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雜誌11日刊登的封面論文說,地球上已知最長壽的脊椎動物是格陵蘭鯊,它們的壽命可能達到400歲。
格陵蘭鯊又稱小頭睡鯊,廣泛分布於格陵蘭島與冰島周圍的北大西洋海域,其在成年時所達到的身長為4至5米。但它們的生長速度極其緩慢,有時1年只長約1釐米,這提示格陵蘭鯊可能有著格外長的壽命。
傳統的測年方法通常使用動物的鈣化組織,一些鯊魚中可以使用鰭脊,但這種鈣化組織在格陵蘭鯊中十分稀少。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尤利烏斯·尼爾森領導的新研究轉而使用格陵蘭鯊的眼部晶狀體進行放射性碳測年。這種方法此前曾用於測定鯨魚的年齡,但用來確定鯊魚等魚類的年齡還是第一次。
尼爾森等人一共對28頭雌性格陵蘭鯊的眼部晶狀體使用了放射性碳測年技術,這些鯊魚是在2010年至2013年間捕獲的,其中最大的一頭鯊魚身長502釐米。
他們的分析顯示,這頭最大的鯊魚壽命估計為392歲,誤差為120歲。這就是說,這條鯊魚年齡至少是272歲,最大可能達到512歲。
此外,雌性的格陵蘭鯊據稱要到身長約4米時才能性成熟,換算成年齡也就是至少要到156歲才成年。
研究人員因此在論文中寫道,格陵蘭鯊是地球上已知的、最長壽的脊椎動物,超過了以前的長壽冠軍露脊鯨(211歲)。現在唯一已知比格陵蘭鯊壽命還長的是深海圓蛤(507歲)。
美國維吉尼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鯊魚專家傑克·繆齊克說,他對格陵蘭鯊的長壽並不感到意外,「400歲是很長,但還是可信的,因為這種鯊魚生活在這麼冷的水中,代謝極其緩慢,而且又能長到這麼大的體形」。(林小春)
(責編:魏豔、趙竹青)
韓春雨實驗結果遭質疑 科學界表示仍需等待3個月前,因發現了一種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方法並在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而「一鳴驚人」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複韓春雨的實驗。【詳細】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次曝光 參加國際訓練義大利撒丁島組織的航天員洞穴訓練任務,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組成乘組,在與外界隔離的複雜洞穴中進行探險、勘查和測繪等活動,並完成採集洞穴樣本、尋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學試驗,旨在通過在極端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評估和鍛鍊航天員的行為績效技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