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鄭路的小說《戰鬥在敵人心臟裡》改編,由常言導演,陳少澤、正華和向梅主演,長春電影製片廠的驚悚片《保密局的槍聲》講述了我們黨的地下工作者劉曉晨與特務機關為獲得潛在特務名單而鬥爭的故事。
1979年6月,這部電影開始在全國放映,受到熱烈歡迎。據統計,從6月17日開始,僅在北京一周內,這部電影就上映了2666次,觀眾23104483人,票房超過1800萬元。
最終,這部電影售出了1000多份,共有6億人觀看,獲得了1.8億的票房收入,成為今年的票房冠軍。
這部電影展現了緊張而感人的場景,具有令人驚訝的勝利的意境。在情節中,一系列戲劇性的衝突中,主角將危機轉化為和平,形成了一波又一波扣人心弦的小高潮。
編導在驚悚片中有效地發揮了懸念的藝術功能,從懸念開始,以懸念結束。獨特的風格賦予了這部電影巨大的藝術魅力。
電影的高潮是:在上海解放前夕,劉曉晨接受了獲取潛在特工名單的艱巨任務。他竭力爭取檔案管理員紀的支持,最終放棄了特務機關,交出了秘密特工人員名單。
正當他們試圖撤回名單時,他們被特勤局局長張中年和特勤局「老三」攔住了。
在這個關鍵時刻,「三哥」殺死了張中年並救出了他們。原來,「第三個孩子」是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常亮。
那些在那些日子裡看過電影《保密局的槍聲》的人,如果他們仔細回憶,他們會發現整部電影裡有九個「槍聲」:
在「白樂門」舞廳二樓的包間裡,劉曉晨殺死了冷鐵新。以人民的名義懲辦被判刑人員黃一槍;為了繼續潛伏在敵人的心中,劉曉晨開槍自殺了。張中年殺了兩次間諜頭子楊玉林。劉曉晨為地下組織的警報開了一槍。餘雲4號檔案室?與劉曉晨作戰時,只開了一槍。
最後,第三個(常亮)在劉曉晨的身份暴露的關鍵時刻突然出現。他連續兩次射殺了間諜頭子張中年。
正是這九個鏡頭引發了整部電影的衝突。可以說,每一個鏡頭都不是隨機的,每一個鏡頭都充滿懸念。
據說正是這九個鏡頭激發了常言將電影片名從《戰鬥在敵人的心臟裡》改為《保密局的槍聲》。
1978年,常言原本計劃拍攝一部以歷史為主題的戰爭電影《濟南戰役》,但由於某種原因,他未能如願。他想捕捉一個反映地下鬥爭的主題,所以他讓他的合作編輯鄭權去了解這個材料。
鄭權和他的助手金德順在青島聚風的時候不小心看了小說《戰鬥在敵人的心臟裡》。他們認為這部小說的故事驚險而曲折,適合改編成電影,他們寫信給常言推薦。
常言從圖書館借來原著閱讀,認為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看,這部小說具有改編成電影的價值。與此同時,他認為許多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在地下工作的同志受到迫害,並想用這個故事來對他們公平,所以他決定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
劇本初稿完成後,常言、鄭權、金德順等主要創作者專程拜訪了小說作者鄭路,查閱了上海檔案館的敵偽檔案,聯繫了幾位從事地下鬥爭的老同志。
回到工廠,經過集體討論,電影文學劇本形成並得到常穎工廠領導的認可。拍攝開始於1978年9月。
為了擺脫這類電影過去的因襲性,導演常言在情節結構上有意不把主人公的敵特秘密計劃作為整部電影的中心。相反,他試圖通過把英雄藏在敵人的心裡來獲得信任,直到他得到秘密計劃和許多其他的陰謀,這形成了一個奇怪和不尋常的布局。然後採取逐層攀升的方法,在每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寫一篇文章,最終理清整部電影的主題在敵人的心中戰鬥。
為此,他特別在文學劇本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影的序言和結尾
這部電影拍攝時,演員們仍然受極左思想的束縛,他們的表演受到限制。
影片中的大部分反面人物是劉曉晨、石秀英和「老三」。其中的「第三個」還沒有被公開確認,表面上也是一個「壞人」。
這讓演員們感到有點不知所措,因為如果他們把握不好,他們害怕被指責為「醜化正面人物」或「美化負面人物」。
為此,常言鼓勵演職人員解放思想。扮演正面角色的演員不應將地下工作者視為超人,負面角色不應在外表上受到詆毀。他們應該首先恢復正常人。他要求演員們認真理解短語「人類皮膚上的狼」的含義,放棄臉譜和公式化的表演形式。
就藝術造型而言,美容大師被要求不要故意「掩蓋」敵人,因為故事發生在敵人的營地。即使是負面人物也應該像正面人物一樣關注自然和現實。
對於整塊布光,常言要求既要有活的光處理,又要有戲劇性的光處理,堅決拋棄「四人幫」提倡的「光也要講階級」的荒謬論點。
電影中的音樂也頗具特色,創造了一種「董冬冬東」的反特殊電影音樂模式。
1979年,當彩色電影逐漸流行時,《保密局的槍聲》的創作者放棄了美麗的色彩,選擇了普通的黑白電影。
然而,令我們驚訝的是,黑白電影成功地將觀眾帶回到解放戰爭,並恢復了那個時代的獨特色彩。
這部電影的主角都是英俊、美麗和與眾不同的。
陳少澤,男主角,1947年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1978年夏天,31歲的陳少澤也是上海青年話劇團的演員。他主演過《年青的一代》和《南海長城》等戲劇,並成為該行業的小名人。因此,電影製作組的副主任馬士達專程到上海,邀請他去嘗試這部長片。
導演常言對第一個英雄的選擇非常謹慎。陳少澤的試鏡片段,演員和製片廠領導反覆觀看和討論。常言認為陳少澤很好,很符合劇中人物的特點。然而,有些人認為陳少澤太年輕了,這個把戲不會落到他手裡。儘管有些擔心,常言還是認為陳少澤是最合適的。最後,他堅持用這個年輕的戲劇演員。
為了發揮好的作用,陳少澤特地走訪了當年的許多地下工作者,了解他們的特殊素質。一些老同志告訴他,在地下工作的人必須有這種能力。"如果有人在這個辦公室撥號,我能聽到他撥的號碼和他撥的人。"讓陳少澤明白警覺和細心的重要性。
劇中有一個場景:由陳少澤扮演的劉曉晨在接受軍事指揮官的測試時,被帶進監獄去見一名被捕的所謂地下女工作人員。
面對這個偽裝成自己人的女間諜,機警的劉曉晨很快發現了真相。這時,他的心情從悲傷變成了快樂,但表面上他應該總是表現出冷酷無情,只能用他眼中微妙的變化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
拍攝時,導演要求進行變焦處理。攝像機的焦點首先在軍事指揮官的臉上,然後在陳少澤的臉上。當焦點從虛擬轉向真實時,陳少澤的眼睛需要完成從極度悲傷到狂喜的快速過渡。
這齣戲裡所有的情感都在眼睛裡,心也在起伏,但表情必須像深潭一樣平靜。
為了拍攝這部戲的特寫鏡頭,陳少澤需要停40分鐘不動。因為每當他移動一點點,攝像機就會從真實變為想像,並且必須再次拍攝。最終,陳少澤沒有讓演員們失望,成功地贏得了這場戲,受到了導演和他的同事們的好評。
陳少澤回憶說,這部電影仍然受到當時政治氣候的限制。事實上,電影中的男女主人公有過那種愛情關係,但不敢公開發展。飾演石秀英的向梅比我大,我把她當成我的姐姐,但我們的關係一直很好。當我們在拍攝時,有幾個地方透露出「愛」的感覺。導演不是有意要暗示,這部戲也沒有在那裡發展,但是當我們發展的時候,導演沒有反對。
有一個「聯合」劇。劉曉晨對石秀英說:「我真想和你呆一會兒!」然後,她專注地看了石秀英一眼,石秀英回頭看了看他。"那時我們兩個已經同意,一點點感情就可以了。"
陳少澤因參與這部電影獲得了文化部優秀電影獎和長春電影廠小百花獎。
此後,他一直擔任上海青年劇團團長和中國戲劇藝術協會華東分會副主席。他後來參與策劃、組織和指導重大活動和大型戲劇表演。他是中國戲劇家協會、電影製作人協會和電視藝術家協會的成員。他還被上海同濟大學聘為兼職教授。
影片中的女主角向梅是河南人,1937年出生於北平。她是中共地下黨聯絡人石秀英。她從小就熱愛文學和藝術,高中時是學校業餘劇團的演員。高中畢業後,他進入天津大學建築系學習。
帶梅上銀幕的經歷是非常傳奇的。那一年,十幾歲的向梅正在家裡學習,突然她把一封信塞到門下。這是上海電影公司的邀請函。向梅覺得很奇怪:他從來沒有給任何電影電視公司發過簡歷或類似的東西。怎麼會有人給自己寄信呢?
原來,有一次向梅和她的家人去了北京。見到向梅後,一位遠房親戚總覺得她應該從事表演藝術。因此,他向別人推薦了向梅。那是向梅一生中的第一幕。
1957年,她偶然參加了《女籃五號》的拍攝。在一開始的螢屏上,向梅以其簡單、自然和自然的表演贏得了觀眾的高度讚揚。同年,向梅進入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當演員。
從1957年到1964年,她在《紅色娘子軍》、《北國江南》和《夜航》中成功地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特別是在電影《紅色娘子軍》中,她扮演了紅蓮,一個從童養媳成長為開明女性的紅軍戰士。
在這部電影中,她很好地把握了紅蓮這個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思想表現,並在內心、含蓄、真實地表現了紅蓮。它很受歡迎。
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項因在影片《保密局的槍聲》中飾演一位機智勇敢的女地下工作者石秀英而獲得第二屆龍影后百花獎優秀故事片女配角獎。
事實上,向梅能夠在電影《保密局的槍聲》中扮演女主角也是一個巧合。那時,向梅已經四十多歲了。
當劇組在尋找《保密局的槍聲》的候選人時,常穎電影廠的一名攝影師曾在上海一家電影院的觀眾中看到過向梅。以攝影師獨特的眼光,她認為影片中的女主角石秀英一定是梅。
然而,由於他不能在電影中上前迎接梅,電影結束後就從觀眾中消失了。於是攝影師在上海電影廠尋找向梅,經過幾次輾轉,終於從在長影廠工作的姐姐向梅那裡得知,「不是我姐姐向梅嗎?」終於找到她了。
影片中由向梅飾演的石秀英沉著、美麗、莊重、詼諧,真實可信地將人物從外表詮釋到內涵。
自從這部電影上映後,曾經沉默的向梅又變得活躍起來,不停地玩耍。1980年,在電影《藍色檔案》中,她再次扮演了我們黨的地下工作者沈雅琪。為了更好地扮演這個角色,向梅致力於服裝、化妝和道具。
在一個場景中,她必須穿旗袍。工作人員幫她選了一件紅色天鵝絨旗袍,但她要求穿黑色天鵝絨旗袍。最後,在她的堅持下,她穿了一件「安娜風格」的黑色天鵝絨旗袍,比其他任何一件都要搶眼
在央視1986年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向梅應導演楊潔的邀請出演了黑雞之王的角色,這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保密局的槍聲》,狡猾的敵方間諜頭目張中年被中央司令部扮演。
正華的全名是倪華政。他是哈爾濱戲劇劇院的演員。他是黑龍江省電影協會副主席、哈爾濱市電影協會副主席。此外,他還是當紅電影明星倪大洪的父親。
倪1953年考入松江(松江話劇團)任演員,後繼續在黑龍江話劇團和哈爾濱話劇團擔任演員。他在國內外舞臺上創作了80多個古今人物。如《樂觀的悲劇》《小芬蘭》,《赫哲人的婚禮》《畢卡索》,《克裡姆林宮的鐘聲》《列寧》,《甲午風雲》《丁》,《楊根思》《楊根思》。他獲得了東北藝術表演的表演獎。
20世紀70年代末,倪開始涉足電影界,參與了《大渡河》 《保密局的槍聲》 《春歸紅樓》 《花開花落》 《哈爾濱大謀殺》 《末代皇后》等電影。其中,《保密局槍聲》年的張中年和《末代皇后》年的李長安都獲得了長影和小百花獎。
受倪華政夫婦的影響,他的兒子倪大洪從小就喜歡表演。倪大洪高考時,他參加了所有的表演、中國表演和北京電影學院的考試。他連續三年沒有通過考試。當時,一些學校直接說,「你怎麼能成為這樣的演員?」
失望之下,倪大洪自己也想放棄,準備當木匠和水管工。倪華政知道兒子的想法後,親自指示倪大洪的母親為他做聽眾。因此,他又努力練習了一年,最後在第四年進入了中國歌劇。
因為年齡的關係,倪大洪成了中國歌劇的監製。在《亮劍》劇中飾演楚雲菲的張光北是生活委員會的成員,兩人成了好朋友。
1985年,倪大洪第一次出現在銀幕上,並與唐國強合作出演了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從那以後,他在幾十部電影和電視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表演遠遠超過了他的父親倪華政。
例如,2007年,他因在電視劇《喬家大院》中扮演孫茂才而獲得第三屆電視劇《風雲》最佳男配角獎。2012年,他因在電影《邊境風雲》中扮演小安之父而獲得第1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協會金鳳獎。2018年,他主演了年齡劇《遠大前程》、古裝劇《天盛長歌》和電視劇《正陽門下小女人》。去年,他獲得了2018-2019中國娛樂黃金數據發布儀式年度表演聲譽成就獎。同年6月,她因在家庭劇《都挺好》中扮演蘇大強而獲得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男演員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