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收看波波說科學,波波今天要來教大家認識星空!在晴朗無雲的晚上,沒有月光,沒有空氣汙染和燈光汙染,此時我們抬頭仰望,可以看到些什麼呢?你肯定會說星星呀。當然沒錯,我們看到的絕大部分天體都是星星,但其實,我們能看到的東西不僅限於此,而且即使是星星,也有很多不同的種類。
大致來說,我們肉眼可能看到的有行星、衛星、恆星、彗星、流星、恆星組成的星團以及星雲和星系等等。如果用望遠鏡的話,可以看到的每種天體會更多,還可以看到行星的衛星們。天上的星星們,僅肉眼可見的就數以千計,為了方便辨識和交流,我們必須給星星們起名字。在歷史上,恆星的命名法有很多,每一種命名法都不盡完備,例如,西方的命名有約翰巴耶命名法,弗蘭斯蒂德命名法,古德命名法等等,在中國則用星官來命名,但星官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不同的劃分。
總體來說,這是一件非常混亂又繁雜的事。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許多肉眼不可見的星星也能夠被觀測到,以前的命名法就不好用了,不能把觀測到的星星完全收錄,於是人們開始製作全天的星表。然而星星實在太多了,沒辦法全部收錄,所以決定只收錄在某個亮度以上的星星,從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星表。在各種星表裡,依據星星的坐標,每個星星都有自己的編號。作為日常使用來說,我們接觸最多的還是按照星座和希臘字母命名的約翰巴耶命名法以及中國古代的星官命名。
在歷史上,人們為了認星方便,把天上的一些亮星連起來,加以想像,形成了星座的概念。到了近代,為了規範化,國際天文聯合會按照赤經和赤緯把天球精確地劃分成88個區域,也就是我們現在通用的88星座。對於星的命名,則沿用約翰巴耶命名法,用星星所在的星座命加上希臘字母或者數字來命名。例如天琴座α、小犬座β等等。對於一些巴耶命名法沒有命名的稍暗的星,則採用弗蘭斯蒂德的方法,用星座名加上數字來命名。同時,對一些特殊的亮星,也會沿用其單獨的名稱,例如天狼星,北極星等等。
在中國古代,我們把天空分為若干區域,靠近黃道的一圈區域,分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每象裡有7個星宿,共28宿,其他區域分為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在每塊區域裡,把一些星連起來,稱為星官。星星的名字,就用星官名加上數字來表示,例如參宿四,南河三等等,中國古代的命名法和西方的命名法有很多重疊的星星,比如織女星是天琴座α,天狼星是大犬座的α,牛郎星是天鷹座的α等。
粗略來講,由於星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地球的移動和恆星的移動在短時間內不會對星星在天上的位置產生太大影響,可以認為星星們和地心是相對靜止的,但是由於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自轉,相對來說星星們整體會沿地軸自東向西轉。在我們看來裡,就是天上的星星在繞北極星作圓周運動,星軌的照片可以很明顯地說明這一點。最開始的時候,人們把肉眼可見的最亮的星到最暗的星的亮度分成六個等級,稱為視星等,視星等越高,亮度越低。
後來有了更精確地觀測手段,後人們發現,一等星差不多是六等星亮度的一百倍,於是就按照亮度的倍數關係更加精確地定義了星等,每高一個等級,亮度降低2.512倍,這樣一等星和六等星剛好相差100倍。按照這樣精確地定義,星等也可以是負數,例如天狼星是-1.45等星,表示它比一等星還要亮。以前,人們在認識天空的星星主要靠星圖,現在則有一些很好用的手機和電腦軟體幫助你認識星空,如star chart,stellarium等等。你只需舉起手機,就可以看到你面前的星星叫什麼名字,高度多少,星等多少,赤經赤緯等等信息。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喜歡波波的文章記得點關注喲~或者在評論下方留下你們感興趣的話題!