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聆聽一場學術講座、去參加一次志願活動、去組織一次社團活動、去報名一場科技競賽……作為安徽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大四畢業生,張玉在整個大學期間參加的所有第二課堂活動全都記錄在冊。看著手中精美而又厚重的成績單,張玉感慨地說道:「369分見證了我大學四年參加的每一次活動,得到的每一份鍛鍊都能夠留下永久的回憶。」
日前,安徽工業大學完成了2020屆全體畢業生的第二課堂成績單審核工作,在畢業生離校前為每位學子發放了一份個性化的第二課堂成績單。
自2002年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以來,安徽工業大學開始對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育人功能進行科學化探索。作為全國第一批「第二課堂成績單」試點高校,2017年1月《安徽工業大學「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辦法》正式試行,學校開始逐步建立起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基礎,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高校第二課堂育人模式。
「我至今仍記得獲得第一個第二課堂活動積分是一場學術講座,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第二課堂對我的激勵和鞭策。」計算機學院畢業生王友才說,「大學四年,隨著各模塊積分的不斷積累,我發現自己在思想素養、創新能力、文體素質等方面能力不斷提高的同時,更感到一份屬於安工大學子的驕傲和自豪。這份畢業禮物真的很有意義!」
回想來時路,「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推進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我們的第一課堂本身任務就不少,學校第二課堂又給加這麼多任務,還要計算學分,哪有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制度推行之初,張玉也曾經這樣苦惱過。然而,當同學們從中收穫到實實在在的成長與歷練,對於「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認可度和接受度也隨之提高。第二課堂並不是「負擔」,而是看得見也摸得著的「成績」。
國家勵志獎學金、校特等獎學金獲得者鞏成轉第二課堂積分368分;校特等獎學金獲得者潘璋縉第二課堂積分405分……38萬多條記錄,1萬多名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大數據顯示,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相得益彰,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積分與第一課堂學業成績總是齊頭並進。正如國家獎學金、校特等獎學金獲得者劉雪倩所說:「學習之餘,我喜歡去操場參加一場趣味運動會,隔一段時間就會去做一場有意義的志願服務,這些活動不僅讓我放鬆身心,也讓我接下來的專業課學習更加投入。」
在今年就業下行壓力之下,公共管理與法學院2016級法學專業學生王旭的工作卻找的很順利。他應聘的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法務工作。
「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大學四年我的經歷都記錄在這張紙上了,應聘單位都看得見。」299分的第二課堂積分真實展現了大學期間他所組織、參與的所有活動,記錄了所有活動取得的成績,最終他順利被理想的企業錄用。
通過這項制度,學生們的創新創業的熱情和潛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創新創業學分一直是我的驕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負責人,能環學院16級畢業生周峰高興地說,「剛進大學的時候很懵懂,想提升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又覺得無從下手,幸運的是我迎來了第二課堂這個平臺。通過報名參與各類科創活動,我一步步學習知識、積累經驗,並結識很多老師和志同道合的同學,我也從一個初學者逐漸成長起來,在創新創業這條道路上收穫滿滿!」
大學期間,周峰獲得了首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價值」創新體驗賽國家一等獎、2018年「創青春 挑戰杯」全國銅獎、安徽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等榮譽。目前,周峰被保送至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2019年,安徽工業大學在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捧得「優勝杯」。「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充分激發了學子們創新創業的熱情,目前已經有一大批大學生自主創辦的企業從計劃書走向現實,其中三個企業還獲得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年努力,終得回報,正如這一份份沉甸甸的第二課堂成績單,記錄的不僅僅是安工大學子四年以來成長收穫的成績,更是四年青春無悔的大學時光。(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方夢宇 通訊員 黃樂遠)
作者:方夢宇 黃樂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