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科學大白的世界,今天,我們一起走近天空中的星星,去探索它們隱藏的奧秘吧。天空中的星星在我們的印象裡一直代表著童年和美好,每當夜幕降臨,它們就高掛在天空,繁星點點,一輪明月,純潔又美好。或許正是因為這樣,勾起了許多科學家的研究興趣,它們在宇宙中真實的相處也會像表面這樣美好嗎?
從地球上看,天空中的星星大部分都距離很近,仿佛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但其實,它們在宇宙中的距離是非常遠的,畢竟每顆星體周圍都會有自己的引力場,它們想要和諧相處,就必須要「保持安全距離」。那麼會有星星主動越界,對其他星體發起攻擊嗎?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宇宙中存在著星體彼此吞噬,相互「殘殺」的現象。並把這種現象稱作宇宙中的「殺星」。
美國天文學家就曾經發現過這種宇宙中星體相互吞噬的現象。他觀察的對象是兩顆恆星,它們本來是一對雙星,但都已經進入了衰亡期,變成了白矮星。這兩個星體的體積都非常小,比太陽小很多,但質量要比太陽大很多。
科學家們觀察了整個吞食過程,發現它們剛開始距離很近,圍繞著對方做旋轉運動,但其中一顆比較大的恆星一直在吞噬另一顆比它小的恆星,它先是把外層物質吸食到自己身上,然後再不斷地吞食它的內部物質。最後的結果就是那顆大恆星質量和體積不斷增加,而小恆星變得越來越小,只剩下一個光禿禿的星核。
其實不僅是星星之間存在著這種相互吞食的現象,宇宙的星系同樣也存在著相互「殘殺」的現象。現在有一種假說,宇宙中的橢圓形星系就是經過相互碰撞,吞食,最終混合形成了一個整體。而且有人專門用計算機模擬了這種情況,證實這確實是一個科學的假說。
而且加拿大的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星系的一個特殊現象。他發現某些巨大的橢圓形星系的中心非常亮,仿佛那裡還存在著一個小核。所以這位科學界推測,這些橢圓形星系的形成就是星系間相互吞食的結果,這可能就是一個質量較小的星系被一個巨大橢圓星系吞食而來的。
雖然目前的假說和一些證據都證明宇宙中的星系也是可以相互吞食的。但因為星系之間的距離要遠比星體距離大很多,這也就表明它們之間發生碰撞結合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它們是如何靠近的,科學家們還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畢竟沒有人真切地觀察到星系相互吞食的過程。要想證實科學家們的假設,還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
今天的科學小知識你了解了嗎?歡迎和科學大白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