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鄧剛,最近可謂是在釣魚圈刷屏了,由於他在廣東惠州境內的東江,連續幾天的時間裡,釣獲了2條百斤青魚。青魚雖然常見,但上百斤的青魚還是很罕見的,所以更別說釣了,尤其是在自然水域的東江內。不過,鄧剛卻在直播時釣到了百斤青魚,相比不少釣友當時也在觀看,即使沒看過直播也肯定見過視頻。因此,有不少網友質疑鄧剛釣到的百斤青魚,在釣魚圈也引起釣友熱議。
(釣魚大師鄧剛釣獲的百斤青魚)
通過視頻、照片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鄧剛釣到的百斤青魚,魚體表面明顯泛紅,並且還有很多清洗可見的傷痕,其中包括魚的排洩口部位非常顯眼。按理說在自然水域裡釣到的魚,通常不會出現這種顏色,況且魚肚和排洩口部位一般是不會受傷的。

一、我們來看看大毛老師釣獲的百斤青魚。
前年,垂釣大師李大毛在河南信陽某水庫垂釣時,連續幾天的蹲守擒獲了一條百斤的大青魚。這條青魚魚體整體看上去沒有一絲傷病,而且這條青魚同樣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拉鋸戰才得以降伏,但魚體並沒有出現泛紅和掉鱗片的情況。

二、再來看看蕪湖釣友釣獲的92斤青魚。
今年國慶期間期間一位老家蕪湖的釣友,在我們當地釣獲了一條92斤的青魚。這條青魚雖然不是生長在水庫,但顏色卻和大毛老師釣獲的青魚非常像似。有人提出說,是不是因為鄧剛釣獲的青魚太大,導致體表顏色發生了變化?這種說法很牽強,因為同樣是百斤青魚,但別人釣的卻是體色完好沒有傷痕。

三、魚體顏色泛紅和傷病的形成。
在自然水域生長的青魚,以及其它品種的淡水魚類,排除生病和其它因素的情況下,通常是不會出現體色泛紅,包括人工飼養的魚,這裡是不區分野生和養殖的,除非在用網捕撈時,或者長時間的在網箱內暫養,以及缺氧才會出現泛紅和一體表面受傷。

四、舉例
我們通常在水產市場購買白鰱和花鰱時,此時魚體表面絕大多數都是呈現泛紅,其中包括魚頭部位,出現這種情況主的要是因為在捕撈、運輸、銷售的過程中造成的。但根據白鰱和花鰱的體表特徵來看,它們是屬於白色或者是灰色白色,我們釣上來的花白鰱通常都不會出現紅色和受傷。
因此,鄧剛釣到的青魚從體表顏色來看,的確是很值得讓人懷疑的,畢竟釣魚「大師」附帶的產業鏈的利潤極其可觀,所以這也是一些人拼命的,將原本一些簡單的釣法,故弄玄虛講的玄乎來迷惑一些新釣友。
最後:不管鄧剛釣的青魚是真是假,但我想說的是在沒有確鑿的證據面前,不要道聽途說這種行為也被人所不齒。另外,在自然水域釣這種大體型青魚時,我建議釣友們一定不要盲目下水,千萬不要低估魚的體力和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每年下水撈魚竿遛魚發生意外的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