀錄。有關研究成果已經在《科學》上發表。
該科研論文第一作者、哥本哈根大學海洋生物學家尤利烏斯·尼爾森說:「我們知道這種動物非同小可,但我覺得,整個研究團隊都沒有想到,這些鯊魚如此高壽。」
如果算上無脊椎動物,地球上最長壽的是一隻叫做「明」的507歲蛤蜊。不過,「明」已於2013年死去,原因是科學家撬開它的殼,想做研究。
***技術突破
格陵蘭鯊遊速緩慢,常見於北大西洋冰冷的深海。它們體型巨大,體長可達5米;但體長每年只增加1釐米,到150歲才達到性成熟。
學界此前普遍認為,格陵蘭鯊壽命很長,但測算具體年齡存在困難。
有些魚擁有類似耳骨的結構,叫做耳石。耳石上能出現類似樹幹年輪一樣的紋狀標記,方便科學家確定其年齡。但相對而言,鯊魚的年齡難以確定。大白鯊背部骨骼上長有鈣化組織,可作為確定年齡的依據。「不過,格陵蘭鯊非常、非常柔軟。它身上沒有堅硬的部位,也沒有生長層,」尼爾森說,「所以有人一度認為,無法測算格陵蘭鯊的年齡。」
不過,尼爾森的團隊發現,格陵蘭鯊眼部晶狀體由特殊的蛋白質材料組成,對新陳代謝極其緩慢,幼年時期就在體內合成後便不再更新。科學家分析了28隻格陵蘭鯊的晶狀體,它們因此「暴露年齡」。
由於放射性碳分析結果不能精確到某一年,科學家估算這條雌性格陵蘭鯊的年齡大約在272歲到512歲之間,準確年齡極有可能在400歲左右。尼爾森表示,即便只是最低估值272歲,也足以創造新的脊椎動物紀錄。如果用上限512歲作比較,無脊椎動物蛤蜊「明」的507歲的記錄也將作古。
牛津大學科研人員克里斯多福·拉姆齊表示,放射性碳技術不夠精確,只對長壽的動物有意義。確定其他動物年齡的時候,還有其他更加精確的方法。
***保護
二戰之前,人類過度捕撈格陵蘭鯊。當初,人類捕獵格陵蘭鯊,製造機油。所幸後來出現替代品,格陵蘭鯊因此躲過一劫。
科學家認為,格陵蘭鯊體長4米——即150歲左右時——才會性成熟。由於壽命周期較長,格陵蘭鯊至今尚未從過度捕撈中恢復元氣。尼爾森表示,性成熟的雌性格陵蘭鯊非常少見,新生格陵蘭鯊更是少得可憐。好在「青少年」格陵蘭鯊數量較多,再等100年,它們性成熟之後,就能繁衍後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